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健脾理中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補氣健脾: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之效。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健脾理中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腹痛、食少、倦怠等症狀。人參能補益脾胃之氣,促進消化吸收,增強體質,從而改善這些症狀。
二、扶正祛邪: 人參具有扶正固本之功效,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健脾理中湯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邪客中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人參可以扶持正氣,增強脾胃功能,抵抗寒邪,達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健脾理中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健脾理中湯多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飲食不消等症,而白朮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從而改善脾胃虛弱的症狀。
二、燥濕化痰:白朮亦能燥濕化痰,對於脾胃濕阻、痰濕內停者,白朮能祛除濕邪,化解痰濁,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健脾理中湯中常加入茯苓、半夏等藥材,與白朮合用,能更有效地燥濕化痰,改善脾胃濕阻的症狀。
健脾理中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脾主運化水濕,若脾虛失運,則水濕停滯,可導致腹脹、納呆等症狀。茯苓能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水濕代謝,改善脾虛所致的症狀。
- 寧心安神: 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脾主思慮,脾虛則心神不安,易出現心悸、失眠等症狀。茯苓能安神定志,緩解脾虛所致的心神不寧。
因此,健脾理中湯中加入茯苓,能有效地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協同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脾胃虛弱之功效。
健脾理中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1. 緩解脾胃不和,止痛止瀉: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脾胃氣血不足引起的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對於脾胃虛寒、食少腹瀉者,白芍能收斂止瀉,改善脾胃功能。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健脾理中湯中含有甘草、乾薑等燥性藥材,白芍的酸味能緩解藥性燥烈,避免燥傷脾胃。同時,白芍能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增強補脾益氣、和胃止痛的功效,使整體方劑更具協調性和有效性。
健脾理中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脾胃氣滯,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陳皮可以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
- 降逆止嘔: 陳皮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弱,氣逆上衝,嘔吐呃逆等症狀有輔助療效。
總而言之,陳皮在健脾理中湯中,既能理氣健脾,又能降逆止嘔,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健脾理中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其燥濕健脾和理氣和中的功效。
蒼朮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善於燥濕健脾,可以祛除脾胃中的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同時,蒼朮還具有理氣和中的作用,可以疏肝理氣,促進脾胃氣機運行,達到和中調和的效果。
因此,蒼朮在健脾理中湯中,可以有效地解決脾胃濕困、氣滯不暢的問題,達到健脾和中的目的。
健脾理中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重要作用:
-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之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內侵,導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乾薑可以起到溫中散寒、驅除寒邪的作用,從而緩解症狀。
- 助脾運化,增進食慾: 乾薑可以溫脾陽,助脾氣運化,增強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的人羣,乾薑可以促進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慾,提高機體營養吸收。
健脾理中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升陽舉陷: 升麻性味辛涼,具有升陽舉陷的功效。脾胃虛弱者,常有中氣下陷,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升麻可以升提中氣,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
- 疏散風邪: 升麻能疏散風邪,對於脾胃虛寒、外感風寒所致的食慾不振、腹痛等症,升麻可以起到疏風解表、溫中散寒的作用。
綜上所述,健脾理中湯中加入升麻,可起到升陽舉陷、疏散風邪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狀。
健脾理中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調和諸藥: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及副作用的作用。健脾理中湯中包含多種藥物,甘草能調和諸藥,使其協同作用,發揮最佳療效。
二、補脾益氣: 甘草除了調和作用外,本身也具備補脾益氣的功效。健脾理中湯旨在健脾益氣,而甘草的加入有助於提升補脾功效,使藥效更佳。
健脾理中湯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健脾理中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寒、寒邪客中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狀,肉荳蔻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緩解寒邪對脾胃的侵襲,緩解疼痛。
- 健脾和胃,增進食慾: 肉荳蔻還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增強食慾。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羣,肉荳蔻可以幫助改善脾胃功能,增加食慾,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總而言之,肉荳蔻在健脾理中湯中發揮着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幫助改善脾胃虛寒、寒邪客中所致的症狀,是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健脾理中湯為調理脾胃虛寒之良方,其中訶子之應用至關重要。訶子性溫,味澀酸,歸肺、大腸經,具有斂肺止瀉、下氣利咽之效。方中訶子與人參、白朮、乾薑等藥相配,共奏健脾溫中、斂肺止瀉之功。尤其對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或肺氣不足,久咳不止者,訶子可收斂肺氣,固腸止瀉,增強療效。此外,訶子還能清熱解毒,利咽開音,對於咽喉腫痛亦有輔助治療效果。總體而言,訶子在健脾理中湯中的應用,不僅能增強整體方劑對脾胃虛寒證的治療作用,還能兼顧肺部疾病,使方劑功能更加全面,更適宜於臨床複雜病證的治療。
主治功效
健脾理中湯:溫補臟腑,健脾益氣,治療臟寒泄瀉
臟寒泄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症狀包括大便稀薄、腹痛、畏寒怕冷、手腳冰涼等。中醫認為,臟寒泄瀉的根源在於臟腑虛寒,陽氣不足,不能溫暖脾胃,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常,水穀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就會出現大便稀溏,完谷不化的症狀。
治療臟寒泄瀉,需要溫補臟腑,扶助陽氣,健脾益氣。可以服用一些溫補脾腎的藥物,如附子、肉桂、乾薑、黨參、白朮、茯苓等。此外,還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多吃溫熱的食物,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
中藥方劑「健脾理中湯」具有溫補脾胃,健運中氣,止瀉的功效。主治臟寒泄瀉,完谷不化。方中組成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白芍、陳皮、蒼朮、乾薑、升麻、甘草、肉荳蔻、訶子。
人參: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增強免疫力。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尿,健脾固表。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鎮靜安神。
白芍:養血和營、柔肝止痛,和緩肝脾。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芳香醒脾。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溫胃散寒。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溫補脾陽。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透疹透邪。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益血,調和藥性。
肉荳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中止瀉。
訶子:澀腸止瀉、固表止汗,降氣除煩。
「健脾理中湯」諸藥合用,共奏溫中補虛、健脾益氣、固表止瀉之功。適用於臟寒泄瀉,完谷不化,大便稀溏,腹痛畏寒,手足冰涼等症。
傳統服藥法
人參、白朮、白苓、白芍(酒炒)、陳皮、蒼朮、炮薑、升麻、甘草、肉蔻(煨)、訶子(煨,去核)。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健脾理中湯具有健脾益氣、溫中散寒的功效,適合脾胃陽氣不足、運化失常所致的腹瀉、便溏、完谷不化等症狀。但脾胃虛寒、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健脾理中湯, 出處:《醫鈔類編》卷十。 組成:人參、白朮、白苓、白芍(酒炒)、陳皮、蒼朮、炮薑、升麻、甘草、肉蔻(煨)、訶子(煨,去核)。 主治:臟寒泄瀉,完谷不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