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白朮散

BU PI BAI ZH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五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心經 20%
肺經 15%
腎經 14%
胃經 14%
肝經 5%
大腸經 4%
膀胱經 0%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補脾白朮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補脾白朮散以補脾為主要功效,白朮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有效改善脾虛證。

二、固表止汗: 白朮還兼具固表止汗之效。脾虛易導致氣虛不固,出現自汗盜汗等症狀。白朮能補益脾氣,固護腠理,有效改善汗出不止的病症。

補脾白朮散為傳統中醫用於調理脾胃虛弱的經典處方之一,其組成成分多樣,其中包含五味子。五味子在本方中的應用,主要是因其具備酸、甘、苦、辛、鹹五味俱全之特性,能入肺、腎二經,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滋腎寧心等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食少便溏、肢倦乏力等症狀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此外,五味子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作用,使整體方劑更為協調。在補脾白朮散中,五味子與白朮、茯苓等藥物相配伍,共同發揮補脾益氣、健脾止瀉的效果,對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體質有著積極的作用。總體而言,五味子在補脾白朮散中的應用,不僅強化了整個處方對脾胃虛弱的治療效果,還能調節人體的水液代謝,增進健康。

補脾白朮散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白朮燥性: 白朮性燥,長期服用容易傷陰,白芍性微寒,能緩解白朮的燥性,使藥性平和,更利於脾胃的調養。
  2. 滋陰養血: 白芍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可以滋養脾胃之陰,配合白朮補氣健脾,達到陰陽調和,更有利於脾胃的恢復。

補脾白朮散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增進療效: 白朮性燥,甘草性甘,味甘性平和,可調和白朮的燥性,避免過燥傷陰。同時,甘草還能增強白朮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2. 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 甘草具有解毒、緩解藥物副作用的作用。白朮雖屬溫和藥材,但長期服用仍可能對脾胃造成一定的刺激。甘草加入配方中,可以緩解白朮的刺激性,保護脾胃,使患者更容易接受藥物。

補脾白朮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調理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其組成成分多樣,其中包含了桂枝這一藥材。桂枝在中醫理論中屬性溫和,味辛甘,歸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陽的功效。在補脾白朮散中加入桂枝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其溫通作用,幫助脾胃運化,促進氣血流通,使其他藥物能更好地發揮效用。

桂枝與方中的白朮、茯苓等藥物相配伍,能夠溫中散寒,調和脾胃之氣,對於脾虛引起的食少便溏、腹脹腹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此外,桂枝還能起到一定的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脾虛所致的身體疲乏無力等表現。總體而言,桂枝在補脾白朮散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調理的治療原則。

補脾白朮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該方以白朮為君藥,健脾益氣;而訶子在此方中的應用則是基於其收斂固澀之性質。訶子味苦澀、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收澀止瀉、下氣利咽的作用。在補脾白朮散中加入訶子,不僅能增強整體方劑的收澀效果,幫助解決脾虛引起的腹瀉問題,而且由於訶子還能夠降氣止咳,對於脾虛所導致的脾胃氣機不暢亦有所助益。此外,訶子與方中其他藥材相配伍,還能起到調和諸藥的作用,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協調全面。總體而言,訶子在補脾白朮散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通過其獨特的藥性特點,既增強了方劑的針對性,又提升了治療脾虛相關病症的綜合療效。

補脾白朮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虛引起的各類症狀。此方中包含了白朮、茯苓等健脾益氣之品,其中亦加入了附子。附子性味辛、甘、大熱,歸心、腎、脾經,具有強烈的溫陽助火作用,能驅寒除濕、回陽救逆。在補脾白朮散中加入附子,主要是考慮到脾虛患者常伴有寒濕困脾的情況,此時單純使用健脾益氣藥物可能效果有限,需輔以溫陽散寒之品以增強療效。

附子在此方中的應用,一方面可以溫煦脾陽,解決脾虛寒濕的問題;另一方面,附子還能協同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溫中散寒、健脾利濕的作用。但由於附子含有烏頭鹼等有毒成分,臨床應用時必須注意炮製方法及劑量控制,以免產生不良反應。總體而言,附子在補脾白朮散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通過藥物之間的相互配合,達到治療脾虛寒濕的目的。

補脾白朮散的組成中包含高良薑,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脾止瀉: 高良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作用。白朮擅長健脾燥濕,但性偏燥,容易導致脾胃虛寒者出現腹瀉。高良薑的溫陽作用,可與白朮協同作用,溫脾止瀉,避免單用白朮燥性過強,導致脾胃失衡。

二、 增強藥效: 高良薑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藥物的吸收和利用率,進一步提升補脾白朮散的療效。同時,高良薑辛溫之性,也能促進脾胃運化,提升白朮健脾益氣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補脾白朮散是一張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調理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在該方劑中包含了生地黃這味藥材,其使用目的主要是為了滋陰養血、涼血清熱。從中醫理論來看,脾胃雖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但長期的勞損或過度消耗會導致陰虛火旺的情況,進而影響脾胃運作。

生地黃性寒質潤,善於滋補腎陰、清熱涼血,能有效緩解因陰虛導致的熱象,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從而間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此外,生地黃還能增強體內津液的生成與循環,使脾胃在充足的津液環境下運行,更順暢地進行食物的消化與營養物質的吸收轉化。

總體而言,在補脾白朮散中加入生地黃,不僅能直接滋補陰液,還能通過改善整體體質,輔助提升脾胃運作效率,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補脾白朮散

成分: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高良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膽經,具有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等功效。
  • 訶子:性酸澀,微寒,入脾、肺、肝、大腸經,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主治:

脾氣虛弱,下腹部寒冷,胸中鬱悶,肋骨下疼痛。

功效:

補氣健脾,溫中散寒,活血化瘀,止痛。

用法:

口服,1次6-12克,1日3次。

禁忌:

  • 孕婦禁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服用本藥時忌食生冷、油膩、辛辣食物。

總結:

補脾白朮散是一種中醫方劑,由桂枝、甘草、白芍、白朮、附子、高良薑、訶子、生地黃、五味子組成。具有補氣健脾,溫中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主治脾氣虛弱,下腹部寒冷,胸中鬱悶,肋骨下疼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脾白朮散, 出處:《聖惠》卷五。 組成:白朮半兩,五味子半兩,白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3分,訶黎勒半兩(煨,用皮),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高良薑3分(銼),熟乾地黃3分。 主治:脾氣虛,下焦冷,胸中滿悶,脅下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