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兒牛黃散中加入大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大黃性寒,味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通便止瀉的功效。小兒發熱多為邪熱內蘊,大黃可以清熱解毒,瀉火通便,幫助體內毒素排出,降低體溫。
2. 消積導滯:小兒脾胃嬌嫩,易受飲食不節或外感邪氣侵襲而出現積滯腹脹,大黃可消積導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吸收,解除腹脹等症狀。
小兒牛黃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瀉火止痙的功效。
- 清熱解毒: 黃連苦寒,能清熱瀉火,解毒消炎,可有效清除因外感熱邪或內熱壅盛導致的小兒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
- 瀉火止痙: 黃連能瀉心火、肝火,對於小兒高熱、驚厥、抽搐等症狀具有良好的鎮靜安神作用,可緩解因熱毒入心、肝經而引起的痙攣。
此外,黃連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牛黃、硃砂等配合,可增強其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的療效,共同達到治療小兒熱病、驚厥等疾病的目的。
小兒牛黃散中加入天花粉,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天花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小兒牛黃散主治小兒熱病、驚厥、神昏等症,天花粉可以清熱瀉火,輔助牛黃、黃芩等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 利濕退黃: 天花粉亦可利水消腫,對於小兒黃疸等濕熱證,可以起到利濕退黃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更能有效改善症狀。
總之,天花粉的加入,既可以清熱解毒,又可以利濕退黃,配合其他藥物,可更有效地治療小兒熱病、驚厥等症狀。
小兒牛黃散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對於小兒高熱、神昏、抽搐等症狀,赤芍可以清熱解毒,並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赤芍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牛黃、黃芩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作用,協同增強治療效果,有助於緩解小兒熱病引起的各種症狀。
綜上所述,赤芍的加入,不僅能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更能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增強藥效,使小兒牛黃散更好地治療小兒熱病。
小兒牛黃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牛黃散中多為性寒、苦燥的藥材,甘草可以中和其寒燥之性,使藥性更平和,更適合兒童服用。
二、 健脾和胃: 甘草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兒童脾胃嬌嫩,易受寒涼之邪侵襲,甘草可以幫助調理脾胃,提高抵抗力,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傷害。
小兒牛黃散中加入金銀花,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金銀花性寒,味甘,歸肺、心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發熱、咽喉腫痛、痄腮等症狀都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小兒牛黃散本身就以清熱解毒為主,金銀花的作用正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加強了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更能有效地治療小兒高熱、神昏、驚厥等症狀。
小兒牛黃散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連翹味苦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小兒牛黃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高熱、神昏、驚厥等症狀,連翹可有效清熱解毒,降低體溫,緩解神昏、驚厥等症狀。
- 疏散風熱:連翹能疏散風邪,尤其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高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小兒牛黃散所治療的病症,大多與風熱入侵有關,連翹的加入可以幫助疏散風熱,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小兒牛黃散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沒藥性苦、辛,微寒,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小兒高熱、煩躁、驚厥等症狀。
- 活血化瘀:沒藥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因熱毒壅滯所致的瘀血阻滯,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沒藥在小兒牛黃散中扮演著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重要角色,有助於緩解小兒高熱、驚厥等症狀。
小兒牛黃散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小兒發熱、驚厥等症狀所伴隨的頭脹腦熱、四肢抽搐等症狀。
- 疏通經絡:乳香能通絡活血,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總之,乳香在小兒牛黃散中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小兒熱病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兒牛黃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肺熱痰黃、咽喉腫痛、口瘡牙疳、頭面生瘡、皮膚潰爛、周身發燒等症。其病機多屬熱毒壅盛、痰火內結,或外感風熱、內蘊痰火,導致肺氣不宣、熱毒上攻,表現為痰黃黏稠、咽喉紅腫、口舌生瘡;若熱毒外發肌膚,則見頭面生瘡、皮膚潰爛;熱盛則周身發燒。此方以清熱解毒、化痰鎮驚為主,兼能涼血消腫、活血止痛。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清熱瀉火解毒:
- 大黃:瀉熱通腸、涼血解毒,導熱下行。
- 黃連:清心胃火熱,燥濕解毒,尤擅治口瘡、咽喉腫痛。
- 銀花、連翹: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為治熱毒瘡癰要藥。
- 雄黃:解毒燥濕,殺蟲辟穢,外用治瘡瘍,內服助清熱解毒。
- 牛黃:清心豁痰、涼肝息風,為熱閉神昏、痰熱驚風之良藥。
化痰散結:
- 浙貝母:清熱化痰、開鬱散結,善治痰熱咳嗽。
- 花粉(天花粉):清熱生津、化痰排膿,兼能解毒消腫。
- 炒二醜(牽牛子):瀉下逐水、消痰滌飲,助痰熱從二便排出。
涼血活血、消腫止痛:
- 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治熱入血分之瘡瘍腫痛。
- 乳香、沒藥:活血行氣、消腫生肌,用於瘡瘍潰爛或疼痛。
開竅醒神、鎮驚解毒:
- 冰片:清熱開竅、消腫止痛,助牛黃醒神。
- 麝香:通絡散瘀、開竅辟穢,治熱閉神昏、瘡腫。
- 珍珠:鎮心定驚、清熱解毒,治口瘡潰爛、驚風煩躁。
調和藥性:
- 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緩和大黃、二醜峻瀉之性。
三、方劑邏輯推導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核心,結合「化痰散結」「涼血活血」之法,再佐以「開竅鎮驚」之品。
- 針對熱毒:以大黃、黃連、銀花、連翹瀉火解毒。
- 針對痰熱:以浙貝、花粉化痰,二醜逐痰。
- 針對血熱瘡瘍:以赤芍涼血,乳香、沒藥活血斂瘡。
- 針對高熱驚風:以牛黃、珍珠鎮驚,冰片、麝香開竅醒神。
全方攻邪為主,清解痰熱毒邪,兼顧通腑、涼血、開竅,適用於小兒實熱證候,尤重肺胃熱毒上攻或外發肌膚之病變。
傳統服藥法
大黃1兩,浙貝5錢,黃連5錢,花粉5錢,赤芍5錢,甘草5錢,銀花5錢,連翹5錢(去心),炒二醜4錢,制沒藥1錢5分,制乳香1錢5分。
清熱化痰,鎮驚解毒。
上為細末,兌入雄黃面2錢5分,牛黃4分5釐,冰片2錢5分,麝香、珍珠各1分5釐。以上研細和勻,3分重裝瓶。
週歲每次服半瓶,二、三歲服1瓶,乳汁或糖水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小兒牛黃散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小兒牛黃散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兒牛黃散,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組成:大黃1兩,浙貝5錢,黃連5錢,花粉5錢,赤芍5錢,甘草5錢,銀花5錢,連翹5錢(去心),炒二醜4錢,制沒藥1錢5分,制乳香1錢5分。 主治:清熱化痰,鎮驚解毒。主治:肺熱痰黃,咽喉腫痛,口瘡牙疳,頭面生瘡,皮膚潰爛,周身發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