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補湯

SHI B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心經 16%
肺經 16%
肝經 11%
胃經 11%
腎經 5%
大腸經 5%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十補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效。十補湯主補氣血,而黃耆能補氣固表,使補益之氣不致外泄,增強補氣效果。
  2. 調和藥性: 十補湯中多用溫熱藥材,而黃耆性溫,能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烈,避免燥熱傷陰,使補益效果更佳,更適合體虛者服用。

十補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1. 補氣益血: 人參為補氣藥之首,能補益元氣,提高人體免疫力。十補湯旨在滋補元氣,人參能有效提升整體補益效果。
  2. 扶正祛邪: 十補湯多用於體虛、氣血不足者,人參可扶助正氣,抵抗外邪入侵,更能促進身體恢復。

此外,人參性溫,與十補湯中其他藥材相配,更能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最佳補益效果。

十補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補血滋陰: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滋陰的功效。十補湯以補益氣血、滋陰壯陽為目的,而當歸的補血作用正好符合此方劑的功效,能使氣血充盈,改善虛弱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二、調和藥性:十補湯藥性偏溫燥,加入當歸可以緩解燥熱之氣,使藥性趨於平和。當歸性微溫,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減少副作用,使藥效更趨於穏定。

在中藥方劑「十補湯」中,厚朴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的功效。厚朴性溫味辛,能夠行氣消積、燥濕化痰,適用於治療食積不消、腹部脹滿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厚朴能夠增強方劑的行氣消積作用,對改善消化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十補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利氣,引藥上行:桔梗味辛甘,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氣、開宣壅塞的功效。十補湯多以補益氣血、滋陰潤燥為主,容易出現氣機鬱滯、痰濕阻肺的狀況。桔梗可以宣通肺氣,引導藥力上行,避免藥物停滯於下焦,更好地發揮補益功效。
  2. 助藥物下達病所: 十補湯中常加入一些補益性藥材,如人參、黃芪等,藥性較重,容易停滯於上焦,難以到達病所。桔梗具有引經下行的作用,可以將藥物引導至下焦,使藥力直達病竈,提高療效。

十補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陽、溫脾胃: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腎、心、脾經,具有溫補腎陽、散寒止痛、溫脾胃、助陽化氣之功效。十補湯主要針對腎陽不足、脾胃虛寒等症,肉桂能溫補腎陽,助脾胃運化,使氣血生化充足,從而達到補虛壯體的功效。

2. 促進藥效吸收: 肉桂辛溫之性,能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和利用,提升藥效。十補湯中常配伍滋陰補腎藥材,如熟地、山藥等,肉桂能助其藥力,使藥效更顯著。

十補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氣血流通,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

十補湯補益氣血,但同時也可能導致氣滯血瘀,川芎的加入則能有效化解補益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瘀滯,使藥效更為和緩,避免補而不通的弊端。此外,川芎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使得十補湯補益效果更加明顯。

「十補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 十補湯以補益氣血為目的,藥性偏於溫燥,容易造成上火或燥熱。防風性味辛溫,能疏散風寒,兼具解表和解毒之效,可緩解溫燥藥性,避免補過度而致熱。
  2. 疏通經絡: 十補湯補益氣血,需氣血流通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防風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使其更易到達所需部位,達到更好的補益效果。

因此,加入防風不僅能調節藥性,更能促進藥效,使十補湯更具效力且更易被人體吸收。

十補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十補湯以補益氣血為主,藥性多偏溫熱,甘草性甘平,能調和諸藥,避免藥性過於燥烈,防止滋膩傷脾,使藥力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2. 緩解副作用: 十補湯中常用一些補益藥材,如人參、黃芪等,容易出現口乾、心煩等副作用。甘草能清熱解毒,緩解這些副作用,使藥效更溫和,服用更舒適。

總之,甘草在十補湯中起着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的作用,使藥效更穩定,更適合人體吸收。

十補湯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一、 補氣養血,兼具活血化瘀之效: 白芷性溫,味辛甘,歸肺、胃經,具有補氣養血、祛風解表、消腫止痛的功效。十補湯以補益氣血為目的,白芷加入其中,不僅能補益氣血,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的問題,更能活血化瘀,有助於恢復身體機能。

二、 提升藥效,增強藥力: 白芷能引導藥力直達病竈,起到引經藥的作用,幫助其他藥材發揮最大功效。十補湯中,白芷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補益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十補湯」是一個複雜且有效的藥物組合,具有多種治療功效。以下是對「十補湯」組成藥物的詳細介紹: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厚朴:性溫,辛散苦燥,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緩解腸胃脹氣、腹瀉等症狀。
  •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十補湯」主要治療痘疹病人的身體虛弱,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毒氣不能排出體外,如果吃了傷胃的食物,陳舊發黴的食物積聚在腸胃之間,與毒氣混合在一起,鬱積在體內無法排出。該方劑通過補氣、活血、化瘀、祛濕、解毒等多種功效,幫助患者恢復身體機能,排出體內毒素,緩解痘疹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芍藥1兩,當歸(酒浸一宿)0.5兩,黃耆(蜜炙)0.5兩,生乾地黃(洗)0.5兩,茯神(去木)0.5兩,肉桂(去皮)4錢,北五味子3錢,台烏藥2錢半,麥門冬(去心)2錢半,人參2錢半,白朮2錢半,酸棗仁(炒)2錢,陳皮(去白)2錢,木香(煨)1錢,半夏(湯洗 7次)1錢, 沈香(不見火)1錢。
安益心腎。
嚼碎。每服5錢,水1盞,加生薑5片,大棗2個,煎7分,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十補湯具有補氣健脾、和胃化痰、解毒消腫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脾胃虛弱、氣虛血虧、痰濕內盛等症狀,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十補湯, 出處:《片玉痘疹》卷六。 組成:黃耆、人參、當歸、厚朴(薑制)、桔梗、官桂、川芎、防風、甘草、白芷。 主治:托裏補虛,滋養氣血,調脾胃。主治:痘疹內虛吐泄,毒氣內陷不出,及傷飲食,陳物菀莝腸胃之間,與毒合併,鬱而不出者。

十補湯, 出處:《醫方大成》卷三引《葉氏錄驗方》。 組成:白芍藥1兩,當歸(酒浸1宿)半兩,黃耆(蜜炙)半兩,生乾地黃(洗)半兩,茯神(去木)半兩,肉桂(去皮)4錢,北五味子3錢,台烏藥2錢半,麥門冬(去心)2錢半,人參2錢半,白朮2錢半,酸棗仁(炒)2錢,陳皮(去白)2錢,木香(煨)1錢,半夏(湯洗7次)1錢,沉香(不見火)1錢。 主治:安益心腎。主治:諸虛不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