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橘皮湯

桂枝橘皮湯

GUI ZHI JU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5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肺經 20%
胃經 16%
肝經 13%
膀胱經 6%
心經 6%
腎經 6%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9-04

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橘皮湯中包含桂枝,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一、溫陽散寒: 桂枝性溫,味辛,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適用於寒邪客於肌表,引起發熱、頭痛、惡寒、無汗等症狀。

二、調和營衛: 桂枝具有調和營衛,使氣血流通的作用。在桂枝橘皮湯中,桂枝與橘皮配伍,一溫一散,相輔相成,能有效治療風寒表證所致的寒熱往來、胸悶、腹脹等症狀。

桂枝橘皮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營衛,緩和桂枝的辛溫之性: 桂枝性溫,善於發汗解表,但若單用,易傷陰耗津。白芍性微寒,能緩和桂枝的辛溫之性,避免其過於燥烈,起到調和營衛,平衡陰陽的作用。

2. 滋陰養血,緩解橘皮的燥性: 橘皮性辛溫燥,能理氣化痰,但亦有燥溼之弊。白芍能滋陰養血,緩和橘皮的燥性,防止其傷陰耗血,使藥效更加柔和,利於患者恢復。

桂枝橘皮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桂枝散寒止痛: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之效,可助桂枝發揮散寒止痛作用。桂枝本身寒性較重,與生薑搭配,可避免寒性過於強烈,更利於治療風寒感冒所致的發熱、頭痛、惡寒等症狀。
  2. 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生薑味辛,可調和桂枝與橘皮的寒性,使藥性更柔和,不易刺激腸胃,並能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桂枝橘皮湯中加入陳皮,是基於其理氣和中、燥濕化痰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

桂枝溫通經脈,橘皮理氣化痰,兩者合用,可溫中散寒,理氣化痰,對於寒邪客於胸中,氣機不暢,出現胸悶、脘腹脹滿、痰多咳嗽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陳皮性燥,可燥濕化痰,與桂枝溫散寒邪,協同作用,更能有效改善寒痰阻滯所致的症狀。

桂枝橘皮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調和藥性,緩和辛溫之性: 桂枝性溫,橘皮辛溫,兩者合用可散寒解表,但其辛溫之性易傷陰津。大棗性甘溫,味甘入脾,能補中益氣,且甘能緩,可緩和桂枝、橘皮之辛溫之性,避免傷陰。

二、補益氣血,增強療效: 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加入大棗,可補益氣血,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助桂枝橘皮湯更好的發揮解表散寒、化痰止咳之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桂枝橘皮湯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行痹,肩背麻木,手腕硬痛,頭重鼻塞,惡風微汗,一身痛無定處」,屬風寒濕邪侵襲肌表、營衛失和之證。「行痹」為痹證之一,特徵為痛處遊走不定,與風邪「善行數變」特性相關;「肩背麻木」「手腕硬痛」為經絡氣血受阻,不通則痛;「頭重鼻塞」「惡風微汗」屬風寒表虛,腠理不固;「一身痛無定處」進一步強調風邪為主、濕寒夾雜的病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桂枝尖(蜜炙)

    • 辛甘溫,主入太陽經,解肌發汗、溫通經脈。蜜炙後緩和辛散之性,兼顧潤燥,助其調和營衛而不耗陰。
  2. 生白芍

    • 酸寒斂陰,與桂枝相配,一散一收,調和營衛;兼能緩急止痛,針對肌肉僵硬與痹痛。
  3. 鮮生薑

    • 辛溫發散,助桂枝解表散寒,溫胃和中,化解濕濁內停,兼止嘔惡(雖未提及胃症,但濕阻常伴脾胃不暢)。
  4. 廣陳皮(炒)

    • 苦辛溫,理氣燥濕,炒後更助健脾化濕。氣行則濕化,濕去則痹痛減,尤其針對「麻木」與「痛無定處」的濕邪特徵。
  5. 清炙草

    • 甘平,蜜炙後益氣和中,調和諸藥,助白芍緩急,助桂枝通陽,兼防辛燥傷津。
  6. 大紅棗(去核)

    • 甘溫補脾,養血和營,與生薑配伍調和脾胃,滋生化源以充營衛。

方劑配伍特點與治療原理

  • 營衛並調:桂枝、白芍為核心,調和營衛以解表,針對「惡風微汗」之表虛;生薑、大棗輔助,強化脾胃運化,充養營衛之源。
  • 風濕並治:桂枝、生薑散風寒,陳皮燥濕理氣,合而祛除遊走性痹痛。
  • 氣血兼顧:桂枝溫通、白芍斂陰,配合陳皮行氣,紅棗補血,使氣血暢行而麻木自除。

推論延伸功效

此方除原文所述,應可擴展至:

  1. 表虛兼氣滯濕阻:如體質虛弱者的反覆感冒,伴胸悶、四肢沉重者。
  2. 輕度寒濕痺初期:以風邪為主、濕邪次之的關節不適,未至重度腫痛者。

全方藥性平和,側重「通」與「調」,符合「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理,亦體現張仲景桂枝湯類方的活用思路。

傳統服藥法


桂枝尖1錢(蜜炙),生白芍1錢半,鮮生薑1錢,廣陳皮1錢半(炒),清炙草6分,大紅棗2枚(去核)。
溫調營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桂枝橘皮湯具有發汗解表的功效,因此不宜在感冒發熱、體溫較高時服用。

相關疾病


鼻塞肩中部肩痛坐骨神經痛麻痺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痲風 [漢生氏病]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鼻息肉怕冷全身酸痛頭重膝部腫大疼痛怕吹到風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橘皮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桂枝尖1錢(蜜炙),生白芍1錢半,鮮生薑1錢,廣陳皮1錢半(炒),清炙草6分,大紅棗2枚(去核)。 主治:溫調營衛。主治:行痹,肩背麻木,手腕硬痛,頭重鼻塞,惡風微汗,一身痛無定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