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頂細辛膏

摩頂細辛膏

MO DING XI XI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3.1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肝經 18%
肺經 16%
脾經 14%
腎經 14%
胃經 5%
膽經 4%
心包經 2%
大腸經 2%
膀胱經 2%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摩頂細辛膏中包含細辛,主要原因有二:

  1. 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摩頂細辛膏主要用於治療風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細辛可以溫經散寒,疏通經絡,達到止痛的效果。
  2. 通竅開竅: 細辛亦具有通竅開竅的作用,可以促進鼻腔血液循環,緩解鼻塞症狀。摩頂細辛膏以膏藥的形式敷於頭部,細辛可以透過皮膚吸收,直達病竈,達到通竅開竅的效果。

因此,細辛在摩頂細辛膏中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治療風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

摩頂細辛膏方中包含當歸,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活血化瘀,促進頭部血液循環:當歸具有活血化瘀、養血補血的功效,可改善頭部血液循環,促進頭皮毛囊的營養供應,有助於改善脫髮、頭風、頭昏等症狀。
  2. 滋養頭皮,促進頭髮生長:當歸能滋養血脈,使頭皮得到充足的血液供應,促進毛囊的營養,有利於頭髮的生長和烏黑亮麗。

摩頂細辛膏中當歸的加入,可謂相得益彰,提升了方劑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因氣血不足、血瘀不通導致的頭部疾病。

摩頂細辛膏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經散寒,通陽化氣: 桂枝性溫,入足太陽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陽化氣之效。摩頂細辛膏主要用於治療風寒頭痛,而桂枝可以溫暖經絡,驅散寒邪,緩解頭痛症狀。
  2. 配合細辛,增強散寒止痛作用: 細辛性溫,入足太陽膀胱經,與桂枝同用,可增強散寒止痛的效果。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驅散寒邪,緩解頭痛症狀。

摩頂細辛膏的組成中,包含天雄,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散寒: 天雄性溫,具有溫經散寒之效,能驅散頭部寒邪,改善頭風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細辛亦為溫經散寒之品,與天雄相配,可增強溫經散寒之力。
  2. 通竅止痛: 天雄入足太陽膀胱經,能通經活絡,開竅止痛,對於頭部經絡不通所致的頭痛、頭昏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摩頂細辛膏中,天雄與細辛、白芷、蒼朮等藥物配合,可共同發揮通竅止痛的功效。

摩頂細辛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鼻竅,散風寒:白芷性溫,味辛,具有通鼻竅、散風寒的功效。細辛性溫,味辛,亦有通鼻竅、止痛之效。二者相配,可協同作用,增強通鼻竅、散風寒之力,有效改善因風寒外襲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
  2. 消腫止痛:白芷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外傷或炎症引起的頭部腫痛。摩頂細辛膏常用於治療頭部外傷、風寒頭痛、鼻炎等,白芷的加入可進一步增強其消腫止痛的作用。

摩頂細辛膏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

摩頂細辛膏主要用於治療頭風、頭痛、鼻塞等症,而川芎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達到止痛的效果。同時,川芎也能夠有效地改善頭部氣血運行,緩解頭部疼痛。

此外,川芎還能起到輔助其他藥材發揮功效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摩頂細辛膏中添加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 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細辛性溫,善於走竄經絡,能祛風散寒,與乾薑配伍,可溫經散寒,驅除頭部寒邪,緩解頭風頭痛等症狀。
  2. 促進血液循環: 乾薑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頭部供血,有助於緩解頭部麻木、疼痛等症狀。同時,乾薑的辛溫之性,可促進汗腺分泌,有助於疏通經絡,驅除頭部濕氣,改善頭部環境。

「摩頂細辛膏」方中加入烏頭,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烏頭性溫燥,有毒,擅長祛風散寒,止痛止癢。而細辛性溫,辛散,亦可散寒止痛。二者合用,取其「以毒攻毒」之效,可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頭部疼痛、風濕痹痛等症狀。

同時,烏頭外用,不易引起中毒反應。且膏藥外敷,可減弱烏頭的毒性,並使藥力集中於患處,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摩頂細辛膏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一、清熱解毒:側柏葉性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抑制炎症反應,對於因外感風熱或濕熱引起的頭部腫痛、瘡瘍有輔助治療作用。

二、止血生肌:側柏葉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風險,對於摩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輕微破損有幫助。

