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補氣湯

CHU SHI BU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蒿崖尊生》卷十二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心經 16%
脾經 13%
大腸經 11%
腎經 10%
胃經 9%
肝經 8%
膽經 5%
三焦經 3%
膀胱經 2%
肺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膽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除濕補氣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黃耆為補氣要藥,能益氣固表,提升人體正氣,抵抗外邪入侵。濕邪常侵脾胃,導致脾虛不運,氣虛乏力。黃耆補氣健脾,有助於脾胃運化水濕,消除濕邪。
  2. 扶正祛邪:濕邪侵襲,容易導致氣虛,進而加重濕邪。黃耆補氣,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扶正祛邪,進一步改善濕邪困阻,達到除濕補氣的功效。

「除濕補氣湯」方劑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濕邪困脾,容易導致脾虛濕盛,出現水腫、腹瀉等症狀。黃柏可清熱燥濕,去除體內濕氣,改善濕邪困脾所致的症狀。
  2. 兼顧脾氣: 黃柏性寒,能清熱瀉火,但同時也具有健脾利濕的作用,可緩解脾虛所致的濕氣困脾,達到補氣除濕的功效。

因此,黃柏在「除濕補氣湯」中,既能清熱燥濕,又能兼顧脾氣,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除濕補氣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理氣燥濕: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對於濕邪困脾,脾氣不健,導致氣虛濕盛,出現乏力、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陳皮能理氣健脾,助脾運化水濕,達到除濕補氣之效。

二、 調和藥性: 中藥配伍講究君臣佐使,陳皮味辛,善於行氣,可起到調和藥性,防止其他藥材寒涼之性過於強烈,減輕其副作用,使藥效更平和,更有利於藥物發揮作用。

除濕補氣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可有效去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有助於補氣的效果。
  2. 健脾益氣: 澤瀉亦能健脾利濕,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從而提高機體的氣血生成,進一步增強補氣效果。

因此,澤瀉在除濕補氣湯中起到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雙重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有助於達到除濕補氣的目的。

「除濕補氣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升散濕邪:升麻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升散、解表、除濕之功。其升散之力能將體內積聚的濕邪向上引導,排出體外,達到除濕的效果。
  2. 補氣扶正:升麻亦具補氣作用,能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濕邪侵襲,同時亦能改善氣虛所致的乏力、倦怠等症狀。

因此,升麻在「除濕補氣湯」中,能起到既除濕邪又補氣扶正的作用,為治療濕邪困阻、氣虛乏力之症提供有效支持。

「除濕補氣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脾胃濕氣,健脾補氣: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之效。對於脾胃濕氣重者,白芍能疏肝理氣,緩解脾胃氣機鬱滯,幫助脾胃運化水濕,從而達到除濕補氣的效果。
  2. 補氣養血,協調藥性: 白芍兼具補氣養血作用,可與其他補氣藥物相輔相成,加強補氣效果。同時,白芍的酸味能緩解其他藥材的燥烈之性,協調藥性,使藥物更易於人體吸收利用。

除濕補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其他藥材的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進而傷及脾胃。同時,甘草也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補氣除濕效果更佳。
  2. 益氣健脾: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可以增強脾胃的功能,幫助消化吸收,進而提升人體的抵抗力,有助於更好地抵禦濕邪入侵,達到補氣除濕的效果。

「除濕補氣湯」中加入黃芩,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燥濕: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濕邪困脾,易導致脾虛濕盛,出現痰多、食少、倦怠等症狀。黃芩能清熱利濕,有助於化解濕邪,改善脾胃功能。
  2. 兼顧脾氣:濕邪傷脾,可導致脾氣虛弱,氣虛則易出現乏力、氣短、面色蒼白等症狀。「除濕補氣湯」中加入黃芩,除了清熱燥濕外,也兼顧脾氣,避免濕熱過度損傷脾氣。

因此,黃芩在「除濕補氣湯」中起到了清熱燥濕、兼顧脾氣的作用,有助於更有效地達到除濕補氣的效果。

「除濕補氣湯」中加入「五味子」的原因主要有二:

  1. 固護元氣,補益脾肺: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益氣固本、斂汗止瀉之效。脾肺為氣血生化之源,濕邪傷脾,氣虛則易生濕,五味子能補脾肺之氣,提高抗濕能力。
  2. 收斂固澀,止汗止瀉: 濕邪傷脾,易致脾虛泄瀉,五味子能收斂固澀,止汗止瀉,配合其他藥物,更能有效祛除濕邪,改善脾胃功能。

因此,「除濕補氣湯」加入五味子,可有效補益脾肺之氣,固護元氣,同時收斂固澀,達到祛濕補氣之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除濕補氣湯」

中藥方劑「除濕補氣湯」,主要成分是:黃耆,黃柏,陳皮,澤瀉,升麻,白芍,甘草,黃芩,五味子。

方劑組成介紹: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主治功效:炎熱的夏天容易讓人元氣大傷,手腳麻木。

總結: 中藥方劑「除濕補氣湯」具有補氣、清熱、燥濕、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治療炎熱的夏天容易讓人元氣大傷,手腳麻木等症狀。方中,黃耆補氣,黃柏清熱燥濕,陳皮理氣化痰,澤瀉利尿滲濕,升麻發汗解表,白芍養血,甘草益氣和中,黃芩清熱瀉火,五味子補腎固澀,諸藥合用,共奏補氣、清熱、燥濕、利尿之功。

傳統服藥法


升麻6錢,蒼朮4錢,酒黃柏3錢,柴胡3錢,黃耆3錢,酒知母2錢,藁本2錢,生甘草2錢,當歸2錢,五味子1錢5分,陳皮1錢5分。
上銼,如麻豆大。
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空心服。待少時,以早飯下之。
清神補氣湯(原書同卷)、清陽補氣湯(《醫學綱目》卷十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暑天氣候炎熱時服用,不可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麻痺多痰身體沉重

相同名稱方劑


除濕補氣湯, 出處:《蒿崖尊生》卷十二。 組成:黃耆3錢,黃柏6分,陳皮1錢半,澤瀉1錢,升麻1錢,白芍2錢半,生甘草2錢,生芩4錢,炙草半分,五味子50個。 主治:暑天熱傷元氣,手麻木。

除濕補氣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升麻6錢,蒼朮4錢,酒黃柏3錢,柴胡3錢,黃耆3錢,酒知母2錢,藁本2錢,生甘草2錢,當歸2錢,五味子1錢5分,陳皮1錢5分。 主治:兩腿麻木,沉重無力,多汗,喜笑,口中涎,下身重如山,語聲不出,右寸脈洪大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