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毒解表湯

QING DU JIE BI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種痘新書》卷十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胃經 20%
心經 11%
肝經 9%
脾經 9%
大腸經 6%
膽經 6%
膀胱經 4%
腎經 2%
小腸經 2%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清毒解表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宣透表邪: 升麻性微寒,味甘苦,入肺、脾經,具有疏散風熱、宣透表邪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症見發熱、頭痛、鼻塞、咽痛等,升麻可幫助解表散邪,解除風邪對人體的侵襲。
  2. 升陽舉陷,提振正氣: 升麻還具有升陽舉陷、益氣固表的作用。對於體虛易感者,升麻可提振正氣,增強抵抗力,減少病邪侵襲,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因此,清毒解表湯中加入升麻,可有效地疏散風熱,解表散邪,同時提振正氣,增強體質,達到清毒解表的效果。

清毒解表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邪,解表透疹: 防風性辛溫,歸肺經,具有疏散風邪、解表透疹的功效。清毒解表湯主要針對外感風熱之邪所致的疾病,防風可以幫助疏散表邪,使邪氣透出體表,減輕發熱、咳嗽等症狀。

2. 協同解毒,止癢消腫: 清毒解表湯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防風可以協同這些藥物,起到解毒止癢、消腫止痛的作用。例如,對於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疹子等症狀,防風可以起到緩解的作用。

清毒解表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荊芥性辛溫,具有解表散風、透疹止癢之效,能有效疏散外感風寒,並治療因風寒侵襲而導致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其二,荊芥對於麻疹、風疹等病毒性疾病的治療也有較好的效果。它可以促進疹子的透發,並減輕瘙癢、發熱等症狀,幫助患者更快痊癒。

因此,在清毒解表湯中加入荊芥,可以有效地治療外感風寒、病毒性疾病,並起到解表散風、透疹止癢的作用。

「清毒解表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解表: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之效。對於風寒束表、肺氣不宣所致的發熱、惡寒、咳嗽等症狀,麻黃可以溫經散寒、宣肺解表,達到解表散寒之效。
  2. 疏風通竅:麻黃亦具疏風通竅之效,可使鼻竅通利,對於風寒犯肺、鼻塞流涕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清毒解表湯」中加入麻黃,可以起到宣肺解表、疏風通竅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效果。

清毒解表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發熱、咽痛、口渴等表證。
  2. 疏散風熱: 連翹兼具疏散風熱之效,能散發體內鬱熱,促進汗液排出,有利於解表散邪,緩解感冒初期風熱襲肺之症。

因此,清毒解表湯中加入連翹,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雙重功效,達到解表散邪、清熱解毒的效果。

清毒解表湯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於外感風熱、肺熱咳嗽等症狀具有顯著的療效。

2. 疏散風熱:牛蒡子可疏散風熱,並能促進汗液排出,有助於解除表證,減輕發熱、頭痛等症狀。

因此,清毒解表湯中加入牛蒡子,可有效達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效果,進一步提升藥方整體的療效。

清毒解表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宣肺利咽: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之效,可使肺氣宣通,痰濁消散,有助於緩解因外邪入侵導致的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
  2. 引藥入肺: 桔梗善於引藥入肺,可將其他藥物有效地送達肺部,增強其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功效,從而更有效地治療外感熱病。

清毒解表湯中加入石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渴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熱毒壅盛,發熱、口渴、咽痛、頭痛等症狀,石膏能清熱解毒,降低體溫,緩解炎症,達到解表清熱的效果。
  2. 涼血止血:石膏還具有一定的涼血止血作用,可用於熱毒血熱所致的出血症狀。在清毒解表湯中,石膏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清熱涼血,止血生肌,達到更全面有效的治療效果。

