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琥珀鎮驚丸中使用琥珀,主要是因為琥珀具有鎮驚安神之效。
琥珀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安神定志、化瘀止痛、解毒等功效。其含有琥珀酸、樹脂等成分,能平息心神、鎮定驚厥,對於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癲癇抽搐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另外,琥珀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瘀血導致的疼痛和腫脹。
琥珀鎮驚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鎮驚安神之效。
天南星味辛、苦,性溫,歸心、肺經,具有祛風痰,化瘀結,開竅醒神之功效。其辛溫之性可溫陽化痰,而苦降之性可降氣開竅,能治療痰濁矇蔽心神所致之驚癇、癲狂、昏迷等症。
琥珀鎮驚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痰迷心竅等症,天南星的加入,有助於化解痰濁,開通心竅,鎮驚安神,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效果。
琥珀鎮驚丸中加入天竹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鎮驚安神: 天竹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對於因熱毒內擾、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可起到清熱解毒、安神定驚的作用,與方中琥珀、珍珠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鎮驚安神之效。
- 化瘀止痛,通絡止痙: 天竹黃亦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功。對於因瘀血阻絡、氣機不暢引起的驚厥抽搐,可起到化瘀通絡、止痙止痛的作用,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共同改善病症。
琥珀鎮驚丸中加入茯神,是為了加強其安神定驚、寧心安神的功效。
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其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之效。茯神能滋養心脾,安神定志,對於心神不寧、驚悸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琥珀鎮驚丸以琥珀為主藥,具有鎮驚安神、化瘀止痛的功效。而茯神作為輔藥,可以增強琥珀的安神定驚作用,並協同健脾益氣,使藥效更為顯著。因此,茯神是琥珀鎮驚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琥珀鎮驚丸中包含鈎藤,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平肝熄風:鈎藤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之效。琥珀鎮驚丸主治小兒驚癇,而鈎藤能有效平息肝風內動,舒緩驚厥發作。
- 清熱解毒:鈎藤亦具清熱解毒之功,可清熱解毒,消散痰火,有助於緩解小兒驚癇發作時伴隨的發熱、煩躁等症狀。
因此,琥珀鎮驚丸中加入鈎藤,可起到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小兒驚癇。
琥珀鎮驚丸中加入地龍,主要基於其鎮驚熄風、通絡活血的功效。
地龍,即蚯蚓,性寒,味鹹,歸肝、脾經。其性善於通行經絡,活血化瘀,並能清熱解毒,鎮驚熄風。對於因熱毒內蘊、痰熱阻絡導致的驚癇、抽搐等症狀,地龍能夠有效地疏通經絡,化解瘀血,清熱解毒,鎮靜安神,起到鎮驚熄風的作用。
此外,地龍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的療效,可以配合其他藥物,起到協同作用。
琥珀鎮驚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驚悸、失眠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犀角。犀角在中醫中被視為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的良藥。其性寒、味苦,能夠有效地清熱,涼血,並且平肝潛陽。
由於驚悸和失眠常常與內熱、肝火亢盛有關,犀角能夠幫助調節這些症狀,減少心神的困擾。它的鎮靜作用可以讓患者放鬆精神,進而改善睡眠質量。此外,犀角也具備一定的解毒功效,在中醫理論中,許多驚悸和失眠的病因都被認為與體內的毒素積聚有關,犀角可以幫助排除這些毒素,促進身體的自我調節。
因此,將犀角納入琥珀鎮驚丸的方劑組成中,不僅豐富了方劑的療效,還能更全面地針對驚悸和失眠的根本原因進行治療。
琥珀鎮驚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癲癇、驚悸等症狀。其中,硃砂(也稱為丹砂)是其重要成分之一。硃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具有鎮靜安神的功效。其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可以清心除煩,適合用於因心火旺盛所引起的驚悸和癲症。
硃砂的性味甘、寒,有助於平衡體內的陰陽,尤其對於心神的不寧,能起到安定作用。此外,硃砂還常被用於清熱解毒,對於一些因熱邪所引起的癲癇症狀,也能起到輔助療效。然而,由於硃砂含有重金屬成分,使用時需要謹慎,須依據醫師的指導,確保用量安全。因此,在琥珀鎮驚丸中加入硃砂,旨在發揮其安神定驚的效果,增強整個方劑的療效。
琥珀鎮驚丸中加入麝香,主要是基於其 開竅醒神、闢穢化濁、活血止痛 的藥理作用。
麝香性溫,入心、脾、肝經,具有 開竅醒神 的功效,可以治療神志昏迷、驚厥抽搐等症狀。此外,麝香還具有 闢穢化濁 的作用,可以清除體內濁氣,改善昏迷狀態。
