加減三五七散

JIA JIAN SAN WU Q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腎經 19%
肺經 16%
肝經 16%
心經 15%
膀胱經 4%
膽經 4%
胃經 4%
脾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三五七散中含有山茱萸,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腎固精: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的功效。方中以山茱萸為君藥,用以補益腎氣,固攝精關,治療腎虛精關不固引起的遺精、滑精等症。
  2. 收斂止瀉:山茱萸還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以治療腎虛脾弱引起的泄瀉。加減三五七散中,山茱萸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發揮收斂止瀉的作用,改善患者的腹瀉症狀。

加減三五七散中包含乾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回陽通脈的功效。方中加入乾薑,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有助於改善寒邪客胃所致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2. 助陽化氣:乾薑具有助陽化氣、溫陽散寒的作用,可溫補脾腎陽氣,促進氣血運行,對於寒邪侵襲導致的陽氣不足、畏寒肢冷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加減三五七散中加入乾薑,主要起到溫中散寒、助陽化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寒邪客胃所致的各種不適症狀。

加減三五七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溼: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溼之效。方中三五七散以清熱解毒爲主,但部分病症伴有水溼內停,如溼熱蘊結所致的黃疸、小便不利等。茯苓加入可協助利水消腫,緩解水溼對機體的阻滯作用。
  2. 健脾益氣:茯苓還具健脾益氣之效,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溼運化。方中三五七散清熱解毒的同時,也可能損傷脾胃,導致氣虛乏力。茯苓的加入可起到健脾益氣,防止脾胃功能受損,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加減三五七散」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附子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補火、回陽救逆、散寒止痛之效。此方用附子,旨在溫補脾腎陽氣,驅散寒邪,改善因陽虛寒凝所致的肢體冰冷、脘腹冷痛、面色蒼白、脈沉遲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附子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肉桂、乾薑等,共同發揮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相輔相成,增強療效。同時,附子也能起到引導藥力直達病竈的作用,使藥效更為顯著。

加減三五七散中添加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散寒邪: 細辛味辛溫,入肺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細辛的溫散寒邪之功,有助於驅散體內寒邪,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並緩解頭痛、肢體痠痛等不適。

2. 通鼻竅: 細辛辛溫通竅,可以疏通鼻竅,使鼻通氣,改善鼻塞症狀。同時,細辛還能促進鼻腔分泌物的排出,減輕鼻塞導致的呼吸不暢。

總而言之,加減三五七散中添加細辛,是為了溫散寒邪,通鼻竅,以達到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的功效。

加減三五七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防風,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祛除風邪,緩解疼痛。
  2. 疏散風熱: 防風還有疏散風熱的作用。加減三五七散主治風熱頭痛,防風的加入可以幫助疏散風熱,緩解頭部脹痛、發熱等症狀。

因此,防風的加入不僅有助於祛除風邪,還可疏散風熱,使方劑更有效地治療風熱頭痛。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減三五七散 」

主要成分

  • 山茱萸:補肝腎,澀精。
  • 乾薑:溫經散寒,止瀉。
  • 茯苓:利水消腫,健脾。
  • 附子:溫裡散寒,活血止痛。
  • 細辛:發汗解表,祛風除濕。
  • 防風:散風邪,祛風除濕。

主治功效

  • 八風五痹:風寒、暑熱、燥濕、火氣、毒氣、瘴氣、屍氣、陰氣等八種風邪和五種痹症,如關節炎、肌肉萎縮、麻痺等。
  • 癱瘓嚲曳:身體癱瘓,言語不清。
  • 口眼歪斜,眉角牽引:嘴巴和眼睛歪斜,眉毛和嘴角抽搐。
  • 項背拘強:脖子和背部僵硬。
  • 牙關緊急:牙關緊閉。
  • 心中憒悶:心中煩悶。
  • 神色如醉:神志不清,像喝醉酒一樣。
  • 遍身發熱:全身發熱。
  • 骨節煩痛:骨節疼痛。
  • 肌肉麻木:肌肉麻木不仁。
  • 腰膝不仁:腰膝酸軟無力。
  • 皮膚瞤動或如蟲行:皮膚瘙癢或有蟲子爬行的感覺。

應用範圍

  • 陽虛頭痛:陽虛引起的頭痛。
  • 風寒入腦:風寒侵入腦部。
  • 目旋運轉:頭暈目眩,感覺像在船上。
  • 耳內蟬鳴:耳內有蟬鳴聲。
  • 風寒濕痹:風寒濕痹。
  • 腳氣緩弱:腳氣,體虛。

總結

「 加減三五七散 」是治療風寒濕痹、腳氣緩弱等疾的常用中藥方劑。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山茱萸3斤,乾薑(炮)3斤,茯苓(去皮)3斤,附子(炮,去皮臍)35個,細辛1斤8兩,防風(去蘆)4斤。
上為細末。
每服2錢,食前溫酒調下。
大三五七散(原書同卷)、三五七散《丹溪心法》卷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牙齦腫脹痛坐骨神經痛貝爾氏癱瘓腳氣病麻痺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顏面神經麻痺牙齒緊閉口張不開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手指緊繃難以伸直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三五七散, 出處:《局方》卷一(紹興續添方)。 組成:山茱萸3斤,乾薑(炮)3斤,茯苓(去皮)3斤,附子(炮,去皮臍)35個,細辛1斤8兩,防風(去蘆)4斤。 主治:八風五痹,癱瘓亸曳,口眼歪斜,眉角牽引,項背拘強,牙關緊急,心中愦悶,神色如醉,遍身發熱,骨節煩痛,肌肉麻木,腰膝不仁,皮膚瞤動或如蟲行;又治陽虛頭痛,風寒入腦,目旋運轉,有似舟船之上,耳內蟬鳴,或如風雨之聲。應風寒濕痹,腳氣緩弱等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