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上養中湯

QING SHANG YANG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18%
胃經 16%
脾經 15%
肝經 6%
大腸經 4%
腎經 4%
膽經 4%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肺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清上養中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和藥性之功效。清上養中湯中多用辛涼之品以清熱解表,甘草可以緩解藥性過於寒涼,避免傷脾胃,使藥性更平和。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作用。清上養中湯以清熱解表為主,同時也需兼顧脾胃之氣,甘草可補脾氣,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清上養中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引藥上行:桔梗味辛、甘,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之效。其性上行,可引藥上行,將藥力引導至上焦,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以達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效果。
  2. 利氣消痰,助藥下行:桔梗還有利氣消痰之效,可幫助藥力下達中焦,滋養脾胃,促進氣血運行,以達到養中健脾、增強免疫力之目的。

因此,清上養中湯中加入桔梗,可達到既清上焦之熱,又養中焦之氣的效果,使藥力更為協調,療效更為顯著。

清上養中湯中包含玄參,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玄參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可清解上焦熱邪,如頭痛、目赤、咽痛等症。
  2. 滋陰養血:玄參亦能滋陰養血,補益中焦脾胃,對於因熱傷津液而導致的口乾舌燥、神疲乏力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玄參在清上養中湯中起著清熱瀉火、滋陰養血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治療效果。

清上養中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血活血,養血滋陰: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滋陰的功效。清上養中湯旨在清熱解毒,同時兼顧養陰補血,而當歸能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不足,協同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滋陰養血的目的。
  2. 調和藥性,促進藥效:當歸藥性平和,能調和諸藥,使其藥性更加協調,發揮更好的療效。清上養中湯中藥材較多,藥性各不相同,當歸的加入能有效調和藥性,避免藥物之間產生不良反應,使其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滋陰養中的功效。

清上養中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瀉火,可清除上焦熱邪,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
  2. 燥濕止痢: 黃芩亦有燥濕止痢之效,可治療濕熱下注導致的腹瀉、痢疾等病症。

清上養中湯以黃芩清熱瀉火,可同時兼顧上焦熱邪及下焦濕熱,故此方得以兼顧清熱瀉火、燥濕止痢之效。

清上養中湯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健脾之效,能疏肝理氣,健脾和胃,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有助於化解痰濕,提升機體抵抗力,從而達到清上養中之效。
  2. 降逆止嘔: 陳皮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能緩解因痰濕阻滯上焦導致的嘔吐,配合方中其他藥材,可使痰濕下行,達到清上止嘔的目的,進一步提升療效。

清上養中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升陽舉陷: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升陽舉陷之功效。清上養中湯旨在清熱解毒,同時兼顧脾胃之虛弱。白朮可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能力,防止因清熱解毒而傷及脾胃。
  2. 助藥力,升清降濁:白朮具有升清降濁的功效,可以將清氣向上升發,將濁氣向下排泄。清上養中湯的目的是將上焦的熱毒清除,同時需防止下焦脾胃受損。白朮的升清降濁作用有助於將熱毒向上引導,同時保護脾胃免受毒邪侵襲。

清上養中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清熱化痰: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清熱化痰之功效。清上養中湯以清熱解毒為主,但同時也需顧及脾胃,茯苓可利水滲濕,有助於化解痰濕,避免濕邪阻礙藥物上行清熱。
  2. 助藥力上行:茯苓具利水滲濕之效,可使藥力向上滲透,有助於清熱藥物更有效地達到上焦,治療上焦熱證。同時,茯苓亦能改善脾胃功能,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從而提升整體療效。

清上養中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潤肺: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能滋陰潤肺,清熱生津,對於上焦燥熱、肺陰不足所致的咳嗽、乾咳、口渴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養心安神:麥門冬還能養心安神,對於心陰不足、心煩失眠、心悸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清上養中湯加入麥門冬,可有效清熱潤肺,滋陰養心,達到清熱上焦、滋養中焦的治療目的。

