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脾丸

XIE P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5%
心經 13%
脾經 12%
胃經 10%
腎經 10%
肺經 9%
膀胱經 6%
大腸經 6%
心包經 6%
小腸經 4%
三焦經 2%
膽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瀉脾丸中加入乾薑,是為了「溫脾散寒,燥濕化痰」。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回陽救逆的功效。脾胃喜燥惡濕,若脾胃虛寒,寒濕內阻,則易導致脘腹冷痛、食慾不振、腹瀉便溏等症狀。

乾薑溫脾散寒,可溫暖脾胃,祛除寒濕,促進脾胃運化,從而達到止瀉、緩解腹痛的效果。此外,乾薑還能燥濕化痰,對於寒濕痰阻引起的咳嗽、胸悶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瀉脾丸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血活血,潤腸通便: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潤腸通便之效。瀉脾丸主治脾虛濕困,大便溏泄,腹脹腹痛等症,當歸能補脾血,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從而緩解濕困所致的腹脹、腹痛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瀉脾丸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等偏燥性,當歸則能滋潤脾胃,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加重脾胃的損傷。

瀉脾丸中加入桂枝,看似矛盾,實則有其獨到之處。

桂枝性溫,味辛甘,入膀胱、心、肺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陽化氣之功。在瀉脾丸中,桂枝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1. 溫脾陽氣: 瀉脾丸主治脾虛濕盛,而桂枝溫陽散寒,可溫暖脾胃,助脾運化水濕,避免寒邪阻滯脾陽,加重濕邪困脾。
  2. 行氣活血: 桂枝可行氣活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脾胃血液供應,有利於脾胃功能恢復。

總之,桂枝在瀉脾丸中的加入,雖然看似溫燥之品,卻可溫陽散寒,行氣活血,輔助瀉脾丸達到健脾祛濕的目的。

瀉脾丸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原因在於其利水消腫、潤腸通便的功效。葶藶子性寒,入肺、腎經,能有效瀉肺降氣,通利水道,對於脾虛水停所致的腹脹、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同時,葶藶子還能潤腸通便,緩解便祕,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消化功能。因此,在瀉脾丸中加入葶藶子,可有效瀉水、潤腸,達到治療脾虛水停、便祕等症狀的目的。

瀉脾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瀉脾丸主治脾胃濕熱所致的腹脹、腹痛、瀉痢、口苦等症,大黃能清熱瀉火,通利大腸,有助於消除濕熱,緩解便祕,使腸道功能恢復正常。

二、清熱燥濕:大黃除了瀉熱通便之外,還有清熱燥溼的功效。脾胃溼熱,常伴有口苦、舌苔黃膩等症狀,大黃能清熱燥溼,去除脾胃溼熱之邪,改善口苦、舌苔等症狀,進一步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目的。

瀉脾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活血化瘀: 川芎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瀉脾丸以瀉脾胃濕熱爲主,但濕熱往往會阻礙氣機,導致腹痛、腹脹等症狀。川芎能疏通經絡,行氣止痛,緩解濕熱阻滯引起的腹痛。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藥效: 川芎與瀉脾丸中的其他藥材,如厚朴、枳實等,具有協同作用。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和發揮藥效,增強瀉脾丸的整體功效。

瀉脾丸中加入花椒,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方面:

  1. 溫中散寒: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內侵導致的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花椒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起到緩解作用。
  2. 助藥力: 花椒辛香走竄,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脾胃,增強藥效。瀉脾丸中其他藥材如厚朴、枳殼等,擅長行氣消積,花椒則有助於藥力到達病竈,更有效地發揮其功效。

瀉脾丸中包含白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白薇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瀉脾丸主治脾濕蘊熱,症見腹脹便溏、口苦苔膩、小便短赤等,而白薇能清熱利濕,並可輔助其他藥物消炎解毒,達到治療目的。
  2. 健脾和胃:白薇亦具有一定的健脾和胃作用,能緩解脾胃濕熱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瀉脾丸不僅要清熱利濕,也需兼顧脾胃功能,白薇的健脾和胃作用可協同其他藥物,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瀉脾丸中包含附子,看似矛盾,實則彰顯了中醫的辨證論治精髓。附子性溫熱,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之功效。瀉脾丸主要針對脾虛濕困、寒濕內阻導致的腹瀉、脘腹脹滿等症。

