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膿內補散
PAI NONG NEI B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心方》卷十五引《集驗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排膿內補散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引導膿液外排: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解表止痛的功效。膿液形成往往與風寒入侵、氣血凝滯有關。防風可疏散風寒,促進氣血運行,利於膿液排出體外。
- 溫陽補氣,促進組織修復: 排膿內補散方旨在排膿的同時,兼顧補氣養血,促進組織修復。防風具有一定的溫陽補氣作用,可改善患者虛弱狀態,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促進創傷癒合。
總而言之,防風在排膿內補散方中,既能疏散風寒,引導膿液外排,又能溫陽補氣,促進組織修復,起到雙重作用,有助於患者快速康復。
排膿內補散方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引導膿液排出: 遠志性味苦辛,入心、肺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膿液積聚的病症,遠志能促進血液循環,使瘀血消散,引導膿液排出體外,達到清熱解毒、排膿止痛的效果。
- 安神定志,緩解疼痛: 膿液積聚常伴有疼痛、煩躁、失眠等症狀。遠志具有安神定志、鎮靜止痛的作用,能夠緩解患者的焦慮不安,改善睡眠質量,減輕疼痛症狀,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排膿內補散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活血,促進膿液排出: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膿液形成多因氣血瘀滯,當歸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膿液的排出。
- 補益氣血,增強機體抵抗力: 排膿內補散方以排膿為主,但同時也需顧及機體的恢復。當歸可補血益氣,滋養五臟,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於傷口癒合和身體康復。
因此,排膿內補散方中加入當歸,既能促進膿液排出,又能補益氣血,有利於疾病的治療和康復。
排膿內補散方中加入黃耆,主要是為了其補氣升陽、託毒外出、生肌斂瘡之功效。
黃耆味甘,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固表止汗、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等作用。排膿內補散方主要用於治療膿瘍瘡毒,而黃耆可以補氣升陽,提升機體免疫力,使機體有力量將膿毒排出。同時,黃耆亦能託毒外出,將膿毒引導至表面,促進膿液排出,並生肌斂瘡,加速傷口癒合。
排膿內補散方中包含白芷,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個方面的藥理作用:
- 通鼻竅,排膿毒: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通鼻竅、散風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膿毒內蘊、鼻竅不通的症狀,白芷可以起到疏通經絡、引導膿毒排出體外的作用,有助於膿腫的消散。
- 補氣益肺,扶正祛邪: 白芷亦可補氣益肺,增強機體免疫力,扶正祛邪,進一步促進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有利於膿腫的癒合。
因此,白芷在排膿內補散方中起著通鼻竅、排膿毒、補氣益肺的作用,為治療膿毒內蘊、鼻竅不通等症狀提供了良好的藥物基礎。
排膿內補散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緩和藥性:方劑中多用辛溫燥烈之品,以排膿解毒,但過於燥烈易傷正氣。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能調和諸藥,緩解辛溫藥物的燥烈之性,保護脾胃,避免傷及正氣。
二、益氣健脾: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助於機體抵抗感染,促進傷口癒合,進一步達到排膿解毒、內補氣血之目的。
綜上所述,甘草在排膿內補散方劑中起著重要的調和藥性、益氣健脾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排膿內補散方劑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其宣肺利咽、排膿解毒的功效。
桔梗味苦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開音、利咽消腫之效。對於膿瘍形成後的痰濁、膿液,桔梗能促進其排出,並緩解因膿液積聚造成的咽喉腫痛、呼吸不暢等症狀。同時,桔梗還能清熱解毒,有助於清除體內病邪,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在排膿內補散方劑中加入桔梗,可利於排膿,並兼具解毒消腫之功,有助於促進機體的康復。
排膿內補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通草,這一成分的選擇具有重要的臨牀意義。通草,性寒味甘,具有通暢經絡、利尿排膿的功能。在排膿的過程中,通草的作用可促進膿液的排出,減輕局部壓力,從而改善病人的不適感。此外,通草能促使體內的邪氣、痰濁及濕熱迅速排除,有助於清理體內的毒素,促進康復。
通草在此方劑中的角色不僅僅是排膿,更在於其補腎、益氣的特性,能增強正氣,防止因虛損而導致的病情惡化。此方劑充分體現了中醫“通而不痛”的治療理念,通過通行經絡來促進身體自我修復功能。同時,通草的選用也強調了中醫治療的辯證施治,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和體質,靈活調整方劑成分,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排膿內補散方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排膿解毒:厚朴性溫,味苦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消腫排膿之效。對於膿液粘稠、難以排出者,厚朴可助其化解痰濁,促進膿液排出,減輕局部腫脹。
- 補氣健脾,扶正祛邪:厚朴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於因正氣不足導致的膿液難以排出者,厚朴可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促進機體康復。
