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新藥

百日咳新藥

BAI RI KE XIN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7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心經 16%
胃經 12%
脾經 11%
肝經 7%
大腸經 5%
腎經 5%
膽經 5%
膀胱經 4%
三焦經 2%
肺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在百日咳新藥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功效主要源於以下兩點:

  1. 宣肺止咳:麻黃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之效,能疏散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緩解百日咳的劇烈咳嗽症狀。
  2. 發汗解表:百日咳常伴有發熱、鼻塞等表證,麻黃具有發汗解表之功,可解除外邪,改善呼吸道症狀,加速疾病的恢復。

因此,麻黃在百日咳新藥方劑中,能夠發揮宣肺止咳、發汗解表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百日咳的典型症狀。

百日咳新藥方劑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肺、肝、胃經,能清肺熱,止咳化痰,並可涼血止血,緩解百日咳伴隨的發熱、口渴、咯血等症狀。

此外,梔子還能解毒消腫,對於百日咳患者因咳嗽而導致的咽喉腫痛、呼吸不暢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梔子在百日咳新藥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涼血止血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百日咳症狀。

百日咳新藥方劑中加入細辛,是基於其溫肺化痰、散寒止咳的功效。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可溫肺散寒,宣通肺氣,並能溫化寒痰,止咳平喘。百日咳多因外感風寒,寒邪侵襲肺氣所致,表現為咳嗽劇烈,痰黏難咯,伴有發熱、鼻塞等症狀。細辛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可有效緩解百日咳的症狀。

此外,細辛還具有解表發汗的作用,可促進機體抵抗力,進一步改善百日咳的預後。

百日咳新藥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百日咳症狀多為劇烈咳嗽、呼吸困難,杏仁能有效緩解氣道痙攣,促進痰液排出,改善呼吸功能。
  2. 潤燥止咳: 杏仁可潤肺燥,止咳化痰。百日咳患者常伴有肺燥咳嗽,杏仁能滋潤肺部,減少氣道刺激,減輕咳嗽症狀。

總之,杏仁在百日咳新藥方劑中,能起到宣肺止咳、潤燥止咳的雙重作用,有助於緩解百日咳的症狀。

百日咳新藥方劑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斂肺止咳: 五味子性酸收斂,入肺經,能收斂肺氣,止咳化痰,對於百日咳引起的劇烈咳嗽、痰多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益氣生津: 百日咳常伴隨氣虛津傷,五味子能益氣生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緩解病症,促進康復。

桑白皮在百日咳新藥方劑中,主要扮演著宣肺止咳、化痰止喘的角色。

桑白皮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功效。百日咳以咳嗽劇烈、咳聲如犬吠為主要症狀,且常伴有痰多、喘息等表現。桑白皮能清肺熱、化痰止咳,緩解氣道炎症,改善呼吸道阻塞,進而減輕咳嗽症狀,達到治療百日咳的目的。此外,桑白皮還具有利尿作用,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進一步促進身體恢復。

百日咳新藥方劑中使用石膏,主要是為了清熱解毒、止咳化痰。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生津斂汗的功效。百日咳症狀多為發熱、咳嗽、痰多,甚至伴隨煩躁不安等,石膏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發熱症狀;同時,石膏也可生津止渴,緩解咳嗽導致的口乾舌燥;此外,石膏還具有止咳化痰作用,有助於化解痰液,減輕咳嗽症狀。

因此,石膏在百日咳新藥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緩解百日咳的症狀。

百日咳新藥方劑中包含紫菀,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潤肺止咳:紫菀性味甘苦溫,入肺經,具有潤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對於百日咳患者,其肺氣虛弱、痰液粘稠難咳,紫菀可以幫助潤澤肺部,化解痰液,緩解咳嗽症狀。
  2. 抗菌消炎: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紫菀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夠抑制百日咳桿菌等致病菌的生長繁殖,進一步控制感染,促進患者康復。

百日咳新藥方劑中使用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燥濕止咳:百日咳症狀包括發熱、咳嗽、痰多,而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咳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百日咳的熱毒症狀,並使痰液易於排出。
  2. 抗菌消炎:黃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百日咳桿菌的生長繁殖,減輕呼吸道炎症,緩解咳嗽症狀。