雖然附子溫熱,但脾虛濕困患者往往伴隨脾陽不足,寒濕內阻,導致消化功能減弱。附子溫陽散寒,可溫煦脾陽,促進脾胃運化,進而化解寒濕,改善腹瀉等症狀。因此,附子在瀉脾丸中起到溫陽化濕、助脾運化的作用,而非單純的溫熱之性。

瀉脾丸中包含甘遂,乃因其具有強力瀉下作用,能迅速清除腸道積滯,達到瀉火通便之效。甘遂性寒,味苦,入脾、腎經,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瀉脾丸常用於治療脾胃濕熱、積滯不化所致的腹脹、腹痛、便溏、舌苔厚膩等症。甘遂在此方中,以其峻下之力,起到迅速瀉熱通便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以達到清熱瀉火、化濕消積之功效。

瀉脾丸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脾止瀉:吳茱萸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客胃所致的腹痛、腹瀉,吳茱萸可溫脾散寒,止瀉止痛。
  2. 調和脾胃:吳茱萸還有理氣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脾胃氣滯所致的腹脹、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瀉脾丸中的其他藥材,如白朮、蒼朮等,也具有健脾燥濕的作用,與吳茱萸相配合,可起到溫脾和胃、健脾燥濕的作用。

主治功效


瀉脾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收載了瀉脾丸的方劑,由乾薑、當歸、桂枝、葶藶子、大黃、川芎、花椒、白薇、附子、甘遂、吳茱萸等十一味中藥組成,主要用於治療毒氣積聚在脾臟內,導致腹部腫脹、食物消化不良而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同時也排出少量的糞便,這種情形反覆發生。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2. **白薇:**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清虛熱、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肺熱利咽、滋陰潤燥、消腫排毒等功效。

  3.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4.**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1.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2.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3. **附子:**性大熱,有毒。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4.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5. **甘遂:**具有瀉下、逐水、利二便等功效。

  6.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7. **葶藶子:**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

總結:

瀉脾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由十一味中藥組成,具有瀉脾利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毒氣積聚在脾臟內,導致腹部腫脹、食物消化不良而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同時也排出少量的糞便,這種情形反覆發生。

傳統服藥法


黃芩5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熬)5分,澤瀉5分,通草5分,芎藭5分,桂心5分,白朮5分,乾薑5分,茯苓6分,黃耆6分,乾地黃6分,附子2分(炮),麥門冬4分(去心)。
調中,利飲食,除胃中積聚寒熱,長肌肉,令人光澤。
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丸,日3次。
忌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生蔥、酢、蕪荑等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瀉脾丸具有瀉脾消腫、行氣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下腹脹氣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嘔吐胃腸脹氣腹瀉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瀉脾丸, 出處:《千金翼》卷十五。 組成:乾薑3分,當歸3分,桂心3分,葶藶3分(熬),狼毒半兩,大黃半兩,川芎半兩,蜀椒(去目及閉口,汗)半兩,白薇半兩,附子(炮去皮)半兩,甘遂半兩,吳茱萸半兩。 主治:毒氣在脾中,流腫腹滿短氣,食輒防響不消,時時微下。

瀉脾丸, 出處:《千金翼》卷十五。 組成:大黃6兩,杏仁4兩(去皮尖雙仁,熬),蜀椒(去目閉口者,汗)3分,半夏(洗)3分,玄參3分,茯苓3分,芍藥3分,細辛半兩,黃芩半兩,人參1兩,當歸1兩,附子(炮去皮)1兩,乾薑1兩,桂心1兩。 主治:調五臟。主治:脾氣不調,有熱或下閉塞,嘔逆食飲。

瀉脾丸, 出處:《外台》卷十六引《深師方》。 組成: 瀉脾丸(《外台》卷十六引《深師方》。)出處:《外台》卷十六引《深師方》。組成:黃芩5分,杏仁(去皮尖雙仁,熬)5分,澤瀉5分,通草5分,川芎5分,桂心5分,白朮5分,乾薑5分,茯苓6分,黃耆6分,乾地黃6分,附子2分(炮),麥門冬4分(去心)。主治:調中,利飲食,除胃中積聚寒熱,長肌肉,令人光澤。 。 主治:調中,利飲食,除胃中積聚寒熱,長肌肉,令人光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