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迷散

KAI M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心經 20%
脾經 19%
肺經 15%
腎經 7%
胃經 5%
大腸經 5%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膽經 1%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開迷散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的功效。開迷散主治痰迷心竅,神志昏迷,而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有助於清除痰濁,恢復神志。
  2. 滋陰補血,益氣養神:當歸兼具補血益氣之效,能滋養心脾,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頭暈目眩、神志不清等症狀。開迷散中加入當歸,可以起到補益氣血、穩定心神的作用,輔助其他藥物治療昏迷。

開迷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健脾益氣,醒脾開胃: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功效。開迷散作為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的方劑,白朮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從而達到醒脾開胃的效果。

二、燥濕健脾,化濕止瀉:白朮還有燥濕健脾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脾胃濕氣重所致的脘腹脹滿、大便溏薄等症狀。開迷散中加入白朮,可幫助脾胃燥濕健脾,促進水濕代謝,改善脾胃功能,從而緩解腹瀉、嘔吐等症狀。

開迷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痙攣,止痛安神: 白芍具有舒肝解鬱、養血調經、斂陰止汗、鎮痙止痛的功效。開迷散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痰濁阻絡所致的眩暈、頭痛、胸悶、心悸等症,白芍能緩解肝氣鬱結引起的頭部痙攣,並止痛安神,使患者頭暈眼花、胸悶等症狀得到緩解。
  2. 滋陰養血,柔肝緩急: 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開迷散中常配伍辛溫解表藥物,容易耗傷津液,而白芍能滋陰養血,緩解辛溫藥物對人體的損傷,使藥效更為平和。同時,白芍也能柔肝緩急,防止辛溫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引起肝火亢盛。

開迷散中包含柴胡,主要是由於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的功效。

其疏肝解鬱作用,可以解除肝氣鬱結,緩解胸悶、脅痛、腹脹等症狀。而升陽舉陷作用則可提升陽氣,改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乏力等症狀。

開迷散用柴胡,意在疏解肝鬱,提升陽氣,以達到開鬱醒神,通利氣機,改善神志不清,恢復清醒的目的。

開迷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開迷散主要用於治療痰迷心竅、神志昏迷等症,而水濕內停、痰濁壅盛是導致此類症狀的重要病因。茯苓利水滲濕,可化解水濕痰濁,使心竅通利,神志清醒。
  2. 寧心安神:茯苓兼具寧心安神之效。痰迷心竅導致神志不清,患者往往伴隨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狀。茯苓寧心安神,可安撫心神、改善睡眠,進一步幫助患者恢復神志。

開迷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開迷散方中多用辛溫之品,容易燥烈傷陰。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能有效避免藥性過於燥烈,避免損傷脾胃。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作用,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使開迷散的整體功效更加顯著。同時,甘草能解毒,減輕其他藥材可能帶來的毒副作用,提高用藥安全性。

開迷散中加入桃仁,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血瘀引起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而潤腸通便的功效,則能排除體內毒素,改善腸胃功能,使患者恢復清醒。

此外,桃仁還有軟堅散結的功效,對於因血瘀導致的痰濁阻滯,也有助於改善。

開迷散中包含蘇木,主要原因有二:

一、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蘇木性味苦、甘,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開迷散主治頭痛、眩暈、失眠等症,多由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蘇木能通經活絡,使氣血暢通,從而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

二、 與其他藥物配伍相宜:開迷散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也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蘇木與之配伍,可增強藥效,起到協同作用。此外,蘇木還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療效。

開迷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頭痛、暈眩等症狀,其組成中的紅花(學名:Carthamus tinctorius)具有重要的作用。紅花的主要功能在於活血化瘀,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因血液不暢所引起的疼痛和不適感。這對於開迷散的目的來說,正好能夠緩解因血液循環不良而引起的頭痛和眩暈。

此外,紅花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能,能夠減輕因脈絡阻滯導致的頭部緊繃感。運用在開迷散中,紅花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涵蓋面,還提升了整體的療效。紅花作為一味常用的中藥,既可以獨立使用,也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使得開迷散能更全面地調理身體,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因此,在開迷散的組成中,紅花的加入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和臨牀效果。

開迷散中包含遠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開竅醒神: 遠志味甘、性溫,入心、肺經,具有開竅醒神、安神定志之效。開迷散主治神志昏迷、痰迷心竅,而遠志可通過開竅醒神,使患者神志清醒,痰濁消散,恢復意識。
  2. 化痰解鬱: 遠志還具備化痰解鬱之功。開迷散中常與其他化痰藥物配伍,如半夏、茯苓等,共同起到化痰開竅、醒神解鬱的作用,以達到治療神志昏迷的目的。

開迷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適用於熱病煩躁、口渴、血熱妄行等症。開迷散主要治療神志不清、昏迷等症,而生地黃可以清熱涼血,降低體內熱度,改善昏迷狀態。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改善因熱邪耗傷津液而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在治療神志不清的過程中,生地黃可以滋養陰液,使患者神志清醒。

總而言之,生地黃在開迷散中起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神志不清、昏迷等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開迷散」

開迷散是一種中醫方劑,由當歸、白朮、白芍、柴胡、茯苓、甘草、桃仁、蘇木、紅花、遠志、生地黃等11味藥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婦女癲癇症,經常唱歌不止,翻牆爬屋,屬於榮血逆行於心臟包絡的位置。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2.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3.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4.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5.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6.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7. **桃仁:**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

  8. **蘇木:**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破血消癥、疏肝解鬱。

  9. **紅花:**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清熱涼血。

  10. **遠志:**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

  11.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總結:

中藥方劑「開迷散」由當歸、白朮、白芍、柴胡、茯苓、甘草、桃仁、蘇木、紅花、遠志、生地黃等11味藥材組成,具有補血活血、清熱瀉火、平肝息風、利水消腫、止咳化痰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婦女癲癇症,經常唱歌不止,翻牆爬屋,屬於榮血逆行於心臟包絡的位置。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白朮(炒)1錢,白芍藥1錢,柴胡8分,白茯苓8分,甘草(炙)7分,桃仁1錢5分,蘇木1錢,紅花1錢,遠志(泡,去骨)1錢5分,生地黃1錢5分。
上銼。
加生薑,水煎服。或煉蜜為丸,辰砂為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婦女不宜服用。
  • 有出血傾向、血虛體質者慎用。
  • 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癡呆智能低下

相同名稱方劑


開迷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七。 組成:當歸1錢,白朮(炒)1錢,白芍藥1錢,柴胡8分,白茯苓8分,甘草(炙)7分,桃仁1錢5分,蘇木1錢,紅花1錢,遠志(泡,去骨)1錢5分,生地黃1錢5分。 主治:婦人癲疾,歌唱無時,逾垣上屋,屬榮血逆於心包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