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秦艽防風湯中包含秦艽,主要原因有二:
- 疏風散寒,祛濕止痛:秦艽性苦寒,善於疏散風寒濕邪,並能止痛。此方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秦艽的藥效能有效對症治療。
- 配伍協同,增強療效:秦艽與防風、羌活、獨活等藥物配伍,相互協同,加強疏風散寒、祛濕止痛的效果。秦艽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使藥力直達病竈,提高療效。
秦艽防風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協同作用: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祛風解表、止痛止癢的功效。與秦艽配伍,能加強秦艽祛風濕、止痛的功效,並使藥力更易於達至關節、肌肉等部位,更有效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症。
2. 緩解藥性:秦艽性寒,長期服用容易傷陽氣。而防風性溫,可緩解秦艽的寒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減輕對脾胃的刺激,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發揮療效。
秦艽防風湯中加入當歸,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血活血,緩解疼痛: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能夠改善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進而緩解疼痛。秦艽防風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而當歸的加入,可以加強其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使療效更佳。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秦艽防風湯中主要藥物為秦艽、防風,具有較強的散寒祛風功效。當歸性溫,能溫和藥性,避免過於寒涼,同時也起到引藥入經的作用,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效力。
因此,秦艽防風湯中加入當歸,既能補血活血,緩解疼痛,又能調和藥性,增強療效,使其治療風寒濕痹效果更佳。
秦艽防風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固護中焦: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秦艽防風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患者常伴有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白朮可健脾益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 助祛風濕,止痛止癢:白朮具有燥濕利水、止痛止癢的功效,可配合秦艽、防風等藥物,共同祛除風寒濕邪,緩解痺痛、瘙癢等症狀。白朮的加入,可使方劑祛風除濕、止痛止癢的功效更為顯著。
秦艽防風湯中加入澤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秦艽防風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而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之功。它能將體內寒濕之邪從膀胱排出,配合秦艽、防風等藥物,更有效地祛除風寒濕邪,達到治療風寒濕痺的效果。
- 配伍相宜: 秦艽、防風等藥物偏於燥性,而澤瀉則屬寒涼,能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燥烈,導致津液虧損。此外,澤瀉還能引導其他藥物滲透至關節,增強療效。
秦艽防風湯中加入黃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除濕止痛: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秦艽防風湯主治風寒濕痹,而濕邪阻滯易導致寒濕凝滯,疼痛難忍。黃柏的清熱燥濕作用可有效祛除濕邪,解除痺痛。
- 配伍增效: 黃柏與秦艽、防風等藥物相配伍,可起到增效作用。黃柏的清熱燥濕之力可助秦艽、防風祛風止痛,使藥效更加顯著。同時,黃柏的苦寒之性可制約秦艽的溫燥之性,避免藥性過於燥烈,使藥效更趨平和。
秦艽防風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瀉熱通便,消腫止痛: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消腫止痛的功效。秦艽防風湯主治風濕痺痛,若患者伴有發熱、便祕、局部紅腫等症狀,大黃可清熱瀉火,通利大便,並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腫止痛,改善痺痛症狀。
- 活血化瘀,引藥下行: 大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痺痛部位的瘀血阻滯,配合秦艽、防風等藥物,更好地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同時,大黃性下行,可引導其他藥物下行,使藥效直達病竈,提高治療效果。
秦艽防風湯中加入橘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理氣止痛: 橘皮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解鬱、止痛消脹的功效。秦艽防風湯以祛風濕、止疼痛為主,加入橘皮可以疏肝理氣,緩解因風濕痺痛引起的氣滯血瘀,進一步達到止痛效果。
- 助藥力達病所: 橘皮能行氣,能幫助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提高藥效。秦艽防風湯中藥材大多性寒,加入橘皮可以中和寒性,使其藥力更加柔和,更有利於藥物發揮功效。
秦艽防風湯中包含柴胡,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和解表裡: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功效,能解表寒鬱結於肝經之證。秦艽防風湯主治風寒濕痺,而肝主筋,風寒濕邪易侵犯肝經,導致筋脈拘攣、疼痛,柴胡可疏肝解鬱,調和肝氣,使藥力更易達筋骨。
- 配合秦艽防風,共奏止痛之效: 秦艽、防風皆為祛風濕藥,但秦艽偏於散寒止痛,防風則偏於解表止痛。柴胡與秦艽防風相配,既能疏肝解鬱,又能祛風散寒,共奏止痛之效。
綜合以上,柴胡的加入,不僅能加強疏肝解鬱之功效,更能提升全方止痛之效,使秦艽防風湯更加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痺之證。
