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散瘀湯

SHU GAN SAN Y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五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脾經 16%
胃經 14%
心經 11%
肺經 11%
膽經 5%
膀胱經 4%
腎經 4%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膽經
膀胱經
腎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疏肝散瘀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和肝氣、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等症狀。其中,當歸是其主要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當歸被譽為「血中之聖藥」,它能夠有效地補血、活血,增進血液循環,對於因氣滯血瘀所引起的各種症狀有良好的療效。當肝氣不暢時,常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因此當歸的補血及活血功效,能夠幫助改善這一狀況。

其次,當歸具有舒緩疼痛的特性,對於由於肝氣鬱結引起的胸悶、腹痛等不適,有助於緩解疼痛感。不僅如此,當歸還可以調和其他藥材,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協調平衡。

此外,當歸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對於增強機體免疫力和促進恢復也有正面影響。因此,當歸在疏肝散瘀湯中的應用,無疑是其組方的重要考量。

疏肝散瘀湯中加入紅花,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行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對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經行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有助於瘀血消散,改善肝氣鬱結,達到治療目的。

疏肝散瘀湯中加入蘇木,主要是基於以下原因:

1. 行氣活血,化瘀止痛:蘇木味甘苦,性微寒,入心、肝經。其具有行氣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可改善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等症狀。

2. 促進血液循環:蘇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瘀血消散,加速傷口癒合。

疏肝散瘀湯中加入蘇木,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活血化瘀、疏肝理氣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疏肝散瘀湯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肝氣鬱滯是引起瘀血的重要原因之一,青皮能疏肝解鬱,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散瘀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青皮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速瘀血的消散。

因此,疏肝散瘀湯中加入青皮,既能疏肝理氣,又能活血化瘀,從而達到治療肝鬱氣滯、瘀血阻絡所致的病症的目的。

疏肝散瘀湯中加入柴胡,是因其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能疏解肝氣鬱結,調理氣血運行。肝氣鬱結會導致氣血瘀滯,進而引發疼痛、腫脹等症狀。柴胡可以疏通肝氣,使氣血流通,從而緩解疼痛,散瘀消腫。

此外,柴胡還能促進肝臟的排毒功能,改善肝臟的代謝功能,對於肝鬱氣滯所導致的多種疾病都有良好的療效。

疏肝散瘀湯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方中加入山楂,可幫助消化積滯,減少瘀血形成的基礎。
  2. 活血化瘀:山楂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狀態,有助於疏肝理氣,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因此,疏肝散瘀湯中加入山楂,可發揮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的功效,從而達到疏肝理氣、散瘀止痛的治療目的。

疏肝散瘀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肝氣鬱結:白芍味苦酸甘,性微寒,入肝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的作用。肝氣鬱結是造成瘀血的重要原因,白芍可以調節肝氣,使之疏泄通暢,從而減少瘀血的形成。

2. 改善血瘀情況:白芍具有養血活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瘀消散,減輕瘀血帶來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因此,白芍在疏肝散瘀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緩解肝氣鬱結,又能改善血瘀情況,達到疏肝散瘀、活血止痛的功效。

疏肝散瘀湯中加入烏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烏藥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疏肝散瘀湯旨在治療肝氣鬱結、氣血瘀滯所致的疼痛,烏藥可幫助疏通肝氣,使氣血運行通暢,減輕疼痛。
  2. 溫陽散寒:烏藥同時還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肝氣鬱結常伴有寒邪阻滯,烏藥可溫暖肝臟,驅散寒氣,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疏肝散瘀。

總之,烏藥在疏肝散瘀湯中起到了疏肝理氣、溫陽散寒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肝氣鬱結、氣血瘀滯所致的疼痛,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病症。

疏肝散瘀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脾、膀胱經,具有疏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肝喜條達,氣機鬱滯則易致疼痛、瘀血。桂枝可疏解肝鬱之氣,使氣機順暢,緩解疼痛症狀。
  2. 溫經散寒:瘀血常與寒凝相伴,桂枝溫經散寒,可促進血液循環,化瘀止痛。此外,桂枝還能增強機體抗寒能力,防止寒邪入侵,有利於改善瘀血癥狀。

總而言之,桂枝在疏肝散瘀湯中發揮疏肝理氣、溫經散寒的作用,幫助改善肝鬱氣滯、瘀血阻滯等症狀,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疏肝散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 疏肝散瘀湯的藥性偏於辛溫,而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的作用,可以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療效,促進藥物吸收: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補中益氣的功效,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率,同時還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運行,更有效地緩解瘀血癥狀。

主治功效


疏肝散瘀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中藥方劑「疏肝散瘀湯」以當歸、紅花、蘇木、青皮、柴胡、山楂、白芍、烏藥、桂枝、甘草為主要成分,具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功效,適用於治療瘀血凝結、血瘀引起的疼痛。

當歸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養血通便、美容養顏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貧血、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虛弱、皮膚乾燥等症狀。

紅花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調經止痛、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瘀血引起的經閉、痛經、產後瘀血、跌打損傷、瘡瘍腫痛等症狀。

蘇木

蘇木性溫、味苦、酸,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破血消癥、疏肝解鬱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瘀血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血、跌打損傷、瘡瘍腫痛等症狀。

青皮

青皮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悶、食積、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柴胡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入肝、膽、三焦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毒、退燒、止痛、鎮靜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頭痛、眩暈、失眠、發熱、感冒等症狀。

山楂

山楂性微溫、味酸、甘,入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食積、腹脹、消化不良、胸悶、心悸、失眠等症狀。

白芍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調經止痛、斂陰補血、平抑肝陽、生津止渴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陰不足、肝火旺盛、頭痛、眩暈、失眠、心悸、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烏藥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氣滯血瘀、胸悶疼痛、腹痛、泄瀉、胃寒嘔吐、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

桂枝

桂枝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溫經散寒、通經活絡、止痛、鎮靜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關節疼痛、肌肉痙攣、月經不調等症狀。

甘草

甘草性平、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結:

疏肝散瘀湯具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主要適用於治療瘀血凝結、血瘀引起的疼痛。其組成成分均具有活血化瘀、疏肝理氣的功效,可共同發揮作用,達到疏通氣血、緩解疼痛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紅花1錢,蘇木1錢,青皮1錢,柴胡1錢,山楂2錢,白芍8分,烏藥8分,桂枝8分,甘草8分。
水煎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疏肝散瘀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疏肝散瘀湯, 出處:《玉案》卷五。 組成:當歸1錢,紅花1錢,蘇木1錢,青皮1錢,柴胡1錢,山楂2錢,白芍8分,烏藥8分,桂枝8分,甘草8分。 主治:瘀血凝結,兩脅刺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