清毒解表湯中加入知母,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瀉火,解毒消炎:知母性寒,味苦鹹,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潤燥、解毒消炎的作用。清毒解表湯旨在治療熱毒壅盛,表邪入侵所致的疾病,知母可清熱解毒,緩解熱毒對機體的傷害,同時兼具潤肺生津之效,減輕表邪入侵造成的燥熱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清毒解表湯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如黃芩、板藍根等配伍,知母的加入可以增強清熱瀉火的效果,同時又能緩解其他藥材的燥性,避免過於寒涼,保持藥效平衡,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清毒解表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解除表邪,適用於外感風熱、暑熱病症,以及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
  2. 瀉火止血: 黃芩還具有瀉肺火、止咳化痰、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控制因熱毒引起的咳嗽、咯血等症狀。

因此,黃芩在「清毒解表湯」中扮演著重要的清熱解毒、瀉火止血的角色,有助於快速消除病邪,恢復健康。

「清毒解表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所致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口渴等症狀,黃連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2. 抑制細菌: 黃連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能抑制多種致病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有助於抵抗感染,減輕病情。

因此,黃連在「清毒解表湯」中,不僅能清熱解毒,也能抑制細菌,起到雙重作用,提升方劑的療效。

清毒解表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是為了滋陰潤肺,緩解燥熱之症。

由於清毒解表湯本身偏於清熱解毒,若患者體質偏燥熱,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生津、潤肺清熱、養胃生津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燥熱引起的咽喉不適,並滋養肺陰,避免清熱解毒藥物過於傷陰。

因此,在清毒解表湯中加入麥門冬,可以更好地平衡藥性,兼顧清熱解毒和滋陰潤肺的效果,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清毒解表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清毒解表湯中可能含有辛溫、苦寒等性質較強的藥材,甘草可以中和這些藥物的偏性,避免藥性過於強烈,使藥效更加平和。

二、保護脾胃:甘草能健脾益氣,保護脾胃功能,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傷害。清毒解表湯多用於治療外感疾病,可能存在一定的寒涼之性,甘草的健脾作用可以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影響,使患者更容易接受藥物治療。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清毒解表湯 」主要成分及其功效

  • 麻黃: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甘草: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黃連: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 黃芩: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桔梗:微寒,甘辛,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荊芥:微溫、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連翹: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

  • 麥門冬:甘寒,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牛蒡子:涼、辛、苦,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 升麻:辛、苦、甘,微寒,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石膏:寒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知母:寒、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中藥方劑「 清毒解表湯 」主治功效

  • 麻疹病症

    • 眼白泛紅
    • 聲音嘶啞
    • 嘴脣腫脹
    • 心煩口渴
    • 腰腹疼痛
    • 口鼻出血
    • 神志不清
    • 大小便祕
    • 狂亂不寧
    • 舌苔黃黑
    • 口氣腥臭

總結

中藥方劑「 清毒解表湯 」主要用於治療麻疹病症,具有清熱解毒、透疹發汗、養陰生津等功效。方中各味藥物協同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麻疹引起的各種症狀,促進病情恢復。

傳統服藥法


升麻、防風、荊芥、麻黃、連翹、牛蒡子、桔梗、石膏、知母、黃芩、黃連、蟲退、麥冬、甘草。
加無價散,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透疹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麻疹眼白赤色,聲啞唇腫,心煩口渴,腰腹疼痛,口鼻出血,人事不清,大小便秘,狂亂不寧,舌苔黃黑,口氣腥臭等症狀。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嘴唇痛大便秘結蕁麻疹麻疹大腸激擾綜合症口臭口乾口渴心情煩燥心胸煩熱舌苔黃膩嘴唇紅腫

相同名稱方劑


清毒解表湯, 出處:《種痘新書》卷十。 組成:升麻、防風、荊芥、麻黃、連翹、牛蒡子、桔梗、石膏、知母、黃芩、黃連、蟲退、麥冬、甘草。 主治:麻疹眼白赤色,聲啞唇腫,心煩口渴,腰腹疼痛,口鼻出血,人事不清,大小便秘,狂亂不寧,舌苔黃黑,口氣腥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