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犀角飲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牛蒡子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與犀角等藥材協同作用,增強其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癰腫疔瘡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 疏散風熱、宣肺利咽: 牛蒡子還具有疏散風熱、宣肺利咽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因風熱上犯引起的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進一步提升加味犀角飲治療外感風熱的療效。
加味犀角飲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的功效。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兩者相配,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用於治療溫毒發熱、疹出不暢等症。
- 宣肺利咽,化痰止咳: 荊芥還具有一定的宣肺利咽、化痰止咳作用。在加味犀角飲中,加入荊芥,可輔助犀角清熱解毒,同時緩解咽喉腫痛、咳嗽痰多等症狀,增強整體療效。
加味犀角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犀角性寒,甘草性甘溫,兩者搭配能使犀角的寒性得到緩解,避免寒涼過度而損傷脾胃。同時,甘草能調和藥性,使諸藥協調作用,發揮最佳療效。
-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等功效。與犀角配伍,可增強犀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並防止犀角過於寒涼,引起脾胃不適。
加味犀角飲中加入防風,主要是針對其疏散風寒及止痛的功效。
- 疏散風寒: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膀胱、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功效。犀角飲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但對於風寒引起的頭疼、鼻塞等症狀,可能療效不足。加入防風可以幫助疏散風寒,增強藥效。
- 止痛: 防風除了疏散風寒外,還可以止痛。犀角飲用於治療各種熱毒引起的疼痛,而防風可以幫助緩解疼痛,使藥效更加全面。
綜上所述,加味犀角飲中加入防風,旨在協同犀角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效,同時疏散風寒、止痛,更全面地治療疾病。
加味犀角飲中加入升麻,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升麻味辛性涼,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方中犀角、黃芩等藥物清熱解毒力強,但稍偏於寒涼,加入升麻可使藥性平和,避免寒涼之性傷正氣,同時也能增強清熱解毒之效。
- 透邪外出,助犀角解毒: 升麻具有升散之性,可將熱毒引至體表,並通過汗液排出體外,配合犀角的解毒功效,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毒,促進病邪外出。
綜上所述,升麻的加入既能平衡藥性,又能增強解毒功效,使加味犀角飲的療效更佳。
加味犀角飲中包含犀角,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 犀角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古人認為其可治療熱毒壅盛、神昏譫語、吐血衄血、斑疹熱等病症,因此常被用於治療各種熱性病症,尤其對於高熱、神志不清、出血等症狀效果顯著。
- 珍貴藥材,彰顯藥方之貴重: 犀角自古以來被視為珍貴藥材,其稀缺性也體現了藥方的珍貴和價值。在古代醫學中,使用珍貴藥材往往象徵著藥方的特殊性和功效,也彰顯了醫者對患者的重視和關懷。
然而,隨着犀牛數量的急劇減少,犀角的使用已被禁止。如今,加味犀角飲已不再使用犀角,而是以其他中藥替代,以達到類似的功效。
加味犀角飲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犀角清熱解毒,但其性寒涼,易傷脾胃,加入麥門冬可緩解其寒性,避免過度耗傷陰液,達到滋陰清熱的效果。
- 緩解燥熱:犀角雖能清熱解毒,但亦容易耗傷陰津,引發燥熱。麥門冬的滋陰潤肺之功,可以緩解犀角引發的燥熱,保持體內陰陽平衡,使藥效更加協調。
總之,麥門冬在加味犀角飲中起到滋陰潤肺、緩解燥熱的作用,與犀角相輔相成,使藥效更加全面、穏和。
加味犀角飲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宣肺利咽: 桔梗性平味甘,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犀角性寒,善清熱解毒,但單用易傷脾胃,而桔梗能補其不足,協同犀角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提高藥效。
