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葉散

BAI Y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三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肺經 16%
胃經 11%
心經 10%
大腸經 9%
膀胱經 7%
腎經 6%
脾經 5%
膽經 4%
小腸經 4%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腎經
脾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柏葉散中含有側柏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側柏葉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此方中可能因病症涉及熱毒,或伴隨出血症狀,故使用側柏葉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病情。

2. 疏風止咳: 側柏葉亦具疏風止咳作用,可用於風熱咳嗽、痰多黃稠等症。若患者伴有風熱咳嗽症狀,則加入側柏葉以疏風止咳,輔助治療。

柏葉散中包含麻黃,主要因其疏風解表、宣肺止咳之效。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可宣散風寒,發汗解表,並能通暢肺氣,止咳化痰。

柏葉散主治風寒感冒,症見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痰白等。麻黃在此方中,可助柏葉散解表散寒,宣肺止咳,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風寒感冒之目的

柏葉散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柏葉散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熱症,如高熱、口渴、煩躁、神志不清等,梔子可以幫助清熱解毒,降溫止渴,緩解患者的熱證。
  2. 配合柏葉,增強藥效:柏葉性平,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消腫的功效。梔子與柏葉同用,可以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柏葉散中加入枳殼,主要是為了增強其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

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化積、降逆止嘔的功效。柏葉散本身以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為主,加入枳殼則可以協同疏散肝鬱,解除氣滯,進一步緩解因肝氣鬱結而引起的胸脅疼痛、脘腹脹滿等症狀。此外,枳殼還可以幫助理氣行血,促進血液循環,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柏葉散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表,祛風止痛: 柏葉散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肢體疼痛、鼻塞流涕等症。羌活性溫,具有疏風解表、祛風止痛的功效,可助柏葉散驅散風寒,緩解疼痛,提升療效。
  2. 配合柏葉,增強療效: 柏葉性涼,善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羌活則溫和,能協調柏葉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寒,同時,羌活的祛風止痛功效又能與柏葉的清熱解毒相輔相成,增強整體療效。

柏葉散方劑中加入羊肝,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補肝益血:羊肝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補肝益血、養血柔肝之功效。柏葉散主治肝氣鬱結、血虛氣滯所致的各種病症,而羊肝可以補益肝血,改善肝臟功能,使氣血調和,達到治療目的。
  2. 相輔相成:柏葉散中其他藥材如柏葉、柴胡、枳殼等,大多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作用。羊肝的補益作用可以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療效,使藥力更為協調,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柏葉散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白蒺藜性平味甘苦,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柏葉散主治肝氣鬱結所致的頭風、頭痛、目眩等症,白蒺藜的加入可助其疏肝解鬱,緩解頭部脹痛不適。
  2. 清熱除濕,消腫止痛:白蒺藜亦有清熱除濕、消腫止痛的作用,可輔助柏葉散清熱解毒,消散頭部濕熱,緩解因濕熱引起的頭昏腦脹等症狀。

總之,白蒺藜的加入,使柏葉散的功效更加全面,藥效更顯著。

柏葉散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表: 柏葉散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升麻性味辛涼,具有疏散風寒、解表發汗的功效,可助柏葉散更有效地驅散外邪,緩解表證。
  2. 升陽舉陷: 升麻還具有升陽舉陷之效,可提升陽氣,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頭昏、乏力等症狀,對於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氣機鬱滯也有助益。

因此,升麻的加入不僅加強了柏葉散的解表功效,更提升了其整體療效,使藥物更加全面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疾病。

柏葉散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柏葉散旨在清熱解毒,散瘀止血,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對於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有顯著療效。其苦寒之性,可抑制熱毒的蔓延,清熱解毒,同時也能起到止血的作用。因此,黃芩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柏葉散的清熱解毒、止血功效,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柏葉散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柏葉散主治風寒犯肺所致的咳嗽、鼻塞等症狀,而防風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的功效,可協同柏葉、桑葉等藥物共同發揮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2. 止癢止痛,消腫止血:柏葉散還具有止癢止痛、消腫止血的功效,防風則具有一定的止癢止痛作用,可輔助柏葉散發揮更佳的療效。

總而言之,防風在柏葉散方中起到疏風散寒、止咳化痰、止癢止痛等多重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治療風寒犯肺所致的咳嗽、鼻塞等症狀。

柏葉散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柏葉散主治風熱上攻、頭面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牛蒡子能輔助柏葉散清熱解毒,消散頭面部腫痛。
  2. 疏散風熱,宣肺利咽:牛蒡子亦能疏散風熱,宣肺利咽。柏葉散中加入牛蒡子,可增強方劑疏散風熱、宣肺利咽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總而言之,牛蒡子在柏葉散中起著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以及疏散風熱、宣肺利咽的輔助作用,使方劑療效更顯著。

