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賽金化毒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賽金化毒散主治金瘡、跌打損傷,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並減輕疼痛。
- 消腫解毒,生肌止血: 乳香亦具有一定的消腫解毒、生肌止血功效。在金瘡、跌打損傷中,乳香能有效清除傷口周圍的瘀血,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並防止感染。
因此,賽金化毒散中加入乳香,有助於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消腫解毒,達到治療金瘡、跌打損傷的目的。
賽金化毒散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活血化瘀: 沒藥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賽金化毒散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沒藥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 生肌斂瘡: 沒藥亦有生肌斂瘡之效。對於外傷導致的創傷,沒藥可促進傷口癒合,預防感染,加速康復。
綜上所述,沒藥在賽金化毒散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以及生肌斂瘡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傷患處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賽金化毒散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賽金化毒散主治熱毒壅肺,咳嗽痰稠,喘促胸悶等症,川貝母可清熱解毒,化痰止咳,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二、 宣肺利氣: 川貝母能宣肺利氣,疏通肺氣,對於熱毒壅肺引起的氣逆喘促,也有緩解作用。賽金化毒散中,川貝母的宣肺利氣作用,配合其他藥物的化痰止咳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狀。
賽金化毒散中包含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解毒殺蟲:雄黃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之功效。賽金化毒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毒邪蘊結肌膚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疹、疥癬等疾病,雄黃可以抑制細菌、真菌生長,清除毒素,達到殺蟲止癢的效果。
- 提升藥效:雄黃與方劑中的其他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可以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此外,雄黃還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瘡瘍的癒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賽金化毒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賽金化毒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黃連可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 瀉火除煩: 黃連亦有瀉火除煩之效。賽金化毒散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黃連可助其瀉火除煩,使症狀緩解。
賽金化毒散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天花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效。賽金化毒散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等症,天花粉可清解熱毒,消散咽喉腫脹,達到緩解症狀之目的。
- 利濕通淋:天花粉亦有利濕通淋之效,可將體內濕熱之邪排出體外,有助於改善熱毒所致的尿路感染等症狀。賽金化毒散中加入天花粉,除了清熱解毒外,也能配合其他藥物,起到利濕通淋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
賽金化毒散方中包含大黃,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 瀉熱解毒:大黃性寒,味苦,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賽金化毒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熱毒症狀,而大黃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積熱,促進毒素排出,達到清熱解毒、化瘀止痛的效果。
- 活血化瘀:大黃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腫止痛。賽金化毒散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大黃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加速病情的恢復。
賽金化毒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 賽金化毒散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瘡瘍腫毒等症,藥性多偏燥烈。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能調和藥性,減輕藥物對脾胃的刺激,避免損傷正氣。
- 解毒護胃: 甘草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不受損害。同時,甘草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輔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藥效。
因此,賽金化毒散中加入甘草,既能緩和藥性,又能解毒護胃,有利於提高治療效果,保障患者安全。
賽金化毒散中包含赤芍,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賽金化毒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瘀氣滯所致的瘡瘍腫毒,赤芍可清熱解毒,並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
二、 解毒散結: 赤芍與其他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配合使用,可加強清熱解毒之效,並能有效化解毒素,消散腫結,促進傷口癒合。
賽金化毒散中包含冰片,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清熱解毒:冰片性寒涼,能清熱解毒,對於外感熱毒、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賽金化毒散本身以化毒解毒為主,冰片的加入有助於增強其清熱解毒的效果。
- 消腫止痛:冰片具有良好的消腫止痛作用,能有效緩解炎症反應,減輕疼痛。賽金化毒散常用於治療各種內外傷,冰片的加入可以幫助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賽金化毒散中包含牛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一、清熱解毒: 牛黃味苦甘,性寒,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內熱熾盛,以及熱毒入血、神昏譫語等症狀,牛黃能有效清熱解毒,使熱邪消散,恢復神志。
二、化瘀止痛: 牛黃不僅能清熱解毒,更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熱毒瘀阻、血脈不通所致的疼痛,牛黃能化瘀止痛,緩解疼痛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賽金化毒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專治痘瘡及小兒疹後餘毒未淨之症,症狀包括:
- 熱毒內蘊:痘疹後煩躁不安、口渴、便秘,反映體內熱毒未清,津液耗傷。
- 瘡癰潰爛:痘瘡抓傷後化膿,或疔瘡癰腫硬結(紫黑板硬),屬熱毒壅滯血分,局部氣血瘀阻。
- 伏毒攻心:痘疹遲不起發,伴啼哭不止,可能為毒邪深伏,內擾心神。
古代應用強調外敷與內服並行:
- 內服:以蜜水調和,藉蜂蜜甘緩潤腸之性,助藥力清解內伏之毒。
- 外敷:調入油胭脂貼患處,直接作用于局部,化散瘀熱、拔毒生肌。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為核心
- 黃連、大黃:苦寒直折火毒,黃連清心胃之火,大黃瀉下通腑,使熱毒從二便出(半生用保留清熱,半炒用緩和瀉下)。
- 雄黃、牛黃:雄黃解毒殺蟲,牛黃涼心開竅,合用以解深伏之毒,防毒邪內陷。
2. 活血散結以透毒
- 乳香、沒藥:活血止痛,促進瘡癰消散。
- 赤芍:涼血散瘀,改善痘瘡紫黑板硬(血熱瘀滯)。
3. 生肌斂瘡兼顧
- 天花粉、川貝母:清熱生津、化痰散結,尤適痘瘡乾焦或潰後膿稠。
- 珍珠、冰片:珍珠收斂生肌,冰片辛涼走竅,助藥力透達皮膚,外敷可緩解腫痛。
4. 調和藥性
- 甘草:甘緩和中,調和大黃、黃連峻烈之性,防苦寒傷胃。
全方配伍特點
此方清解與透散並重,內服側重通腑瀉熱、活血解毒,外敷則強化局部散結消腫。針對痘疹餘毒,既清理臟腑鬱熱,又直搗血分瘀毒,符合中醫「內外合治」與「給邪出路」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乳香1錢,沒藥1錢(出汗,研細,配眾藥),川貝母(去心,炒)1錢,雄黃1錢,黃連1錢,天花粉1錢(生用),大黃(半炒半生)2錢,甘草7分,赤芍2錢(炒),冰片1分半,牛黃2分,珠子4分(研至無聲為度)。清熱化毒。
上為散。
痘內有伏毒,啼號不已,經日不起,併發癰發疔者,用蜜湯調服此散。痘若抓傷或攢簇堆聚,或點見果惡乾焦,紫黑板硬等象,以此散調入油胭脂內,用綿紙為膏藥,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賽金化毒散, 出處:《痘疹金鏡錄》卷下。 組成:乳香1錢,沒藥1錢(出汗,研細,配眾藥),川貝母(去心,炒)1錢,雄黃1錢,黃連1錢,天花粉1錢(生用),大黃(半炒半生)2錢,甘草7分,赤芍2錢(炒),冰片1分半,牛黃2分,珠子4分(研至無聲爲度)。 主治:清熱化毒。主治:痘瘡。小兒疹後,餘毒未淨,煩躁口渴,便秘,及小兒瘡癤潰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