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苓湯
FU ZI LI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內經拾遺》卷二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理苓湯中包含附子,主要是因為其 溫陽散寒 的功效。附子性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作用。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水飲,症狀如腹痛、腹瀉、嘔吐、肢冷等。
附子在方劑中起到 溫陽化寒 的作用,幫助驅散體內寒邪,促進水液代謝,緩解患者的症狀。同時,附子還可以 溫腎壯陽,提高機體的抗寒能力,進一步促進病症的恢復。
附子理苓湯中加入乾薑,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 溫脾胃,助陽氣:附子性熱,但易傷陰,乾薑性溫,可助附子溫脾胃,驅寒濕,避免寒邪直中陽氣,減緩附子對胃腸的刺激,使藥力更溫和。
- 調和藥性:附子溫陽化氣,但容易燥烈,乾薑則能引火歸元,使藥力溫而不燥,避免藥性過於猛烈,提高藥效的安全性。
乾薑的加入,既能協同附子溫陽化氣,又能調節藥性,使其溫而不燥,更能有效地治療寒濕證。
附子理苓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附子性熱,偏於燥烈,而甘草性甘,味平,能緩和附子的燥烈之性,使其不致過於傷陰。同時,甘草能調和茯苓、澤瀉等藥性,使藥效更為協調,避免單味藥性過於突出,造成不良影響。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益氣健脾、緩急止痛的功效,與附子、茯苓等藥物配合,可增強補陽利水、溫腎散寒的療效,更有效地治療脾腎陽虛所致的水腫、腹痛等病症。
附子理苓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扶正固本:附子理苓湯主要用於治療寒濕困脾,脾陽虛衰之證。人參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腎、扶正固本的功效,可增強脾胃之陽氣,改善寒濕困脾的病症,使藥效更佳。
- 調和藥性: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膀胱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腎陽、散寒止痛的功效,但其燥烈之性可能傷津耗氣。人參可中和附子的燥烈之性,避免傷津耗氣,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服用。
附子理苓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燥濕之功效,可補脾氣、利水濕,與附子溫陽化氣、利水消腫相輔相成,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 防止附子燥烈: 附子性熱,容易燥烈傷陰,白朮則能健脾益氣,緩和附子燥烈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損傷脾胃。
白朮的加入,既能增強附子理苓湯的利水消腫作用,又能保護脾胃,使其藥性更為和緩,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附子理苓湯中包含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豬苓性甘淡平,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可將體內過多的水濕排出,有助於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附子理苓湯主治水腫,而豬苓正是方中利水滲濕的主要藥物。
- 健脾益氣:豬苓亦具健脾益氣之效,有助於脾胃運化水濕,進一步改善水腫。附子理苓湯中以附子溫陽補氣,豬苓則兼具利水和健脾功效,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溫陽利水、健脾益氣的效果。
附子理苓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 赤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之效。附子理苓湯主治脾腎陽虛,水濕內停,症見四肢冰冷、腰膝酸軟、小便不利、腹脹便溏等。赤茯苓能健脾燥濕,幫助脾陽運化水濕,改善水腫、腹脹等症狀。
- 利水滲濕: 赤茯苓入脾、腎經,能利水滲濕,促進水液代謝。附子理苓湯中,附子溫陽補腎,茯苓利水滲濕,二者協同作用,共奏溫陽利水、化氣行濕之功,從根本上解決脾腎陽虛、水濕內停的問題。
附子理苓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瀉熱除煩之效。附子理苓湯為溫陽利水之劑,但若體內濕氣過重,則陽氣難以通行,水濕停滯,則會導致水腫、腹脹等症狀。澤瀉的利水滲濕作用,可協助附子理苓湯溫陽利水,使水濕得以排出,達到治病效果。
- 配伍協調: 附子理苓湯中,附子性熱,具有溫陽利水作用,但同時也可能燥烈傷陰。而澤瀉性寒,可緩解附子的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達到寒熱相濟,溫和利水之效。
附子理苓湯中加入肉桂,是基於以下兩點考量:
- 溫陽散寒,助陽化氣: 附子理苓湯以溫陽利水為主要功效,而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的功效,能幫助附子溫腎陽、散寒邪,促進水液代謝,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 溫脾止瀉,助陽化氣: 肉桂還具有溫脾止瀉的作用,可溫煦脾陽,促進脾胃運化,減少因脾虛所致的泄瀉,進一步增強利水消腫的效果。
總而言之,肉桂在附子理苓湯中,既可溫陽散寒,又可溫脾止瀉,協同附子等藥物,發揮溫陽利水、化氣消腫的功效,使療效更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附子理苓湯」,主要成分是附子、乾薑、甘草、人參、白朮、豬苓、赤茯苓、澤瀉、肉桂,主治功效是患上傷寒5到7天,病邪傳入少陰、厥陰、太陰三條陰經,大便自動滑出,四肢手腳冰涼,肚臍和腹部疼痛,小便不利,感到口渴。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澤瀉能通行小便,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澤瀉能清熱利尿,是中醫學中之澀精止遺要藥,主治遺精、早洩等男性疾病。澤瀉含多種有效成分,如澤瀉苷、澤瀉素等,能促進骨骼和肌肉組織細胞分裂和生長,提高骨骼和肌肉組織的強度和彈性,增強骨骼和肌肉的力量,起到強筋骨的作用。澤瀉亦可止嘔,具平肝瀉火、疏通腸胃之效,可緩解消化不良、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調節神經系統,減輕胃部不適、噁心感。
豬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其中,利水消腫為其主要功效,可治療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等證。此外,豬苓還能保護肝臟,調節體內水液代謝,緩解口渴、口乾等症狀,促進腸道蠕動,增加腸道吸收,從而止瀉。豬苓亦有止嘔作用,能緩解嘔吐症狀,增強免疫,提高抵抗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附子理苓湯, 出處:《內經拾遺》卷二。 組成:附子(炮)1錢5分,乾薑(炮)1錢,甘草(炙)5分,人參(去蘆)1錢,白朮(炒)1錢,豬苓1錢,赤茯苓(去皮)1錢,澤瀉1錢,官桂1錢。 主治:傷寒5-7日,傳入三陰,大便自利,四肢厥冷,臍腹疼痛,小便不利作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