百日咳新藥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咳嗽,止咳化痰: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百日咳患者多伴有劇烈咳嗽,且痰液不易咳出,甘草可以緩解咳嗽,幫助痰液排出,起到輔助止咳化痰的作用。
  2. 調和藥性,減輕毒性: 甘草具有調和藥性、解毒的功效,可以減輕方劑中其他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患者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以「百日咳」為主治,其症狀特徵為陣發性痙攣咳嗽,伴有雞鳴樣吸氣聲,傳統中醫認為多因痰熱蘊肺、風邪襲肺,或久咳傷氣所致。方中藥物組合側重於清肺化痰、解毒開竅、鎮驚安神,推測古代應用於百日咳(頓咳)痙咳期,屬痰熱膠結、肺氣上逆之證,可能伴見咯黏痰、面赤、甚則咳血、煩躁等熱象。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化痰

    • 牛黃、黃連、熊膽:直折肺胃火熱,清解痰熱毒邪。牛黃尤擅豁痰開竅,黃連燥濕瀉火,熊膽涼血解毒,三者協力消解痰熱膠結之病根。
    • 象牙末、象皮:象牙《本草綱目》載其能「解諸毒」,象皮傳統用於斂瘡生肌,於此方或取其收澀肺氣、緩解痙咳之效。
  2. 開竅醒神鎮咳

    • 麝香、梅片(冰片):芳香走竄,通絡開竅,能透達肺絡壅滯,緩解氣道痙攣。麝香「通關利竅」之功,可能抑制咳逆上氣之劇烈發作。
  3. 扶正固本安神

    • 人參:補益肺脾之氣,防久咳耗氣,扶助正氣以托毒外出。
    • 珍珠、朱砂:鎮心安神,珍珠兼能清肝定驚,朱砂沉降鎮靜,針對咳甚引發的煩躁不安,尤其適用小兒驚啼。
  4. 局部黏膜修復

    • 象皮、珍珠:可能對咳嗽導致的氣道黏膜損傷有收斂修復作用,體現中醫「斂瘡生肌」思路於內傷治療的延伸。

【用藥特點】

  • 重藥輕投:全方多為貴重藥材(如牛黃、麝香、珍珠),但每服劑量極小(1釐至1分),強調「少火生氣」的調節作用,避免苦寒傷胃。
  • 攻補兼施:人參與清熱藥同用,顧護正氣;朱砂、珍珠與麝香、冰片相配,動靜結合,既鎮靜又通竅。
  • 劑型考量:極細末製劑,利於黏膜吸收,快速發揮藥效,符合急症(痙咳發作)治療需求。

【中醫原理推演】
此方體現「清金降火、化痰熄風」之法,針對痰熱搏結於肺、氣逆動風之病機。百日咳痙咳期的「鷺鷥咳」特徵,中醫視為風動痰升之象,方中麝香、冰片熄風解痙,牛黃、黃連滌痰清熱,人參固護肺氣,標本並治。珍珠、朱砂之鎮靜效用,則暗示古代對百日咳引發神經興奮(如咳甚昏厥)的觀察與應對。

(註:上述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中醫理論推演,未涉及現代藥理驗證。)

傳統服藥法


象牙末2分,牛黃5釐,黃連1錢,熊膽1分,梅片5分,人參5分,珍珠1分,朱砂1錢,象皮1錢,麝香5釐。
清肺化痰,殺菌止嗽。
上為極細末,收貯瓷瓶。
每服1釐-1分,量病輕重酌用,白開水送下,日3次。
忌發物、五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因此不宜在感冒初期、體質虛弱、孕婦、小兒等人群使用。

相關疾病


咳血百日咳腦炎病毒性腦膜炎咳嗽腹瀉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百日咳新藥,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象牙末2分,牛黃5厘,黃連1錢,熊膽1分,梅片5分,人參5分,珍珠1分,朱砂1錢,象皮1錢,麝香5厘。 主治:清肺化痰,殺菌止嗽。主治:百日咳。

百日咳新藥,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 組成:制麻黃7錢,生山梔2錢,北細辛1錢5分,五爪紅4錢,葶藶子3錢,炒杏仁4錢,北五味2錢,制桑皮3錢,清夏4錢,生石膏7錢,制紫菀3錢,生黃芩2錢,生甘草3錢,制覆花4錢。 主治:利氣化痰,降氣行痰,瀉肺火,散肺風,消痰解痙。主治:百日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