對於兒童的驚風症,麝香可以 活血止痛,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和痙攣。 因此,麝香在琥珀鎮驚丸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琥珀鎮驚丸中包含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功效,能有效治療熱病神昏、驚厥抽搐等症狀。琥珀鎮驚丸主要針對小兒熱病驚厥,而冰片可起到清熱解毒,同時開竅醒神,幫助患兒恢復神志的作用。
- 芳香開竅,化痰止咳: 冰片氣味芳香,具有開竅化痰的作用,能有效治療痰濁壅塞、咳嗽氣喘等症狀。琥珀鎮驚丸中也常配伍化痰止咳藥物,冰片可輔助開竅,使痰液易於排出。
琥珀鎮驚丸中包含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驚安神: 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鎮驚安神之效。琥珀鎮驚丸用於治療小兒驚風、癲癇等症,雄黃的鎮驚安神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材,起到緩解驚厥、安神定志的效果。
- 驅邪辟穢: 古人認為驚風、癲癇等疾病是由邪氣入侵所致,雄黃有驅邪辟穢的功效,可以幫助抵禦外邪,防止疾病加重。
琥珀鎮驚丸中雄黃的用量需嚴格控制,不可隨意增減,以免造成中毒。
琥珀鎮驚丸中包含薄荷,主要原因有二: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薄荷性涼,味辛,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效。琥珀鎮驚丸多用於小兒驚風、高熱抽搐等症狀,而薄荷可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緩解頭部熱症,有助於改善驚風症狀。
- 醒脾開胃,化痰止咳:薄荷亦能醒脾開胃,化痰止咳。對於一些伴隨驚風出現的消化不良、痰多咳嗽等症狀,薄荷能促進食慾,化解痰液,改善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薄荷在琥珀鎮驚丸中起到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醒脾開胃、化痰止咳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鎮驚止痙、清熱解毒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琥珀鎮驚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小兒急癇、驚風,屬中醫「急驚風」範疇,主治外感邪熱或情志驚觸引動內風,導致痰熱閉竅、肝風內動之證。其典型症狀包括:
- 外驚引動內風:因目見異物、耳聞異聲等突發刺激,引發驚悸抽搐,反映小兒神氣未充、肝膽易亢的特點。
- 熱極生風:熱度太高時,壯熱神昏、角弓反張,為邪熱化火,燔灼肝經,風火相煽所致。
- 痰熱壅盛:痰鳴氣喘、牙關緊閉,乃因熱灼津液成痰,痰阻氣道,蒙蔽清竅。
此方結合「清熱熄風、開竅化痰、鎮驚安神」三法,針對小兒「肝常有餘、脾常不足」的體質特點,急挫風痰熱勢,防驚癇變生危候。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一、 熄風止痙,平肝定驚
- 鈎藤、地龍:柔肝熄風,通絡解痙。鈎藤清肝熱、平肝陽;地龍走竄通絡,抑制抽搐。
- 犀角(現多用水牛角代):涼血解毒,清心定驚,針對熱入心包之壯熱神昏。
二、 化痰開竅,醒神醒腦
- 膽星、竺黃:清熱化痰。膽星苦涼,專化熱痰;竺黃豁痰利竅,兼能涼心定驚。
- 麝香、冰片:芳香走竄,開竅醒神,破痰濁之壅塞,助犀角透達心包邪熱。
三、 鎮心安神,標本兼顧
- 琥珀、朱砂、茯神:重鎮安神。琥珀定魂魄,利心脈;朱砂鎮心火;茯神寧心且健脾,防金石藥傷胃。
- 雄黃:辟穢解毒,助化痰涎,古方多用於痰熱驚癇。
四、 清泄熱毒,釜底抽薪
- 制軍(大黃製劑):瀉熱通便,導熱下行,使邪有出路,防熱極生風。
- 薄荷:辛涼透表,疏風散熱,兼為引經藥,助藥力上達頭目。
五、 特殊配伍深意
- 蘇珠(珍珠):清肝鎮驚,與麝香、冰片相配,一鎮一散,既固攝元神,又啟閉通竅。
- 煉蜜為丸:緩和峻藥之性,兼護脾胃,契合小兒稚陰稚陽之體。
治療原理總結:
以「清熱化痰」斷其病源(痰熱),「熄風開竅」治其急標(抽搐神昏),「重鎮安神」穩其神魂(驚悸),輔以通腑瀉熱(制軍)使邪有去路,共奏急癇立止之效。全方寒涼與芳香並用,鎮降與宣散兼施,體現中醫「標急治標、標本同治」的辨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琥珀3錢,膽星5錢,竺黃5錢,茯神5錢,鈎藤5錢,地龍2錢,犀角2錢,制軍3錢,朱砂1錢,麝香1錢,冰片5分,雄黃3錢,蘇珠2分,薄荷1錢。
清涼,鎮痙,化痰。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重3分5釐,蠟皮封。
小兒1歲以下每服半丸,2-4歲每服1丸,薄荷薑湯送下。
大便泄瀉,元氣衰弱者禁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琥珀鎮驚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西安方)。 組成:膽星8錢,竺黃5錢,雄黃4錢,辰砂4錢,麝香1錢,琥珀2錢,全蟲2錢,僵蟲3錢,天麻2錢,梅片1錢。 主治:小兒驚風,痰涎壅塞,天弔,牙關緊閉,昏迷不醒。
琥珀鎮驚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 組成:琥珀3錢,膽星5錢,竺黃5錢,茯神5錢,鉤藤5錢,地龍2錢,犀角2錢,制軍3錢,朱砂1錢,麝香1錢,冰片5分,雄黃3錢,蘇珠2分,薄荷1錢。 主治:清涼,鎮痙,化痰。主治:小兒急癇;小兒目觸異物、耳聞異聲,發爲驚悸抽搐;或熱度太高,壯熱神昏,牙關緊閉,二目天弔,角弓反張,痰鳴氣喘,抽搐厥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