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防風1兩,茯苓1兩,白芷1兩,桔梗1兩,遠志1兩,甘草1兩,桂心2分,人參1兩,芎藭1兩,當歸1兩,附子2枚(炮),厚朴2兩,龍骨1兩,黃耆1兩,赤小豆5合(熬)。
上為末。
溫酒服方寸匕,日3夜1服。
內補散(《楊氏家藏方》卷十二)、內塞散(《三因》卷十四)、內補防風散(《外科精義》卷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防風、茯苓、白芷、桔梗、遠志、甘草、桂枝、人參、川芎、當歸、附子、厚朴、龍骨、黃耆、赤小豆等組成。其中,防風、茯苓、白芷、桔梗、遠志、甘草、桂枝、人參、川芎、當歸、附子、厚朴、龍骨、黃耆均具有清熱解毒、排膿止痛的功效;赤小豆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排膿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排膿內塞散, 出處:《醫心方》卷十五引《範汪方》。 組成:防風1兩,茯苓1兩,白芷1兩,桔梗1兩,遠志1兩,甘草1兩,桂心2分,人參1兩,芎藭1兩,當歸1兩,附子2枚(炮),厚朴2兩,龍骨1兩,黃耆1兩,赤小豆5合(熬)。 主治:癰瘡熱巳退,膿血不止,瘡中空虛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