「排膿內補散」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扶正祛邪:人參味甘性溫,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固脫生肌的功效。方劑中排膿散瘀,勢必傷及正氣,而人參可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邪氣入侵,加速傷口癒合。
- 溫陽助氣:人參能溫補脾胃陽氣,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化解瘀血,排出膿液,並加快傷口癒合速度。
因此,人參的加入,既能補氣扶正,又能溫陽助氣,有利於促進膿液排出,同時又能保護正氣,加速傷口癒合,達到排膿內補的功效。
排膿內補散方中包含桂枝,主要是因為其 溫經通絡、散寒止痛 的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桂枝性溫,能溫經通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排膿;同時,其散寒止痛的特性,能緩解因寒邪入侵或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不適。
此外,桂枝能 調和營衛,促進機體免疫功能,有助於傷口癒合,避免膿毒侵襲。因此,在排膿內補散方中加入桂枝,可有效 促進排膿、止痛止癢,並提升整體療效。
「排膿內補散」方劑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排膿毒:附子性溫,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補火助陽之功效。膿毒多由寒邪入侵、氣血凝滯所致,附子溫陽散寒,可促進氣血流通,加速膿液排出。
- 補益脾腎,扶正祛邪:附子同時具有補益脾腎之效。膿毒傷及脾腎,導致正氣不足,附子溫陽補氣,有助於提升機體抵抗力,扶正祛邪,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在「排膿內補散」方劑中加入附子,既能溫陽散寒、助排膿毒,又能補益脾腎、扶正祛邪,達到溫陽散寒、排膿生肌的療效。
排膿內補散方劑中加入赤小豆,主要是基於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赤小豆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效。其利水消腫作用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排出積聚的膿液,減少局部腫脹。同時,赤小豆的清熱解毒功效可清熱解毒,抑制細菌繁殖,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在排膿內補散方劑中加入赤小豆,可起到促進膿液排出、消腫止痛、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等多重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病症。
「排膿內補散」方劑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引導膿液排出: 川芎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膿液的形成多與血瘀、氣滯有關,川芎能疏通血脈,促進血液循環,將瘀血帶走,使膿液更容易排出。
- 補益氣血,促進創口癒合: 川芎亦能補益氣血,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膿液排出後,需要充足的氣血來修復受損組織,促進創口癒合,而川芎的補益作用能為傷口癒合提供必要的能量。
排膿內補散方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之功效。排膿內補散方為治療癰疽瘡瘍、膿毒內陷的方劑,茯苓能幫助利水消腫,促進膿液排出,同時益氣健脾,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助於瘡瘍的癒合。
- 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 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芪、當歸等,具有補氣養血、生肌止痛之效。茯苓與之配伍,既能利水消腫,又能補氣益脾,共同促進瘡瘍的癒合,並減少毒素的內陷,使患者恢復健康。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排膿內補散 」
中藥方劑「 排膿內補散 」由以下中藥材組成: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遠志: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
- 赤小豆: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清熱瀉火、排膿、健脾胃、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排膿。
- 通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肺潤燥。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排膿內補散 」主治膿瘡,膿血不斷流出,瘡口空虛疼痛。
總結
中藥方劑「 排膿內補散 」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肺潤燥的功效。能促進腎臟血液循環,增加尿液排泄量,減少水分滯留,有助於治療水腫、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此外,還能清肺潤燥,適用於肺熱咳嗽、乾咳少痰等症。
傳統服藥法
防風1兩,遠志1兩,當歸2兩,黃耆1兩,白芷1兩,甘草1兩,桔梗1兩,通草1兩,厚朴2兩,人參1兩,桂心1兩,附子1兩,赤小豆5合(熬),芎藭3兩,茯苓1兩。
上為末。
未食溫酒服方寸匕,日3夜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排膿內補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三引《究原方》。 組成:人參、當歸、川芎、厚朴(薑制)、防風、北梗(焙)、白芷、辣桂、黃耆(炙)、甘草(炙)、白茯苓各等分。 主治:活血排膿,扶養內氣,救裏內塞。主治:癰疽大潰開爛者;腸癰冷證。
排膿內補散, 出處:《醫心方》卷十五引《集驗方》。 組成:防風1兩,遠志1兩,當歸2兩,黃耆1兩,白芷1兩,甘草1兩,桔梗1兩,通草1兩,厚朴2兩,人參1兩,桂心1兩,附子1兩,赤小豆5合(熬),芎藭3兩,茯苓1兩。 主治:癰瘡,膿血不止,瘡中空虛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