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瀝導痰丸

ZHU LI DAO T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18%
胃經 17%
心經 13%
大腸經 9%
肝經 8%
腎經 4%
膽經 2%
膀胱經 2%
小腸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竹瀝導痰丸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其理氣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橘紅味辛、苦,性溫,入肺經,具有理氣散結、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其疏散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配合竹瀝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共同達到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此外,橘紅還能增強竹瀝的藥效,使藥物更易於進入肺部,發揮更好的療效。

竹瀝導痰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利水滲濕,健脾化痰: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之效。痰濁多因脾虛濕困、肺氣不宣所致,茯苓能健脾利濕,使脾胃運化正常,有助於化解痰濁。

二、配合竹瀝,清熱解毒:竹瀝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之功效。茯苓與竹瀝相配,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更有效地清除痰熱,達到止咳化痰的目的。

竹瀝導痰丸中包含半夏曲,主要有以下原因:

  1. 燥濕化痰:半夏曲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能將痰液中的濕氣清除,使痰液易於排出。竹瀝性寒,善於清熱解毒,與半夏曲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化痰的效果。
  2. 和胃止嘔:半夏曲性溫,能和胃止嘔,緩解因痰阻氣道而引起的嘔吐症狀。竹瀝則能清熱降火,有助於緩解胃火上炎所致的嘔吐。

半夏曲與竹瀝在竹瀝導痰丸中協同作用,發揮清熱化痰、和胃止嘔的功效,對於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痰多嘔逆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竹瀝導痰丸中加入枳殼,主要是利用其 行氣消積、化痰止咳 的功效。

枳殼性味苦、辛、寒,入肺、脾、胃經。其 行氣消積 的作用可以疏通肺氣,促進痰液的排出;而 化痰止咳 的作用則可以針對痰濕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起到緩解作用。

此外,枳殼還有 理氣寬中 的功效,對於因氣滯痰阻導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因此,在竹瀝導痰丸中加入枳殼,可以起到多方面的協同作用,更好地達到化痰止咳的目的。

竹瀝導痰丸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一、清熱燥濕:竹瀝導痰丸以竹瀝為引,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之效。黃芩則可清熱燥濕,與竹瀝相輔相成,加強清熱化痰的作用。

二、瀉火解毒:痰濁壅肺常伴有熱邪,黃芩的瀉火解毒功效,可清除肺熱,同時能抑制細菌病毒,進一步消炎止咳。

黃芩的加入,既能增強竹瀝導痰丸的清熱化痰功效,又能清熱解毒,消炎止咳,使藥效更為全面。

竹瀝導痰丸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竹瀝性寒,導痰之力強,但過寒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調和藥性,緩解竹瀝的寒性,避免其傷及脾胃,並增強其化痰止咳的效果。
  2. 增強療效,輔助其他藥材:甘草能補脾益氣,緩解因痰阻肺氣導致的氣短乏力。此外,甘草還有潤肺止咳的作用,能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化痰止咳、潤肺止咳的效果。

總而言之,甘草在竹瀝導痰丸方中發揮著調和藥性、緩解毒性,以及增強療效的作用,使其藥效更為全面,更利於患者康復。

竹瀝導痰丸為中醫常用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因痰濁內阻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咳嗽、喘息等。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胡蘿蔔子這一成分。胡蘿蔔子,在中醫藥材中又稱為「蘿蔔子」或「萊菔子」,性味辛、甘、溫,歸肺、脾經。其主要功效為消食化積、降氣化痰及利膈寬腸。

在竹瀝導痰丸中加入胡蘿蔔子,主要是利用其良好的化痰作用,幫助清除體內的痰濕,使之下行而排出體外,從而減輕由痰濁引起的各種不適。此外,胡蘿蔔子還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對於痰飲之症常伴隨的消化不良問題亦有輔助治療效果。因此,將胡蘿蔔子納入竹瀝導痰丸之中,不僅能夠增強整體方劑的化痰效力,還能兼顧調理脾胃,達到了標本兼治的目的。

竹瀝導痰丸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化痰: 天花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生津、化痰止咳的功效。竹瀝導痰丸主治燥熱痰結,而天花粉能清肺熱,化痰液,與竹瀝、半夏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
  2. 利咽開音: 天花粉還有利咽開音的功效,對於因痰熱壅阻所致的聲音嘶啞、咽喉疼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竹瀝導痰丸中加入天花粉,可以起到輔助利咽的作用,使療效更加全面。

竹瀝導痰丸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其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

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散肺氣、利咽開音的作用,可有效緩解因痰阻肺氣所致的咳嗽、咳痰、咽喉腫痛等症狀。同時,桔梗還能促進痰液排出,配合竹瀝、川貝等清熱化痰藥物,協同作用,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此外,桔梗還有通氣消腫的作用,可緩解氣道阻塞,幫助痰液順利排出,進一步提升藥效。