柏葉散中添加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荊芥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的功效。柏葉散治療的疾病多為外感風熱,或兼有濕熱、毒熱等症,荊芥可以清熱解毒,疏散風邪,使邪氣得以外解。
  2. 宣肺利咽,止咳化痰: 荊芥亦能宣肺利咽,止咳化痰。柏葉散中的其他藥物如柏葉、薄荷等,也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與荊芥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達到宣肺止咳,利咽化痰的效果。

柏葉散中加入茺蔚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止咳化痰:柏葉散主治風熱咳嗽,茺蔚子性寒,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止咳化痰之效,可與柏葉、桑白皮等藥物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
  2. 利水消腫:茺蔚子亦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幫助排出體內積聚的濕熱,配合柏葉等藥物,有助於緩解風熱咳嗽引起的痰多、氣喘等症狀。

柏葉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 柏葉散主治熱毒瘡瘍,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之功效,可與柏葉等藥物共同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瘡瘍潰瘍癒合。

二、 瀉火通便: 柏葉散中加入大黃,除了清熱解毒,也能起到瀉火通便的作用。當熱毒蘊結,導致腸胃燥熱,排泄不暢時,大黃可瀉熱通便,使毒素排出體外,緩解便祕,促進瘡瘍癒合。

柏葉散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與方劑整體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功效相輔相成。

苦參味苦性寒,入肺、脾、胃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柏葉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肌膚所致的濕疹、皮膚瘙癢、瘡瘍等症狀,苦參的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功效可以有效抑制濕熱,減輕瘙癢,促進皮膚癒合。

此外,苦參還能解毒消腫,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柏葉、地膚子等共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效果。

柏葉散中加入烏梢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毒,祛風止痛: 烏梢蛇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疏風解毒、祛風止痛的功效。其藥性與柏葉散中其他藥材如白芷、防風等相輔相成,能有效抵禦外邪侵襲,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頭面部疼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烏梢蛇亦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散。柏葉散治療的疾病多與外傷或炎症有關,烏梢蛇的加入能有效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加速康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柏葉散 」

組成:

  • 側柏葉:止血、清熱涼血、活絡止痛、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化腐生肌。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羊肝:益精血、補肝明目、養血安神、滋陰補腎。
  • 白蒺藜:疏肝理氣、化痰止咳、清熱解毒。
  •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牛蒡子: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茺蔚子: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止癢、止痙。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
  • 烏梢蛇:補血益氣、強筋骨、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止血補虛、養顏美容。

功效:

**主治:**瘧疾。

**用法用量:**每日1劑,分2次服用。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慎用。
  • 脾胃虛弱、腹瀉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藥後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中藥方劑「 柏葉散 」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止血止痛等功效。其主要用於治療瘧疾。在使用本方劑時,應注意相關注意事項,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傳統服藥法


柏葉3兩,大黃1兩,黃芩1兩。
上為散。
每服3錢,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柏葉散具有發汗解表、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柏葉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陰道炎肺結核胰臟炎白帶子宮崩漏嗜眠症(嗜睡症)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胃腸出血子宮頸炎身體消瘦口乾口渴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心情煩燥心胸煩熱月經期間過長面色發黃吐血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月經淋漓不止

相同名稱方劑


柏葉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二。 組成:柏葉2兩,地榆1兩(銼)。 主治:久血痢,小腸結痛不可忍。

柏葉散, 出處:《産寶諸方》。 組成:柏葉不拘多少(瓦上焙乾)。 主治:血崩不止;憂恚吐血,煩滿少氣,胸中疼痛者。

柏葉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五。 組成:寒食收柏葉(燒灰)1斤,露蜂窠半兩(微炙),蜣螂5個(燒灰),密陀僧半兩,膩粉1錢,石灰1錢。 主治:一切久惡瘡不癒。

柏葉散,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柏葉3分,阿膠半兩,當歸半兩,熟地黃半兩,赤芍半兩,牡蠣半兩。 主治:婦人赤白帶下,腹內痛,四肢煩疼,不欲飲食。日漸羸瘦。

柏葉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八引《澹寮方》。 組成:側柏葉(蒸乾)1兩,人參1兩(焙乾)。 主治:吐血下血,其證因內損,或因酒食勞損,或心肺脈破,血氣妄行,血如湧泉,口鼻俱出,須臾不救。

柏葉散, 出處:《本事》卷三。 組成:柏葉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山梔子(去皮)半兩,枳殼(去瓤,銼,麸炒)半兩,羌活(去蘆)半兩,羊肝石半兩,白蒺藜(炒去角)半兩,升麻半兩,子芩(去皮)半兩,防風(去钗股)半兩,牛蒡子(隔紙炒)半兩,荊芥穗半兩,茺蔚子半兩,大黃(濕紙裹,甑上蒸)半兩,苦參1兩,烏蛇1條(酒浸,去皮骨,焙乾)。 主治:癧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