總而言之,側柏葉在摩頂細辛膏中起著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輔助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摩頂細辛膏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摩頂細辛膏主要用於治療頭風、頭痛、眩暈等症,而這些症狀常因肝火上炎、血熱妄行而引起。生地黃能清熱涼血,平肝熄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滋陰潤燥: 頭風、頭痛等症亦可因陰虛內熱、血燥津枯而引起。生地黃能滋陰潤燥,養血生津,可補益陰液,改善頭部乾燥、疼痛等症狀。

因此,摩頂細辛膏中加入生地黃,既能清熱涼血,又能滋陰潤燥,達到治療頭風、頭痛、眩暈等症的功效。

摩頂細辛膏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止痛止癢: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之效。對於頭風眩暈、心悸失眠、神經性皮炎等症,可起到安神定志、止痛止癢的作用。
  2. 外用殺菌消炎: 硃砂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在摩頂細辛膏中,硃砂可起到外用殺菌消炎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頭部皮膚疾病,如頭皮屑、頭瘡等。

摩頂細辛膏中添加豬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藥物傳導: 豬油性質溫潤,易於吸收,可作為藥物載體,幫助細辛等藥材有效滲透至頭皮,發揮藥效。

2. 保護滋潤: 豬油具有滋潤功效,可保護頭皮,防止藥物刺激,同時也減少藥物揮發,延長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摩頂細辛膏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風頭眩」,即風邪上擾頭部所致的眩暈病症。古代醫家認為,風邪具有「善行數變」「上先受之」的特性,易侵襲頭面清竅,導致頭暈目眩、頭痛等症狀。本方通過外摩頭頂,局部用藥以驅散風邪、溫通經絡,從而緩解眩暈。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祛風散邪

    • 細辛:辛溫走竄,善祛頭面風寒,開竅止痛。
    • 白芷:芳香上達,專攻頭面風邪,兼能通竅。
    • 天雄、烏頭:大辛大熱,溫經散寒,祛風逐濕,直達巔頂。
  2. 溫通經絡

    • 桂心、乾薑:溫助陽氣,散寒通脈,改善頭部氣血運行。
    • 當歸、芎藭:活血養血,行氣通絡,助藥力上行頭面。
  3. 滋陰潤燥,兼顧標本

    • 生地黃汁:滋陰清熱,緩和其他藥物辛燥之性,防溫藥傷陰。
    • 松柏葉:清熱涼血,與生地黃共制辛溫之烈,使藥性趨於平和。
  4. 安神定眩

    • 朱砂:質重沉降,安神鎮驚,緩解眩暈伴隨的心神不寧。
  5. 載藥上行,潤膚透皮

    • 豬肪(豬脂膏):滋潤肌膚,作為賦形劑助藥物滲透,且其滑潤之性便於按摩。

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以辛溫藥為主,針對「風頭眩」屬風寒上擾或氣血不通的病機,通過外用法使藥力直達病所。方中藥物多具辛散溫通之性,能開泄腠理、驅散風邪;配合活血滋陰之品,既防溫燥耗血,又助氣血暢行;朱砂鎮靜安神,豬脂潤導藥力,共奏祛風定眩之效。其外摩之法,符合中醫「巔頂之上,唯風可到」的治療思路,局部用藥以引邪外出。

傳統服藥法


細辛3兩,當歸3兩,桂心2兩,天雄2兩(去皮臍,生用),白芷1兩半,芎藭1兩,乾薑1兩,烏頭2兩(去皮臍,生用),松柏葉4兩,生地黃5斤(取自然汁),朱砂1兩(細研),豬肪3斤。
上搗篩如麻子大,以地黃汁浸一宿,先煎豬肪,銷去筋膜,下火停冷,下地黃汁並浸者藥同煎令白芷色黃,去滓,入朱砂末,用柳木篦不住手攪,令凝,收於瓷盒內。
用摩頭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為外用藥,不可內服。
  2. 使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師,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3. 本方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應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和黏膜。
  4. 本方使用後,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醫師。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

相同名稱方劑


摩頂細辛膏,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細辛3兩,當歸3兩,桂心2兩,天雄2兩(去皮臍,生用),白芷1兩半,川芎1兩,乾薑1兩,烏頭2兩(去皮臍,生用),松柏葉4兩,生地黃5斤(取自然汁),朱砂1兩(細研),豬肪3斤。 主治:風頭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