竹瀝導痰丸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潤燥止咳: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養血活血、潤燥止咳的功效。竹瀝導痰丸主治燥熱咳嗽、痰多粘稠,當歸可潤燥止咳,使痰液稀釋易於排出。
  2. 活血化瘀:當歸具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此外,當歸與其他藥材相配,更能發揮其潤燥止咳、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咳嗽痰多等症狀。

竹瀝導痰丸中加入竹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竹瀝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熱痰壅肺、咳嗽氣喘等症狀,竹瀝能有效清熱化痰,使痰液易於排出。
  2. 利咽開音: 竹瀝能潤喉利咽,對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竹瀝作為中藥材,與其他藥材配伍,能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竹瀝導痰丸中加入神麴,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助痰液排出:神麴具有消食化積、理氣和中之效。竹瀝導痰丸主治痰熱咳嗽,而痰熱多因飲食不節、脾胃積熱所致。神麴可消食導滯,降低痰熱,使痰液易於排出。
  2. 配合竹瀝,增強清熱化痰之效:竹瀝性寒,清熱化痰之力強。神麴性溫,有助於緩解竹瀝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兩者配合,既能清熱化痰,又能溫和脾胃,相得益彰。

總之,神麴的加入,不僅能消食化積,促進痰液排出,還能協調竹瀝的寒性,使其清熱化痰的效果更為顯著,達到治療痰熱咳嗽的目的。

竹瀝導痰丸中加入川貝母,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可清肺熱,化痰止咳,且能潤燥,對於熱痰、燥痰所致的咳嗽、咯痰不爽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與竹瀝相輔相成: 竹瀝性寒,味甘,能清熱解毒,利咽開音,且具有降逆止嘔之效。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化痰止咳之效,並能潤肺利咽,適用於痰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

主治功效


「竹瀝導痰丸」及其組成中藥介紹

「竹瀝導痰丸」是中醫中藥常用的方劑之一,其主要成分包括:橘紅、茯苓、半夏曲、枳殼、黃芩、甘草、胡蘿蔔子、天花粉、桔梗、當歸、竹瀝、神麴、川貝母。這些組成中藥各具功效,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 橘紅:性溫味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半夏曲:性溫,味辛,歸肺、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開胃進食、清熱解毒等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胡蘿蔔子:性溫,味辛,歸肺、脾、大腸經,具有健脾、消食、理氣、順氣、祛風、除濕、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等功效。
  •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 竹瀝:性寒,味苦,歸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利尿消腫、益氣健脾等功效。
  • 神麴:又稱神曲、玉麴、麵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川貝母可清肺熱、化痰止咳,對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痰粘難咯、咯痰帶血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可平喘、鎮咳、祛痰,對氣喘、咳嗽、痰多胸悶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具有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竹瀝導痰丸」的組成中藥,各有其獨特的功效,共同作用能夠達到治療咳嗽吐痰、咽喉不利等症狀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橘紅1斤(去白),白茯苓4兩,半夏曲8兩(炒),枳殼8兩(麩炒),黃芩8兩(酒洗),生甘草4兩,蘿蔔子4兩(炒),天花粉5兩,桔梗4兩,當歸4兩(酒洗),竹瀝汁1碗,神曲4兩(炒),貝母4兩。
上為末,竹葉湯和竹瀝同滴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00丸,食遠白湯送下。
《醫學啓蒙》有白芥子,無蘿蔔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化痰、理氣、和胃的功效,主治一切痰飲,胸膈壅滯,脾虛不運,咳嗽吐痰,咽喉不利。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相關疾病


咳血心內膜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二尖瓣狹窄咳嗽腹瀉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竹瀝導痰丸, 出處:《奇方類編》卷上。 組成:橘紅1斤,枳殼(炒)8兩,黃芩(炒)8兩,半夏曲(薑炒)4兩,生甘草4兩,白茯苓4兩,白芥子(炒)4兩,神曲(炒)4兩,川貝母4兩,花粉5兩。 主治:一切痰飽,胸膈痞塞,脾虛不運,咳嗽吐痰,咽喉不利。

竹瀝導痰丸, 出處:《墨寶齋集驗方》。 組成:橘紅1斤(去白),白茯苓4兩,半夏曲8兩(炒),枳殼8兩(麸炒),黃芩8兩(酒洗),生甘草4兩,蘿蔔子4兩(炒),天花粉5兩,桔梗4兩,當歸4兩(酒洗),竹瀝汁1碗,神曲4兩(炒),貝母4兩。 主治:一切痰飲,胸膈壅滯,脾虛不運,咳嗽吐痰,咽喉不利。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