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竹瀝丸

FA ZHI ZHU L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脾經 19%
胃經 19%
心經 12%
大腸經 9%
肝經 7%
膽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法制竹瀝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竹瀝清熱解毒,但性寒,易傷脾胃。加入陳皮可溫中散寒,協調竹瀝寒性,防止其損傷脾胃,增強藥效。
  2. 調和藥性: 陳皮氣味芳香,可緩解竹瀝的苦澀味道,提高患者的服藥順從性,使藥效更易發揮。

法制竹瀝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竹瀝性寒,清熱解毒,但易傷脾胃。白朮可補脾胃之氣,平衡竹瀝的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使藥力更趨平和。

二、固表止汗:白朮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防止竹瀝清熱解毒後,因體表腠理開泄而導致汗出過多,有助於提升藥效,使療效更持久。

法制竹瀝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竹瀝味甘、性寒,清熱解毒、利咽止咳,但寒涼易傷脾胃。茯苓可補脾益氣,緩解竹瀝的寒性,使藥性更平和,更適合脾胃虛弱者服用。
  2. 助竹瀝清熱解毒: 茯苓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與竹瀝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利咽止咳的效果。尤其適用於熱邪入肺、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

法制竹瀝丸中加入半夏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溼化痰: 半夏曲性溫燥,善於燥溼化痰,能有效清除痰液,緩解因溼邪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竹瀝清熱降火,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化痰之效。
  2. 降逆止嘔: 半夏曲具有降逆止嘔之功效,能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噁心嘔吐症狀。竹瀝清熱解毒,能緩解因熱毒上逆導致的嘔吐。二者協同,更能有效止嘔。

綜上,法制竹瀝丸加入半夏曲,旨在發揮其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治療目的。

法制竹瀝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潤肺止咳: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其能有效緩解因肺熱燥咳、痰多粘稠等症狀,與竹瀝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潤肺止咳的效果。
  2. 清熱解毒: 法制竹瀝丸常用於治療熱病、暑熱、咽喉腫痛等症,而川貝母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加入川貝母,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進一步消解病竈,促進患者康復。

法制竹瀝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枳殼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作用。竹瀝性寒,清熱解毒,但有時可能寒性過於強烈,容易引起胃氣上逆,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枳殼加入方劑中,可以協同竹瀝清熱解毒,同時緩解其寒性,防止胃氣上逆,使藥效更為平和。
  2. 行氣消積,助消化:枳殼具有行氣消積的作用,可以幫助消化,促進食物的吸收和代謝。竹瀝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但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脾胃虛寒,影響消化功能。枳殼加入方劑中,可以幫助消積化滯,提升脾胃運化能力,使藥效更為全面。

法制竹瀝丸中加入神麴,主要原因在於:

1. 調和藥性: 竹瀝性寒,神麴性溫,二者配伍,可中和竹瀝的寒性,避免寒涼傷脾胃,更利於藥力發揮。

2. 促進消化: 神麴有健脾消食、促進消化的功效,可輔助竹瀝清熱解毒,減少藥物對脾胃的負擔,提高療效。

總而言之,神麴的加入,不僅能調和藥性,更能提升藥效,使法制竹瀝丸更安全有效。

法制竹瀝丸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之功效。竹瀝本身清熱解毒,與桔梗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宣肺利咽之效,適用於外感風熱、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狀。
  2. 通氣降逆:桔梗具有通氣降逆之功效,可使肺氣通暢,痰液易於排出。竹瀝則清熱解毒、化痰止咳,與桔梗合用,可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呼吸道不適,增強療效。

法制竹瀝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竹瀝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二者結合,能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治療因熱毒所致的疾病,例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皮膚瘡瘍等。
  2. 保護肝腎: 黃芩能保護肝腎,減少熱毒對肝腎的損傷。竹瀝則能滋陰潤燥,保護津液,與黃芩協同作用,有助於緩解肝腎虛弱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頭暈目眩、腰膝痠軟等。

法制竹瀝丸中加入玄明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清熱瀉火功效: 玄明粉為芒硝的煅製品,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之效。配合竹瀝的清熱解毒作用,可加強方劑清熱瀉火的效果,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2. 緩和竹瀝的燥性: 竹瀝性微寒偏燥,單獨使用容易傷陰耗津。玄明粉性寒而潤,加入方劑中可以緩解竹瀝的燥性,避免過度傷陰,使藥性更為平和。

法制竹瀝丸中加入香附,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微溫,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脇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竹瀝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咳的功效,與香附配合,可增強其疏肝理氣的作用,共同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2. 調和藥性:竹瀝性寒,容易損傷脾胃,而香附性溫,可以中和竹瀝的寒性,避免其過寒傷脾。同時,香附還可增強竹瀝的清熱解毒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

法制竹瀝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之性,能緩解竹瀝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2. 增強療效:甘草能增強竹瀝的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功效,並能緩解竹瀝的苦味,使藥物更容易服用。

總而言之,甘草在法制竹瀝丸中起著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是藥方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主治功效


法制竹瀝丸

組成: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 玄明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通便、利水消腫、潤燥、軟堅、利尿通便。

主治功效:

肺癆。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6 克,一日 3 次。

注意事項: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 兒童及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 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藥 1 周後症狀無改善,應諮詢醫師。

總結:

中藥方劑「 法制竹瀝丸 」主要成分是:陳皮,白朮,茯苓,半夏曲,川貝母,枳殼,神麴,桔梗,黃芩,玄明粉,香附,甘草, 主治功效是:肺癆。

傳統服藥法


陳皮(去白)3兩,白朮(炒)3兩,白茯苓3兩,炙甘草3兩,半夏曲3兩,貝母3兩,枳殼3兩,神曲(炒)3兩,桔梗3兩,黃芩3兩,玄明粉1兩,香附子(制)1兩。
清熱降火,化痰利膈,止嗽,止嘔吐,進食開胃。
上為粗末,用大瓷盆以竹瀝1碗,入薑汁,酒半盞和勻拌諸藥,日中曬乾,仍依法入竹瀝、薑汁拌曬七次為度,磨羅為細末,酒水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80丸,食後或臥時白湯送下。3日便見效驗,久病者7日效,疲者1月痊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腹瀉多痰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法制竹瀝丸, 出處:《醫統》卷四十三引海上道人方。 組成:陳皮(去白)3兩,白朮(炒)3兩,白茯苓3兩,炙甘草3兩,半夏曲3兩,貝母3兩,枳殼3兩,神曲(炒)3兩,桔梗3兩,黃芩3兩,玄明粉1兩,香附子(制)1兩。 主治:清熱降火,化痰利膈,止嗽,止嘔吐,進食開胃。主治:勞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