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芍藥知母湯為治療風濕熱痹之經典方劑,主要用於調理由風、寒、濕三邪侵襲人體所導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酸楚等症狀。此方出自《金匱要略》,由芍藥、知母、甘草、生薑、杏仁、白蜜與桂枝等多種藥材組成。其中,桂枝的應用至關重要。
桂枝性溫味辛,歸心、肺、膀胱經,能散寒解表、溫通經脈,對於因寒邪阻滯所致的肢體疼痛有良好療效。在芍藥知母湯中加入桂枝,不僅可以增強發汗解表的作用,幫助排出體內的風寒濕邪,還能協同芍藥舒筋活絡,改善關節疼痛及僵硬的情況。此外,桂枝還能調和營衛,使腠理開合適度,達到止痛的目的。因此,桂枝在芍藥知母湯中的使用,是為了強化整體療效,使該方更加適用於治療風濕熱痹的患者。
芍藥知母湯中加入知母,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清熱瀉火,滋陰降燥: 知母味苦寒,入肺、胃、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的功效。方中常因熱病、燥邪傷肺,或陰虛火旺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乾燥、便祕等症狀,知母可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緩解上述症狀。
- 配伍芍藥,緩解寒涼之性: 芍藥味苦酸,性微寒,具有養血柔肝、止痛散瘀的功效。知母性寒,與芍藥配伍,可以緩解知母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傷陽,同時更能協調陰陽,達到清熱滋陰、涼血止痛的功效。
芍藥知母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祛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善於祛風解表,止痛止癢。本方以知母、芍藥滋陰清熱,但若患者伴有風寒襲表之症,則會出現頭風痛、肢體痠痛等症狀。防風的加入,可與芍藥、知母相伍,既能祛除風寒,又能緩解疼痛,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 調和藥性: 防風性溫,與知母性寒相對,能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陽的作用。同時,防風還可引導藥力上行,使藥效更好地到達頭面部,治療頭風痛等症狀。
芍藥知母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熱邪傷陰: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之功效。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腎經,能清熱瀉火、滋陰降燥。兩藥合用,能清熱瀉火而不傷陰,養陰柔肝而不致寒涼,有效緩解熱邪傷陰所致的發熱、口渴、心煩、盜汗等症狀。
- 調和脾胃,促進吸收: 白芍可健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腹痛等症狀。知母可滋陰潤燥,促進胃腸蠕動,有利於藥物吸收,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芍藥知母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芍藥知母湯以芍藥、知母為主藥,兩者皆性寒涼,甘草性甘溫,加入甘草可緩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防止損傷脾胃。
- 增強療效:甘草味甘,入脾經,能補脾益氣,緩和知母的苦寒之性,使其更易於滋陰降火,並能協同芍藥的養血柔肝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總而言之,甘草在芍藥知母湯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芍藥知母湯為一經典的中醫方劑,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等症狀。此方由多種草藥組合而成,其中包含麻黃。麻黃在傳統中醫裡是一味重要的解表藥物,具有發汗、散寒、利水及平喘的功效。在芍藥知母湯中加入麻黃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其強烈的發汗作用,能夠幫助排出體內的風寒濕邪,減輕因風濕所導致的關節疼痛與腫脹。此外,麻黃還能促進氣血流通,增強其他藥物的作用效果。但由於麻黃含有麻黃鹼,容易引起心悸、失眠等副作用,因此使用時需謹慎,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用量,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總體而言,麻黃在此方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即根據病人的不同病徵來選擇最適合的藥材進行治療。
