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

MA HUANG ZHI HAN TONG ROU JIE FENG B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肺經 19%
心經 13%
胃經 13%
肝經 11%
膀胱經 8%
腎經 8%
膽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方中使用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汗解表,通利關節: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通竅、利水消腫之功效。風痹之症,多因外邪侵襲,導致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麻黃可發汗解表,驅散外邪,疏通經絡,使氣血流通,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溫陽散寒,通利關節: 麻黃亦具溫陽散寒之效,可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中包含枳實,主要原因有二:

  1. 疏肝理氣,通暢氣機:風痹病症常因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枳實味苦性寒,入肝經,能疏肝理氣,使肝氣舒暢,氣血流通,解除風寒痹阻之症。
  2. 消食導滯,助藥力達病所:方中麻黃、桂枝等藥性偏溫,容易導致脾胃不適,影響藥力發揮。枳實能消食導滯,促進脾胃運化,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更有效地達病所,發揮解表祛風、止汗通絡的療效。

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風散寒,止汗止癢: 防風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汗止癢的功效。麻黃性溫,善於發散風寒,但容易耗傷津液,導致汗出不止。防風可以配合麻黃疏風散寒,同時收斂固表,止汗止癢,防止汗液過度流失。
  2. 祛風通痺,止痛止癢: 防風入肝經,具有祛風通痺、止痛止癢的功效。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主治風寒濕痺,麻木疼痛,伴有汗出不止、皮膚瘙癢等症。防風可以協同麻黃祛風散寒,並兼顧通痺止癢,使療效更加全面。

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之效。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以麻黃、桂枝等辛溫解表藥為主,容易耗傷脾氣,導致脾虛濕盛,加重風寒痹痛。白朮補脾燥濕,可扶正祛邪,防止藥性過於耗傷脾氣。
  2. 固表止汗: 白朮兼具固表止汗的作用。方中麻黃、桂枝辛溫解表,可導致汗出過多,白朮固表止汗,可防止汗出過多,並有助於減少風寒邪氣入侵。

總之,白朮在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中,既能健脾燥濕,扶正祛邪,又能固表止汗,防止汗出過多,可更好地改善風寒痹痛症狀。

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寒解表,通利關節: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解表、通利關節的作用。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主要針對風寒溼邪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關節腫脹等症狀,細辛可配合麻黃散寒解表,並通暢經絡,緩解關節疼痛。
  2. 溫經散寒,助麻黃發散:細辛溫性較強,可以溫經散寒,促進麻黃髮散風寒的作用,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治療功效。

因此,細辛在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中起到散寒解表、通利關節以及溫經散寒,助麻黃發散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中加入石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表: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除煩止渴的功效。麻黃性溫,善於發汗解表,但若患者熱毒熾盛,單用麻黃容易導致汗出過多,耗傷津液。加入石膏,可協同麻黃解表,同時又能清熱解毒,防止汗出過多,避免傷津。
  2. 涼血止血: 石膏除了清熱解表外,還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風痹病患者常伴有肢體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石膏能清熱涼血,緩解血瘀阻滯,有助於減輕疼痛,改善肢體腫脹。

因此,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中加入石膏,不僅能協同麻黃解表,更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有助於治療風痹病,取得更好的療效。

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解表發汗,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止痛的功效,配合麻黃等藥物,可促進汗液排出,解除表寒,同時亦可溫暖脾胃,防止汗出過多而傷陽。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生薑可解麻黃之毒,避免麻黃過於燥烈,同時亦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使藥力更為平和,不易產生副作用。

故生薑在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既可增強療效,又可確保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助麻黃解表:麻黃性溫,善於發汗解表,但其發汗之力較弱,且易傷陽氣。附子性熱,溫陽散寒,可以助麻黃發揮解表散寒之效,使汗出暢通,而不傷陽氣。
  2. 溫通經絡,祛除寒濕:風痹病多由風寒濕邪入侵經絡所致,附子性溫,可溫通經絡,驅散寒濕,配合麻黃解表,可使經絡通暢,疼痛消退。

附子的溫陽散寒和溫通經絡作用,與麻黃的解表發汗相輔相成,使方劑能夠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痹,達到止汗通肉,解除痺痛的效果。

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麻黃之燥性: 麻黃性溫燥,容易傷陰耗津,而甘草性甘平,能緩解麻黃的燥性,防止其過度耗傷津液,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副作用。
  2. 增強藥效,協同解表: 甘草具有解毒、調和、補脾益氣等功效,能增強麻黃解表發汗的作用,同時還能補益脾氣,使藥效更為顯著,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痹症。

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助麻黃發汗: 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脾、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絡止痛、發汗解表之功。與麻黃相配,可增強麻黃的發汗之力,驅散風寒,使汗出透利,達到止汗的目的。
  2. 調和營衛,止汗不傷正氣: 麻黃發汗之力強,易傷正氣。桂枝能調和營衛,補益氣血,可緩解麻黃發汗過度造成的氣虛乏力,避免汗出過多而傷及正氣。

因此,桂枝加入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中,不僅能增強其發汗之力,還能調和營衛,使汗出透利而不傷正氣,達到治療風寒濕痺、汗出不止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

中藥方劑「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的主要成分包括:麻黃、桂枝、甘草、生薑、白朮、防風、附子、石膏、細辛。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的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的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的功效。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的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的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的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的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此方劑主治肌肉極度發熱,皮肉麻痺,陰氣如老鼠在身上遊走,津液虧損,毛孔張開,大汗淋漓,為脾風病。肉色暗淡,鼻中見黃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 本方有發汗、利尿、降血壓等作用,服藥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避免低血壓、脫水等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 出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組成:麻黃(去節)3兩,枳實(炙)3兩,防風3兩,白朮3兩,細辛3兩,石膏8兩(碎,綿裹),生薑4兩,附子(炮)4兩,甘草(炙)2兩,桂心2兩。 主治:肉極熱,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脫,腠理開,汗大泄爲脾風,肉色敗,鼻見黃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