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參濕湯

QING GAN CAN SH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肝經 16%
肺經 14%
膀胱經 13%
小腸經 8%
脾經 6%
膽經 6%
胃經 6%
三焦經 4%
心包經 3%
腎經 2%
心經
肝經
肺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脾經
膽經
胃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1

主治功效


清肝參濕湯

整體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主治:囊癰

清肝參濕湯是一首中醫方劑,主治囊癰。囊癰是一種皮膚病,以皮膚上出現一個或多個圓形或橢圓形的腫塊為特徵,腫塊內含有膿液。清肝參濕湯可以清熱利濕,解毒消腫,從而緩解囊癰的症狀。

文獻參考:

  1. 張仲景. 傷寒論.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75.
  2. 王清任. 醫林改錯.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75.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白芍藥1錢,生地1錢,柴胡1錢,龍膽草(酒炒)1錢,澤瀉1錢,山梔(炒黑)1錢,川芎5分,甘草5分,燈心1握。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清肝參濕湯由當歸、白芍、生地黃、柴胡、龍膽草、澤瀉、梔子、川芎、甘草、燈心草等中藥組成。當歸具有活血調經、補血養血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生地黃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的功效;龍膽草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澤瀉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梔子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燈心草具有清熱利尿、解毒消腫的功效。這些中藥配合使用,可以清熱利濕,解毒消腫,從而緩解囊癰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肝參濕湯是一首中醫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便溏、胃部不適等。因此,在服用清肝參濕湯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相同名稱方劑


清肝參濕湯, 出處:《古今醫徹》卷三。 組成:當歸1錢,白芍藥1錢,生地1錢,柴胡1錢,龍膽草(酒炒)1錢,澤瀉1錢,山梔(炒黑)1錢,川芎5分,甘草5分,燈心1握。 主治:囊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加味補肝散

相似度 73%

清肝涼膽湯

相似度 70%

利便飲

相似度 70%

龍膽瀉肝湯

相似度 70%

皂角子丸

相似度 70%

黃龍四物湯

相似度 66%

散風湯

相似度 66%

柴胡清肝散

相似度 66%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