芍藥知母湯組成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寒熱並治: 知母、芍藥性寒,可清熱瀉火;附子性熱,可溫陽補火。附子加入方中,可平衡知母、芍藥的寒性,防止寒涼過度而傷陽氣,達到寒熱並治的效果。
- 扶正祛邪: 知母、芍藥清熱瀉火,可祛除體內的邪熱;附子溫陽補火,可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附子的加入,使方劑既能祛邪,又能扶正,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芍藥知母湯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芍藥知母湯主要針對熱入營血、血分瘀阻的症狀,而川芎的活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配合其他藥物更好地清熱涼血、消瘀止痛。
- 引藥入血: 川芎氣味辛香,可引導藥物深入血分,使藥效更好地發揮。知母性寒,偏於清熱瀉火,但單獨使用容易滯留於上焦,川芎的引導作用可以幫助知母下行,達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效果。
芍藥知母湯為治療風濕痹痛、肢節疼痛的一種經典中藥方劑。其組成成分包含了芍藥、知母、甘草、生薑、白朮、茯苓、防風等多種中藥材,此外還加入了杏仁。杏仁在此方中的應用,主要是取其能下氣、潤燥、止咳平喘的功效。風濕痹證患者往往伴有肢體關節活動不利、筋脈拘攣等症狀,而杏仁性溫味苦,能入肺、大腸經,有良好的潤腸通便作用,可以緩解因風濕所導致的肢體拘急。另一方面,杏仁亦能降氣化痰,對於因風濕引起之咳嗽或呼吸不暢具有輔助療效。因此,在芍藥知母湯中加入杏仁,不僅有助於改善患者肢體活動能力,還能兼顧調整整體氣機,使藥效更加全面,達到了治療風濕痹痛的目的。
芍藥知母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芍藥知母湯主治熱病傷陰,津液不足,虛熱內生,心煩口渴,舌紅少津,脈細數等症。半夏加入其中,可以幫助燥濕化痰,清熱解毒,緩解津液不足導致的口渴、心煩等症狀。
- 和胃止嘔: 半夏能降逆止嘔,對於因熱邪犯胃、濕邪阻滯所致的嘔吐,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芍藥知母湯中包含知母,能清熱瀉火,但同時也可能導致胃寒,半夏的加入可以和胃止嘔,避免知母過寒傷胃。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芍藥知母湯」,主要成分是:桂枝,知母,防風,白芍,甘草,麻黃,附子,川芎,杏仁,半夏, 主治功效是:各個關節疼痛,身體瘦弱,腳腫脹得像脫臼一樣,頭暈眼花、呼吸急促,身體溫熱並且想吐。
麻黃
- 性辛溫
- 發汗解表
- 利水消腫
- 止咳平喘
- 散風寒
桂枝
- 性溫味辛
- 發汗解表
- 祛風除濕
- 溫經
- 散風寒
- 通經絡
- 活絡止痛
- 止嘔
- 活血化瘀
- 提振胸陽
杏仁
- 性溫味苦
- 潤肺止咳
- 益氣生津
- 潤腸通便
- 滑腸通便
甘草
- 性味甘平
- 清熱解毒
- 補氣
- 瀉火
- 止咳化痰
- 潤肺
- 生津止渴
- 補血
- 活絡止痛
白芍
- 性味甘微寒
- 平肝息風
- 補血養肝
- 健脾胃
半夏
- 性溫味辛
- 溫化寒痰
- 止咳化痰
- 止嘔
- 降氣
- 燥濕
- 利水消腫
- 散結
川芎
- 性溫味辛
- 活血化瘀
- 祛風除濕
- 理氣行氣
- 活絡止痛
- 燥溼
- 補血
- 強筋骨
防風
- 性溫味苦
- 散風邪
- 解表發汗
- 活血止痛
- 祛風除濕
- 解毒透疹
附子
- 性辛、甘,大熱,有毒
- 溫裡溫中
- 散寒止痛
- 回陽救逆
知母
- 性寒、味苦
- 清熱瀉火
- 滋陰潤燥
傳統服藥法
桂心4兩,知母4兩,防風4兩,芍藥3兩,甘草(炙)3兩,麻黃(去節)3兩,附子(炮,去皮臍)3兩(一法有白朮、川芎、杏仁、半夏)。
上銼散。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7分,去滓,空腹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初期使用。
- 本方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因此不宜在體質虛寒的人群使用。
- 本方具有活血行氣的作用,因此不宜在孕婦和月經期間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芍藥知母湯, 出處:《三因》卷三。 組成:桂心4兩,知母4兩,防風4兩,芍藥3兩,甘草(炙)3兩,麻黃(去節)3兩,附子(炮,去皮臍)3兩(一法有白朮、川芎、杏仁、半夏)。 主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