- 散結消腫: 桔梗能散結消腫,與犀角配合,可有效治療因熱毒壅盛而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咳痰不爽等症狀。
因此,加味犀角飲中加入桔梗,不僅能增強藥效,還能避免單味藥物使用帶來的弊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加味犀角飲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根據所提供的古文內容,加味犀角飲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痘瘡,其症狀包括:
- 毒氣壅遏: 指體內毒素積聚,不得疏散。
- 壯熱心煩: 表現為高熱、煩躁不安。
- 瘡疹雖出,未能勻透: 痘疹雖已發出,但分布不均勻,未能充分透發。
- 口舌生瘡,不能吮乳: 口腔及舌頭出現瘡瘍,影響進食。
- 也用於風熱症狀,包括心煩壯熱,口舌生瘡
組成及功效
加味犀角飲的組成在不同古籍中略有差異,但核心藥物基本一致。根據《赤水玄珠》記載,其組成為:
- 犀角: 清熱涼血、解毒定驚,為君藥。
- 牛蒡子: 利咽消腫、解毒散結。
- 荊芥: 發汗解表、透疹止癢。
- 甘草: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 防風: 祛風解表、溫通經脈。
- 升麻: 疏散風熱、升陽舉陷、透疹。
- 桔梗: 宣肺化痰、開竅醒神。
- 麥門冬: 滋陰潤燥、養肺生津。
而根據《沈氏尊生書》與《雜病源流犀燭》記載,加味犀角飲的組成為:
- 犀角: 清熱涼血、解毒定驚,為君藥。
- 木通: 清心火、利小便。
-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甘菊: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 赤芍: 清熱涼血、活血祛瘀。
- 元參: 清熱涼血、滋陰解毒。
- 川芎: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薄荷: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 甘草: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 蔓荊子: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治療原理
加味犀角飲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 清熱解毒: 犀角、牛蒡子、甘菊、元參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夠清除體內積聚的毒素。
- 涼血透疹: 犀角、赤芍、丹皮 等藥物具有涼血作用,可以使痘疹充分透發,促進其消退。
- 疏散風熱: 荊芥、防風、升麻、薄荷、蔓荊子 等藥物具有疏散風熱的作用,有助於發汗解表,緩解壯熱、心煩等症狀。
- 滋陰潤燥: 麥門冬 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以緩解口舌生瘡、口渴等症狀。
- 宣肺化痰: 桔梗 具有宣肺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呼吸道症狀。
- 活血行氣: 當歸、川芎 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痘疹的透發與消退。
- 利水: 木通 可以通過利尿,引導熱毒由小便排出。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加味犀角飲通過清熱解毒、涼血透疹、疏散風熱、滋陰潤燥、活血行氣 等作用,達到治療小兒痘瘡毒氣壅遏、壯熱心煩、瘡疹不透、口舌生瘡等症狀的目的,並可治療風熱症狀。其配伍精妙,兼顧了病因病機的各個方面,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牛蒡子3兩(炒),荊芥穗5錢,甘草(炙)1兩,防風7錢半,川升麻7錢半,犀角3錢,麥門冬(去心)5錢,桔梗(去蘆)5錢。
上銼散。
每服2錢,水1盞煎,去滓令溫,時時令呷,或頻灌之。
大便利,不宜服。
加味犀角消毒飲(《東醫寶鑒·雜病篇》卷十一)、加味犀角湯(《種痘新書》卷十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含有犀角,有一定的毒性,用量不宜過大。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犀角飲,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 組成:犀角2錢,木通2錢,當歸2錢,甘菊2錢,赤芍2錢,元參2錢,川芎5分,薄荷5分,甘草5分,蔓荊子5分。 主治:風熱耳病。
加味犀角飲, 出處:《得效》卷十一。 組成:牛蒡子3兩(炒),荊芥穗5錢,甘草(炙)1兩,防風7錢半,川升麻7錢半,犀角3錢,麥門冬(去心)5錢,桔梗(去蘆)5錢。 主治:小兒毒氣壅遏,壯熱心煩,瘡疹雖出,未能勻透,口舌生瘡,不能吮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