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椒湯

JIANG JI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八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19%
胃經 15%
心經 14%
腎經 11%
肝經 7%
膀胱經 4%
大腸經 3%
心包經 1%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薑椒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薑椒湯常用於治療寒邪犯胃引起的腹痛、嘔吐等症狀,生薑可以溫暖胃部,驅散寒氣,緩解疼痛和噁心。
  2. 助椒散寒,增強療效: 椒為藥性辛溫之物,與生薑同用,可以相輔相成,增強散寒止痛的功效。生薑可以溫通氣血,促進椒的藥力運行,使其更有效地發揮療效。

薑椒湯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止痛止癢: 花椒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癢之效。配合生薑,可增強散寒止痛效果,適用於寒邪客於胃腸,導致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花椒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修復。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如風寒濕痺、跌打損傷等,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薑椒湯中加入花椒,是基於其溫中散寒、止痛止癢、活血化瘀等功效,以達到治療寒邪客氣、寒凝血瘀等病症的目的。

薑椒湯為中醫經典方劑之一,其組成包括薑、花椒與半夏等多種中藥材。其中,半夏的加入具有深遠的醫學考量。半夏性味辛溫,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脹滿有顯著療效。在薑椒湯中,半夏與薑、花椒相互配合,薑可溫中散寒,花椒能行氣止痛,三者合用,共同增強了方劑溫中散寒、化濕止嘔的作用。尤其在治療因寒濕困脾引起的腹瀉、腸鳴、食少等症狀時,薑椒湯中的半夏更顯得不可或缺,其燥濕化痰之功,有助於恢復脾胃運化功能,達到治病求本的效果。因此,半夏作為薑椒湯的重要成分,其選用恰到好處,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華。

薑椒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寒濕困脾所導致的腹瀉、腸鳴等症狀。其組成包括乾薑、花椒以及桂枝等多種藥材。其中,桂枝的加入具有深遠意義。根據中醫理論,桂枝性溫味辛,能入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溫通經絡、助陽化氣之效。在薑椒湯中,桂枝與乾薑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中散寒、健脾止瀉的作用。桂枝還能調和營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藥物在體內的運行,使整體療效更佳。此外,桂枝在方中還起到平衡其他藥材性味的作用,確保藥性溫和而不燥烈,適合多數患者服用。因此,桂枝在薑椒湯中的應用,彰顯了中醫辨證施治、配伍精妙的智慧。

薑椒湯為一味傳統中醫藥方,其組成主要包括薑、花椒與附子等多種藥材。其中,附子作為方中之君藥,性大熱,味辛、甘,歸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散寒止痛之功。在薑椒湯中,附子的作用主要在於溫壯元陽,驅散體內深層的寒邪,特別適用於治療由寒邪所致的腹痛、四肢厥冷等症狀。薑與花椒則分別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三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目的。附子雖藥力強勁,但需注意其有毒性,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以免發生不良反應。此方通過溫補與散寒的綜合調理,適宜於治療因寒邪侵襲導致的一系列虛寒性疾病。

薑椒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薑椒湯以辛溫燥熱之品為主,容易造成燥熱傷陰。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能緩解薑椒的燥熱之性,使藥性平和,不至於過於傷陰。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氣益血、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作用。它能增強薑椒的溫中散寒、止痛解痙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同時,甘草還能減輕薑椒的刺激性,使藥物更易於服用。

薑椒湯中添加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氣: 橘皮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理氣行氣、燥濕化痰之效。薑椒湯以溫散寒邪為主,橘皮的加入可以幫助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更好地驅散寒邪。
  2. 調和藥性: 薑椒湯中薑、椒辛溫燥烈,橘皮性溫而微涼,能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燥烈,減少對脾胃的刺激,使其藥性更加平和,更利於患者接受。

薑椒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寒濕內盛所致的腹痛、嘔吐等症狀。其組成包括薑、花椒以及桔梗等多種草藥。其中,桔梗之所以被納入此方,是因其性平味辛,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膿。在薑椒湯中,薑與花椒共同發揮溫中散寒之效,而桔梗則能引導諸藥上行,達到解表散寒、利咽止咳的作用。此外,桔梗還能調節肺氣,促進氣機順暢,增強整體療效。因此,薑椒湯中加入桔梗,旨在協同其他藥物,全面改善因寒濕導致的上呼吸道不適,使患者得以快速恢復健康。

薑椒湯為一方溫中散寒、健脾利濕之經典方劑,其組成精妙,薑、花椒辛熱能散寒暖胃,茯苓則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茯苓性平,味甘淡,歸心、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之功。在薑椒湯中,茯苓之用意,在於調和薑、花椒之熱性,避免過度溫燥傷津,同時利用其利水健脾之效,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寒濕得以排出,達到治療脾胃虛寒、水濕內停所致之腹脹、食少、便溏等症狀。此外,茯苓還能安神定志,對因脾胃虛弱導致的心神不寧亦有輔助療效,使整體方劑效果更為全面,適應範圍更廣。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薑椒湯」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薑椒湯」由生薑、花椒、半夏、桂枝、附子、甘草、橘皮、桔梗、茯苓組成,具有散寒除濕、溫化寒痰、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活絡止痛等功效,適用於胸中積聚了痰液和水飲,導致食慾下降,胃氣虛弱,咳嗽、呃逆和嘔吐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咳血心內膜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二尖瓣狹窄嘔吐咳嗽肋間神經疼痛多痰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噁心反胃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薑椒湯, 出處:《外台》卷九引《古今錄驗》。 組成:生薑1兩,椒(去目、汗)1兩。 主治:咳嗽,及短氣脅痛。

薑椒湯, 出處:《千金》卷十八。 組成:薑汁7合,蜀椒3合,半夏3兩,桂心1兩,附子1兩,甘草1兩,橘皮2兩,桔梗2兩,茯苓2兩(1方不用甘草)。 主治:胸中積聚痰飲,飲食減少,胃氣不足,咳逆嘔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