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解鬱湯

QING ZHONG JIE Y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脾經 22%
肺經 19%
心經 12%
肝經 9%
膽經 3%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腎經 3%
胃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清中解鬱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運脾陽: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陽不足則氣血虛弱,易導致中氣下陷,氣機鬱滯,而白朮能補益脾氣,助運脾陽,使氣血生化充足,有助於改善氣機鬱滯,達到解鬱的效果。
  2. 燥濕化痰,清熱解毒: 白朮亦具有燥濕化痰,清熱解毒之功效。若因濕熱內蘊,痰濁阻滯,而導致鬱悶不舒,則白朮能燥濕化痰,清熱解毒,化解痰濁,使氣機通暢,達到解鬱之效。

清中解鬱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利濕,寧心安神: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心經。其利水滲濕的特性能改善脾胃濕困,提升脾胃運化功能;而其寧心安神的功效則能緩解心神不寧、煩躁不安等症狀,有助於解鬱。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茯苓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提升藥效。例如,與柴胡、枳殼等藥物配合,更能有效疏肝解鬱,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等症狀。

清中解鬱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解鬱: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解鬱止痛的功效。清中解鬱湯主要針對脾胃氣滯、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胃脘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陳皮可以疏肝理氣,解鬱散結,幫助緩解這些不適。
  2. 和胃降逆:陳皮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幫助緩解因脾胃不和、氣機逆亂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清中解鬱湯中加入陳皮,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和胃降逆,改善脾胃功能。

清中解鬱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三焦經。其苦寒之性可清泄心火,解鬱熱,適用於心火亢盛,鬱熱上擾所致的煩躁不安、口苦咽乾、失眠多夢等症狀。同時,梔子還能涼血解毒,對於熱毒壅盛、血分有熱的病症,如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等也有效。

因此,在清中解鬱湯中加入梔子,有助於清熱解鬱,涼血解毒,達到治療心火亢盛、鬱熱上擾的功效。

清中解鬱湯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化積: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散瘀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山楂,旨在消除胃腸積滯,有助於促進消化,改善胸悶、腹脹等症狀,從而達到解鬱的效果。
  2. 活血化瘀:山楂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瘀滯,緩解胸悶、心悸等症狀,進一步達到解鬱的效果。

因此,清中解鬱湯中加入山楂,不僅可以消食化積,更能活血化瘀,達到解鬱的效果。

清中解鬱湯中包含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神麴為麥芽經發酵製成,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效。清中解鬱湯多用於治療因脾胃積滯、濕熱內蘊所致的鬱悶、煩躁、口苦等症狀,神麴可幫助消食導滯,改善脾胃功能,從而達到清熱解鬱的目的。
  2. 行氣解鬱:神麴性溫和,入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的作用。鬱悶、煩躁等情緒變化往往與肝氣鬱結有關,神麴能促進氣血運行,疏肝解鬱,緩解情緒上的不適,使人心情舒暢。

「清中解鬱湯」方劑中加入麥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健脾: 麥芽味甘性涼,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健脾、和胃止痛的功效。方劑中若有積食停滯、脾胃不和,則麥芽能幫助消化,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引發的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2. 疏肝解鬱: 麥芽亦有疏肝解鬱之功。肝鬱氣滯可導致脾胃失和,而麥芽能理氣解鬱,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肝鬱氣滯引發的胸悶、心煩、食慾不振等症狀。

因此,在「清中解鬱湯」中加入麥芽,既能消食健脾,又能疏肝解鬱,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鬱、和胃健脾的功效。

清中解鬱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行氣止痛之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阻滯經絡所致的胸悶、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與清中解鬱湯中其他藥物協同,達到疏風散寒、行氣解鬱的功效。
  2.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川芎亦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鬱悶、煩躁等症狀,使氣血流通,解除鬱結,達到清中解鬱之目的。

因此,川芎的加入不僅可疏散風寒,行氣止痛,更可活血化瘀,通經活絡,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提升清中解鬱湯的療效。

清中解鬱湯中加入桔梗,主要是基於其宣肺利咽散結消腫的功效。

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開音、消痰利咽之效。其可以疏通肺氣,使肺氣宣降,達到解鬱的效果。同時,桔梗還有散結消腫的作用,可以消散胸中鬱結,進一步緩解鬱悶不舒的症狀。

因此,清中解鬱湯加入桔梗,可以有效宣肺解鬱、散結消腫,達到治療胸中鬱結、氣悶不舒等症狀的目的。

清中解鬱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清中解鬱湯中多用辛涼解表之藥,而甘草可調和其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傷胃。
  2. 益氣健脾:甘草具有益氣健脾之效,可補益脾胃,增強人體正氣。清中解鬱湯多用於治療鬱悶不舒、胸悶氣短等症,甘草可改善脾胃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利於疾病康復。

主治功效


《清中解鬱湯》介紹

《清中解鬱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有白朮、茯苓、陳皮、梔子、山楂、神麴、麥芽、川芎、桔梗、甘草。此方劑具有清熱解毒、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活血、解鬱等功效,主治小兒脾胃虛弱,飲食不消化,鬱熱化痰,或身發赤紅暈眩。

白朮

白朮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桔梗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麥芽

麥芽性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等功效。

山楂

山楂中藥功效齊全,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多種功效。

梔子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神麴

神麴,又稱神曲、玉麴、麵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總結

《清中解鬱湯》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活血、解鬱等功效的中藥方劑,主治小兒脾胃虛弱,飲食不消化,鬱熱化痰,或身發赤紅暈眩。此方劑由白朮、茯苓、陳皮、梔子、山楂、神麴、麥芽、川芎、桔梗、甘草組成,各味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藥效。

傳統服藥法


白朮5分,茯苓5分,陳皮5分,山梔5分(炒),山楂5分,神曲5分(炒),麥芽5分(炒),川芎5分,桔梗5分,甘草(炒)5分。
每用2錢,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容易焦慮恐懼嗜眠症(嗜睡症)容易憂鬱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清中解鬱湯, 出處:《明醫雜著》卷六。 組成:白朮5分,茯苓5分,陳皮5分,山梔5分(炒),山楂5分,神曲5分(炒),麥芽5分(炒),川芎5分,桔梗5分,甘草(炒)5分。 主治:小兒脾氣虛弱,飲食停滯,鬱熱生痰,或身發赤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