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湯

PING G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胃經 21%
心經 17%
脾經 15%
腎經 14%
肝經 2%
大腸經 1%
膽經 0%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平肝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和,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之效。肝火上炎常伴隨脾胃虛弱,濕熱內蘊,茯苓能補脾益氣,利水滲濕,改善脾胃功能,從根本上抑制肝火。
  2. 寧心安神,助平肝火:茯苓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能緩解肝火上炎引起的頭暈目眩、心煩失眠等症狀,與其他平肝藥物配合,有助於平息肝火,達到更好的療效。

平肝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扶正祛邪: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之效。肝為將軍之官,主疏泄,若肝氣鬱結,則脾胃功能失調,氣血生化不足,影響肝氣的疏泄功能。白朮健脾益氣,可增強機體正氣,使肝氣得以順調,有助於平肝息風。
  2. 佐助藥效,增強療效:白朮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藥效。如與川芎、白芍等藥合用,可增強其活血化瘀、養血柔肝的功效;與柴胡、黃芩等藥合用,可增強其清熱解毒、疏肝解鬱的功效。白朮的加入,可使平肝湯的藥效更加全面,治療效果更佳。

平肝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降逆: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平肝湯多用於肝氣鬱結,氣逆上衝,導致頭暈目眩、胸悶脅痛等症狀。陳皮理氣降逆,可以疏肝解鬱,使氣機得以暢達,從而緩解肝氣上逆,達到平肝的效果。
  2. 健脾和胃:陳皮不僅能理氣,還能健脾和胃,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吸收。肝氣鬱結常伴有脾胃不和,食慾不振等症狀。陳皮健脾和胃,可以改善消化功能,從而增強機體對營養的吸收,為肝臟功能的恢復提供物質基礎。

平肝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用於調節肝臟功能,舒緩因肝氣鬱結所致之頭痛、眩暈等症狀。方中加入神麴,其為發酵製品,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和胃之效。在平肝湯中,神麴不僅能夠幫助消化,避免其他藥材對脾胃造成負擔,還能增強藥物的吸收與利用,使整體療效更加顯著。此外,神麴還可協同方中其他藥物,如柴胡、白芍等,共同發揮疏肝解鬱、調和氣機的作用,從而達到平肝息風、和胃止痛之目的。神麴在平肝湯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通過調理脾胃,預防肝氣鬱結所引發的各類病症,實現全面的健康維護。

平肝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是針對其養陰清熱的功效。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生津止渴的功效。肝火上炎,容易造成心煩不寐、口乾舌燥、頭暈目眩等症狀,而麥門冬的滋陰清熱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達到平肝降火、滋陰清熱的效果。

此外,麥門冬還能緩解肝火所致的胃陰不足,起到養胃生津的效果,進一步促進肝火下降。因此,麥門冬的加入,對平肝湯的整體療效起著重要的作用。

平肝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玄參性寒,味苦甘,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肝火上炎往往伴隨口苦咽乾、目赤腫痛、頭暈目眩等症狀,玄參能有效清泄肝火,改善這些不適。
  2. 滋陰養血,柔肝降逆:玄參亦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能滋養肝陰,緩解肝陽上亢引發的肝風內動,進而達到平肝降逆的效果。此外,玄參還能滋養肝血,改善肝臟功能,進一步穩定肝火,促進肝臟的正常運作。

平肝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宣肺利咽:桔梗味辛、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消腫排膿之效。平肝湯常用於肝火上炎導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桔梗可以幫助宣通肺氣,利咽消腫,緩解咽喉不適。

二、引藥上行:桔梗具有一定的引藥上行作用,可以將其他藥物引至上焦,增強其治療咽喉病症的效果。平肝湯中常配伍有清肝瀉火、涼血止血的藥物,桔梗的加入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的效果。

平肝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是利用其疏散風寒、解表散寒的功效。

紫蘇葉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能有效驅散外感風寒,緩解因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同時,紫蘇葉亦具行氣解鬱之效,有助於舒緩因肝氣鬱結而導致的頭暈、胸悶、心煩等不適。

因此,在平肝湯中加入紫蘇葉,能有效改善因風寒侵襲或肝氣鬱結引起的頭暈、頭痛、胸悶等症狀,有助於平肝熄風,恢復人體的正常功能。

平肝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扶正固本,增強體質: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平肝湯多用於治療肝風內動、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頭痛、失眠、躁狂等症狀,而人參可以補益元氣,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疾病,穩定情緒,提高療效。
  2. 緩解肝氣鬱結: 人參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的作用,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肋疼痛、情緒波動等症狀。平肝湯中加入人參,可以起到疏肝解鬱的作用,進一步促進肝氣平穩,達到治療效果。

平肝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其疏肝理氣的作用。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痞、破氣消積、寬胸散結的功效。

當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時,會導致胸悶脅痛、頭暈目眩、煩躁易怒等症狀。枳殼能疏通肝氣,使肝氣條達,氣血流通,從而緩解上述症狀。

此外,枳殼還能健脾消食,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整體氣機的運行,從而達到平肝息風的效果。

平肝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

肝火上炎,可致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口苦咽乾等症狀,而黃芩味苦性寒,入肝經,能清泄肝火,平息肝陽,改善肝火上炎所致的頭暈目眩等不適。

此外,黃芩還能燥濕止痢,對於肝火引起的濕熱下注、腹瀉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平肝湯

組成:

  • 茯苓
  • 白朮
  • 陳皮
  • 神麴
  • 麥門冬
  • 玄參
  • 桔梗
  • 紫蘇葉
  • 人參
  • 枳殼
  • 黃芩

功效:

  • 胃火上升,導致小孩子患上疳症,上下牙牀全部腫脹,嘴邊流口水,咳嗽不止,咽喉腫痛。

組成介紹: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等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等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等功效。
  • 麥門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等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等功效。
  • 玄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等功效。
  • 紫蘇葉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等功效。
  • 神麴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總結:

平肝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胃火上升,導致小孩子患上疳症,上下牙牀全部腫脹,嘴邊流口水,咳嗽不止,咽喉腫痛的功效。該方劑由茯苓、白朮、陳皮等11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健脾益氣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茯苓3錢,白朮1錢,陳皮2分,神曲5分,麥冬2錢,元參2錢,桔梗1錢,蘇葉3分,人參3分,枳殼2分,黃芩3分。
補胃以散火。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平肝湯性味寒涼,體質虛寒者慎用。
  • 平肝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 平肝湯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容易生氣咳血牙齦腫脹痛肺氣腫咳嗽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咽喉痛多痰口角自動會流口水

相同名稱方劑


平肝湯, 出處:《丹溪心法》卷五。名見《醫部。 組成:人參、茯苓、白芍(酒炒)、白朮。 主治:小兒驚而有熱。

平肝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四。 組成:茯苓3錢,白朮1錢,陳皮2分,神曲5分,麥冬2錢,元參2錢,桔梗1錢,蘇葉3分,人參3分,枳殼2分,黃芩3分。 主治:補胃以散火。主治:胃火上升,小兒生疳,上下牙床盡腫,口角流涎,咳嗽不已,咽喉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