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四逆湯

附子四逆湯

FU ZI SI N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雲歧子脈訣》

熱性指數

39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9.7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心經 20%
胃經 16%
腎經 15%
肝經 10%
肺經 9%
脾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四逆湯中包含附子,原因主要有二:

  1. 溫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能回陽救逆,溫煦脾腎,適用於陽氣虛衰,寒邪內侵,導致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呼吸微弱等症狀。
  2. 助藥力: 附子具有強烈的回陽之力,可以促進其他藥物功效的發揮,例如配合甘草、乾薑等藥物,可以更好地溫暖脾胃,化解寒邪,改善陽氣不足的症狀。

附子四逆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脾胃,助陽氣: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效。附子四逆湯以溫陽救逆為治法,乾薑可增強附子的溫陽之力,協同附子溫煦脾胃,促進陽氣生髮,從而達到溫經散寒、回陽救逆的效果。
  2. 化寒濕,止嘔逆: 寒邪傷脾胃,可導致寒濕內阻,氣機阻滯,易出現嘔逆等症狀。乾薑具有化寒濕、止嘔逆的功效,可以配合附子溫陽化寒,解除寒濕對脾胃的阻礙,使氣機暢通,進而止嘔逆。

附子四逆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爲了增強陽氣,溫補脾胃,提高機體抗寒能力。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的功效。在附子四逆湯中,白朮與附子、乾薑等溫陽散寒藥物協同作用,共同發揮溫補脾陽、驅寒止痛的功效。

同時,白朮還能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利用,提高治療效果。

附子四逆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調和藥性: 附子性熱,具有回陽救逆之功,但其辛燥易傷陰;乾薑性溫,可助附子回陽,但亦偏燥烈。甘草性甘平,味甘緩和,能調和附子、乾薑之燥烈,防止藥性過於猛烈,避免傷及脾胃。

二、增強藥效: 甘草能調和藥性,使附子、乾薑的藥力更加協調,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回陽救逆之效。同時,甘草也有益氣補中之功,能增強人體正氣,更利於回陽救逆。

附子四逆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肉桂性熱,味辛,歸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與附子、乾薑等藥物相配,可增強溫陽散寒之力,更有效地救治寒邪入裡、陽氣虛衰所致的四逆證。
  2. 溫通心陽,助藥力達心: 肉桂善於溫通心陽,助藥力達心,可引導附子、乾薑等藥物的藥力直達心臟,進一步溫煦心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陽不足、四肢厥冷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附子四逆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傷寒寒結膀胱,臍似冰,飲水下焦聲瀝瀝,主脈沉,客脈滑者」,其證候特徵如下:

  1. 寒邪內結膀胱:寒邪深入下焦,導致膀胱氣化不利,可能出現小便不利、少腹冷痛。
  2. 陽虛陰盛:「臍似冰」反映下焦陽氣極虛,陰寒內盛;「脈沉」為裏寒之象,「脈滑」或見濕濁停滯。
  3. 水飲停蓄:「飲水下焦聲瀝瀝」提示寒飲停聚,水氣不化,可能伴隨腸鳴、瀉泄或小便異常。

此證屬少陰寒化兼太陰水濕,需溫陽散寒、化飲利濕,與單純四肢厥逆的「四逆湯證」相比,更偏重下焦寒濕。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配伍分析

  1. 炮附子(半兩)
    • 大辛大熱,溫腎陽、逐裏寒,為君藥。直入少陰,散寒結於膀胱,恢復氣化功能。
  2. 炮薑(半兩)
    • 助附子溫中散寒,側重暖太陰脾陽,化中焦寒濕,與附子協力破除下焦陰凝。
  3. 白朮(一兩)
    • 健脾燥濕,利腰臍間水氣,針對「水聲瀝瀝」之濕瀦留,與薑、附配伍,溫化寒濕。
  4. 桂枝(七錢)
    • 通陽化氣,助膀胱氣化,兼解肌表殘寒,與附子共促陽氣布散。
  5. 甘草(三錢)
    • 調和諸藥,緩薑、附峻烈之性,兼補中氣,穩固脾胃。

組方邏輯

  • 溫陽為本:附子、炮薑為核心,直祛沉寒;白朮、桂枝為輔,分消水濕。
  • 標本兼治
    • 治本:附子補火助陽,解「臍似冰」之寒;
    • 治標:白朮利濕、桂枝通陽,解決「水聲瀝瀝」之標證。
  • 脈象對應:沈脈主裏寒,用薑、附;滑脈主濕,用朮、桂,體現「脈藥相應」。

可能功效推衍

此方在四逆湯(附子、乾薑、甘草)基礎上加白朮、桂枝,延伸為:

  1. 溫陽利水:適用於寒濕結於下焦的泄瀉、水腫。
  2. 散寒通脈:改善因陽虛寒凝導致的腹痛、四肢冷。
  3. 膀胱氣化:調節寒飲內停的小便不利,非單純利尿,而是恢復陽氣蒸化之功。

全方體現「寒者熱之」「結者散之」原則,通過溫補脾腎陽氣,驅散下焦陰霾,使水濕得化,寒結得開。

傳統服藥法


炮附子半兩,炮薑半兩,白朮1兩,甘草3錢,桂7錢。
上(口父)咀。每服1兩,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大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附子四逆湯, 出處:《雲歧子脈訣》。 組成:炮附子半兩,炮薑半兩,白朮1兩,甘草3錢,桂7錢。 主治:傷寒寒結膀胱,臍似冰,飲水下焦聲瀝瀝,主脈沉,客脈滑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