清上養中湯中包含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連翹味苦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對於上焦熱盛,風熱犯肺,症狀如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連翹可以有效清熱解毒,疏散風邪,緩解病症。
  2. 配伍增效:清上養中湯通常還會配伍其他清熱解毒、養陰潤肺的藥材,例如黃芩、生地黃、麥冬等。連翹與這些藥材配合使用,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養陰潤肺的功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清上養中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補氣升陽: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效。清上養中湯常用於治療氣虛陰傷、上熱下寒之症,人參能補益中氣,使氣血充足,以達到清熱解毒、升陽固脫之功效。

二、 扶正祛邪: 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對抗邪氣的侵襲。清上養中湯治療上熱下寒之症時,人參可扶助正氣,抵禦外邪,並協助藥物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溫補脾腎的作用。

清上養中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散寒,解表止痛: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解表止痛之效。清上養中湯主要針對風寒襲表、肺氣不宣所致的感冒症狀,防風可有效驅散寒邪,緩解頭痛、鼻塞、咳嗽等不適。
  2. 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 防風亦具通經絡之效,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不暢,進一步減輕寒邪對人體的影響。在清上養中湯中,防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促進體內陽氣上升,抵禦外邪侵襲,達到清上養中的治療目的。

清上養中湯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金銀花性寒,味甘,歸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止痢的功效。在清上養中湯中,金銀花可針對上焦的風熱邪氣進行清熱解毒,並可散發風熱,避免其向下蔓延,進一步導致中焦脾胃的損傷。同時,金銀花也能夠清熱涼血,幫助調理中焦,達到整體平衡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醫中藥方劑「清上養中湯」的主要成分包括甘草、桔梗、玄參、當歸、黃芩、陳皮、白朮、茯苓、麥門冬、連翹、人參、防風、金銀花。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喉嚨腫痛,多數情況下是由於身體虛弱或服用過多寒涼藥物導致腹瀉所致。下面將分別介紹這些中藥材的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床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等症狀。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它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適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等症狀。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陳皮適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痞腹脹、咳嗽痰稠等症狀。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改善月經不調、活血化瘀,適用於治療痛經、血瘀等症狀。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防風適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等功效。茯苓適用於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等症狀。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黃芩適用於治療外感熱病、腸燥便祕、咳嗽痰稠等症狀。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等功效。桔梗適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膿瘍等症狀。

金銀花性甘寒,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等功效。金銀花適用於治療癰腫疔瘡、喉痹、風熱感冒等症狀。

連翹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等功效。連翹適用於治療熱入肺胃、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等功效。麥門冬適用於治療陰虛津虧、乾咳少痰等症狀。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等功效。人參適用於治療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等症狀。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玄參適用於治療炎症反應、肝臟和膽囊疾病等症狀。

總結來說,「清上養中湯」是一種針對喉嚨腫痛、身體虛弱、腹瀉等症狀的中藥方劑。它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各自具有獨特的療效,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治療作用。這個方劑不僅能緩解喉嚨腫痛等症狀,還能從根本上調節身體的失衡,達到治療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小甘草2錢,桔梗2錢,玄參1錢,當歸1錢,黃芩1錢,陳皮8分(去白),白朮8分(去蘆),白茯苓8分(去皮),麥門冬8分(去心),連翹8分,人參8分,防風8分,金銀花8分。
有痰,加貝母。
上銼1劑。
水煎,食遠頻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甘平,不宜過量服用。
  • 本方有清熱解毒、養陰生津的功效,適用於咽喉腫痛、屬素虛弱者,或服涼藥過多而作瀉者。
  • 本方不宜與溫熱性藥物同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上養中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六。 組成:小甘草2錢,桔梗2錢,玄參1錢,當歸1錢,黃芩1錢,陳皮8分(去白),白朮8分(去蘆),白茯苓8分(去皮),麥門冬8分(去心),連翹8分,人參8分,防風8分,金銀花8分。 主治:咽喉腫痛,屬素虛弱者,或服涼藥過多而作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