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神散

TONG SH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三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5%
心經 12%
大腸經 11%
小腸經 8%
肺經 8%
胃經 6%
三焦經 6%
心包經 5%
膽經 4%
腎經 3%
肝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通神散中包含大黃,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通神散多用於治療熱邪上擾、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大黃可清熱瀉火,使熱邪下降,解除昏迷,恢復神志。
  2. 引藥下行:大黃可促進腸道蠕動,加快排泄,起到引藥下行、加速藥效發揮的作用。通神散中可能包含其他藥物,大黃有助於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通神散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絡: 芒硝味苦鹹寒,入肝、胃、膀胱經,具有瀉熱、通絡、軟堅散結的功效。通神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經絡不通所致的頭痛、眩暈、半身不遂等症,芒硝的瀉熱通絡作用能清熱解毒,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暢通,達到治療目的。
  2. 引藥入絡: 芒硝性滑,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增強藥效。通神散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芒硝的引藥入絡作用能將這些藥物導入病竈部位,發揮更好的療效。

通神散方劑中包含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通神散常用於治療血瘀阻滯經絡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桃仁在此發揮活血化瘀的作用,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緩解頭痛等症狀。
  2. 潤腸通便: 桃仁亦可潤腸通便,對於因血瘀引起的頭痛伴有便祕者,桃仁可幫助排泄宿便,減輕腸道負擔,從而輔助治療頭痛。

綜上所述,通神散方劑中包含桃仁,旨在發揮其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以達到治療頭痛、眩暈等症狀的目的。

通神散中加入鬱李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便潤腸:鬱李仁性平,味甘苦,入脾、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之效。通神散主治頭風眩暈、頭痛昏蒙,而便祕常為其病因之一。鬱李仁能潤腸通便,排除宿便,改善腸道環境,有助於解除頭風眩暈。
  2. 活血化瘀:鬱李仁亦具活血化瘀之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腦部供血,對於頭風眩暈、頭痛昏蒙等症狀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通神散中包含當歸,主要源於其兩大功效:

一、補血活血,改善腦部供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腦部供血不足,可導致頭昏、耳鳴、失眠等症狀,當歸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腦部血液供應,改善腦部功能。

二、滋養腦髓,提高神經功能: 當歸富含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具有滋養腦髓、提高神經功能的作用。這對因氣血不足、腦髓虧虛導致的頭昏、神志不清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效果。

因此,通神散中加入當歸,旨在通過補血活血、滋養腦髓,達到改善腦部供血、提高神經功能的效果,達到通神的作用。

通神散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行氣,通經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通神散多用於治療頭風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而川芎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改善頭部供血,從而緩解疼痛和麻木。
  2. 升清降濁,開竅醒神: 川芎亦有升清降濁的功效,可以將濁氣下行,將清氣上提,有助於改善頭腦昏沉、神志不清等症狀。通神散中的其他藥材,如白芷、天麻等,也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與川芎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通神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上炎導致的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緩解因陰虛火旺引起的口燥咽乾、心煩失眠等症狀,同時也能改善因血虛所致的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等症狀,進一步促進神志恢復。

因此,生地黃在通神散中起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熱毒上炎或陰虛火旺導致的神志不清、頭昏腦脹等症狀,促進神志恢復。

通神散中加入白芍,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緩解疼痛,舒緩筋脈: 白芍具有鎮痛、解痙、平肝息風的功效。通神散多用於治療頭風、頭痛、眩暈等症,而白芍能緩解這些症狀所引起的頭部疼痛,並舒緩筋脈,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病竈。
  2. 養血柔肝,和解脾胃: 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和解脾胃的作用。通神散中常配合其他滋補肝腎、活血化瘀的藥材,白芍可以起到協調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同時也能幫助改善肝脾功能,促進藥物吸收和代謝。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通神散」

**組成:**大黃,芒硝,桃仁,鬱李仁,當歸,川芎,生地黃,白芍

**主治功效:**婦人排便不暢

中藥白芍

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川芎

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大黃

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芒硝

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芒硝可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等症狀。

生地黃

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桃仁

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其能改善經期不調、經血量少或過多、經期疼痛等病症,緩解腸燥、促進消化道分泌,加速腸道排放,促進呼吸道分泌物分泌,擴張呼吸道,降低咳嗽氣喘。桃仁常用於治療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癥積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祕、寒痰咳嗽、痰多無色且稀薄、咳嗽氣喘等病症。

鬱李仁

傳統代功效認為,鬱李仁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降氣和潤燥等功效。瀉下可治療腹瀉、便祕和痔疾,利水滲濕可消腫滿、除黃疸,降氣可舒緩胸脹、胸悶,改善氣喘,潤燥可清熱潤燥,止咳化痰,潤腸通便,益氣養陰。鬱李仁含有山梨醇、沒食子酸等成分,能促進腎臟排洩水分,增加尿量,並調節腸道水分。此外,鬱李仁還含有維生素C和抗氧化物質,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傳統服藥法


蒲黃1兩,肉桂1兩(去皺皮),當歸半兩(銼,微炒),延胡索半兩,硇砂1分,琥珀半兩。
上為細散。
每服2錢,以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通神散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因此,在服用通神散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 服用通神散前,應先諮詢醫生,了解自身的具體情況,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2. 服用通神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3. 服用通神散期間,應注意多喝水,以保持大便通暢。
  4. 服用通神散期間,如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動脈粥樣硬化肺結核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耳聾子宮崩漏膀胱炎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痲風 [漢生氏病]鏈球菌性咽喉炎麻疹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

相同名稱方劑


通神散, 出處:《回春》卷七。 組成:兒茶末1錢。 主治:小便緊急不通,或出血。

通神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八引《十便良方》。 組成:縮砂仁不拘多少(去粗皮)。 主治:雞血。

通神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組成:生地黃(炒)1兩,地龍(炒)1兩,朱砂(别研)1兩。 主治:瘡疹毒氣少,大小便利,倒伏不出者。

通神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 組成:蒲黃1兩,肉桂1兩(去皺皮),當歸半兩(銼,微炒),延胡索半兩,硇砂1分,琥珀半兩。 主治:産後敗血衝心。

通神散, 出處:《傷寒标本》卷下。 組成:蒼朮4兩,石膏4兩,甘草2兩,黃芩2兩,滑石6兩。 主治:傷寒,始得脈便沉而裏病表和,屬內傷者。四時傷寒,內外一切所傷。

通神散, 出處:《便覽》卷三。 組成:大黃1兩,芒消1兩,桃仁1兩,鬱李仁(湯泡,去皮,微炒)1兩,水通(不見火)5分,當歸2錢,川芎2錢,生地黃2錢,芍藥2錢。 主治:婦人大便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