秦艽防風湯中加入升麻,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升陽散寒,祛風止痛: 升麻性味辛溫,具有升陽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秦艽防風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而升麻可以升發陽氣,驅散寒邪,配合秦艽、防風等藥物,更有助於祛風止痛,緩解痺痛症狀。
- 助藥力上行,通達病所: 升麻具有升提藥力、引藥上行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物的藥力引導至上焦,通達頭面、頸項等部位,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痺所引起的頭項、肩背、四肢疼痛。
秦艽防風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肢節疼痛等症狀。其組成成分包括秦艽、防風、桂枝、生薑、大棗、甘草以及桃仁等。其中,桃仁在此方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根據中醫理論,桃仁性味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之效。在秦艽防風湯中加入桃仁,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的功能,幫助改善因血液循環不暢所導致的肢節疼痛和風濕痹症。同時,桃仁還能調節腸胃,促進排便,對於長久臥床或病後體虛者尤為適用,可防止因腸道功能減弱而引發的便秘問題,從而全面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
秦艽防風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包括秦艽、防風、羌活、獨活、桂枝、茯苓、甘草、生薑、大棗以及紅花等多種中藥材。紅花在此方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其性溫味辛,歸心、肝經,擅長活血化瘀,散瘀止痛。根據中醫理論,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氣滯血瘀導致的各種病徵,如關節疼痛、皮膚斑疹、婦女月經不調等。在秦艽防風湯中加入紅花,主要是為了增強整體方劑的行氣活血效果,使藥力更易達至病所,對症下藥,從而達到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跌打損傷等病症的目的。紅花與方中其他藥材相互協同,共同發揮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功效,是此方不可或缺的一味良藥。
秦艽防風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秦艽性寒,防風性微溫,二者合用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可調和秦艽、防風的寒溫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傷脾胃。
-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解毒、調和脾胃、補氣益血等功效,與秦艽、防風配伍,可以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同時,甘草還能緩解秦艽、防風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主治功效
秦艽防風湯
- 組成:秦艽,防風,當歸,白朮,澤瀉,黃柏,大黃,橘皮,柴胡,升麻,桃仁,紅花,甘草,
- 主治功效:痔瘡,每次大便時都會感到疼痛。
- 甘草:
- 甘平,歸脾、肺、心經,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朮:
-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柴胡:
- 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大黃:
- 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當歸: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防風:
- 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紅花:
- 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
- 黃柏:
- 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 秦艽:
- 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
- 升麻:
- 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 桃仁:
- 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
- 澤瀉:
- 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 橘皮:
- 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總結: 中藥方劑「秦艽防風湯」組成藥材皆具有多種功效,可治療痔瘡,每次大便時都會感到疼痛。秦艽防風湯的主要功效是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清熱瀉火、補氣健脾,可緩解痔瘡疼痛、出血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秦艽1錢5分,防風1錢5分,當歸身1錢5分,白朮1錢5分,炙甘草6分,澤瀉6分,黃柏5分,大黃(煨)3分,橘皮3分,柴胡2分,升麻2分,桃仁30個,紅花少許。
上銼散,都作一服。
水3盞,煎至1盞,去滓,空心稍熱服之。
宜避風寒;忌房事、酒、濕面、大辛熱物。
痔漏《外科發揮》 :一男子患痔成漏,每登廁則痛,以秦艽防風湯加條芩、枳殼,四劑而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清熱利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痔漏、每日大便時發疼痛等症狀。
- 本方中含有大黃、桃仁、紅花等中藥,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本方服用期間,如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秦艽防風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秦艽1錢5分,防風1錢5分,當歸身1錢5分,白朮1錢5分,炙甘草6分,澤瀉6分,黃柏5分,大黃(煨)3分,橘皮3分,柴胡2分,升麻2分,桃仁30個,紅花少許。 主治:痔漏,每日大便時發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