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肥皂方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透疹止癢: 升麻性微寒,味甘,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功效。肥皂方主要用於治療麻疹、風疹等外感熱病,升麻可幫助散發體內熱毒,促進疹子透發,並緩解皮膚瘙癢。
-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升麻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作用。對於麻疹等熱性病症引發的皮膚紅腫、炎症等,升麻可以起到一定的消炎解毒作用,幫助恢復皮膚健康。
綜上所述,肥皂方中加入升麻,可以有效地疏散風熱、透疹止癢,同時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麻疹、風疹等外感熱病。
肥皂方中加入白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止血生肌:白芨性寒,味苦甘,入肺、肝、腎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肥皂方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白芨可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
- 清熱解毒:白芨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加速組織修復。肥皂方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使用,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治療外傷感染、膿瘡等。
肥皂方中加入楮實,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利水消腫:楮實性寒,味甘,入腎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肥皂方多用於治療水腫、腳氣、濕疹等病症,楮實的利水作用有助於消除體內積聚的水分,減輕水腫症狀。
- 清熱解毒:楮實同時具備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肥皂方中常加入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材,如黃柏、苦參等,楮實的加入可增強藥方清熱解毒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
肥皂方中加入白芷,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肥皂方常用於治療癰疽瘡瘍、皮膚濕疹等外感熱毒所致的疾病,白芷可有效清除熱毒,促進瘡瘍消退,緩解疼痛。
- 通竅止痛,排膿生肌:白芷還具有通竅止痛、排膿生肌的功效。肥皂方中常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通經活絡、排膿去腐的作用,促進創口癒合,恢復正常皮膚功能。
肥皂方中加入砂仁,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脾止嘔: 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能溫脾胃、化濕濁,對於脾胃虛寒、濕氣重引起的嘔吐,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肥皂方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其中可能存在脾胃虛寒、濕邪困脾的情況,砂仁的溫脾止嘔作用可助於改善症狀。
2. 行氣消脹: 砂仁具有行氣消脹的作用,可幫助消除胸悶氣脹、腹脹等症狀。肥皂方中的其他藥物如瓜蔞、枳實等也具有行氣消脹功效,砂仁的加入可以增強整體的疏肝理氣、消脹止痛作用。
肥皂方中加入糯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和藥性: 糯米性溫和,能緩解藥物中的燥性或寒性,使藥性更平和,減少對人體的刺激。
- 增加粘稠度: 糯米煮成粥後,具有黏稠性,能使藥液更容易附着於患處,提高藥效。
肥皂方常用於治療皮膚病,而糯米的加入,既能保護皮膚,又能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肥皂方中加入綠豆,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肥皂方多用於治療熱毒瘡瘍、濕疹等症,綠豆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消退熱毒,緩解皮膚炎症。
- 利水消腫:綠豆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減少體內水分滯留,有利於消退皮膚水腫。肥皂方中加入綠豆,有助於減輕腫脹,促進傷口癒合。
肥皂方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肥皂方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而天花粉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有助於控制炎症反應,促進瘡瘍癒合。
2. 利尿消腫: 天花粉亦具利尿消腫之效,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減輕水腫現象。肥皂方中常配合其他利尿藥物,如車前子、茯苓等,共同發揮利尿消腫的效果,幫助患者快速恢復。
肥皂方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溫中散寒: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肥皂方多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丁香的溫散之性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症狀。
二、消食止痛:丁香具有消食止痛的功效,可緩解食積脹滿、脘腹疼痛等症。肥皂方中常配合其他消食化積藥物,如山楂、麥芽等,共同增強其消食止痛作用。
肥皂方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潤腸通便:杏仁性味甘平,入肺、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之效。肥皂方多用於治療便祕等症,杏仁的加入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通暢,改善便祕症狀。
- 清肺化痰:杏仁亦可宣肺降氣,化痰止咳。肥皂方中若同時存在肺熱咳嗽等症狀,杏仁的加入可以清肺化痰,緩解咳嗽症狀,提升治療效果。
因此,肥皂方中加入杏仁,不僅可以改善便祕,還能輔助治療肺熱咳嗽等症狀,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
肥皂方中加入豬胰,是利用其豐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特性,以達到治療目的。
豬胰中的蛋白酶,能夠分解蛋白質,有助於消化不良、食積脹滿等症狀。而其脂肪酶,則能分解脂肪,有助於油膩食物消化和減輕脂肪堆積。
此外,豬胰還含有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糖尿病。因此,肥皂方中加入豬胰,可有效改善消化功能,並控制血糖水平,達到治療目的。
肥皂方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菊花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紅腫、瘙癢等症狀。肥皂方常用於治療皮膚病,菊花能協助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
2. 消腫止痛: 菊花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緩解因外傷或炎症引起的疼痛,並促進傷口消腫。肥皂方中加入菊花,可有效緩解皮膚病引起的疼痛和腫脹,加速病竈的癒合。
肥皂方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緩和藥性: 大棗味甘性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可緩解其他藥材的寒涼或燥烈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二、 增強療效: 大棗與方中其他藥材配合,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與甘草等藥材搭配,可增強補中益氣的功效,與桂枝等藥材搭配,可增強溫陽化氣的功效。
肥皂方中加入零陵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藥用特性:
- 芳香開竅,活血化瘀: 零陵香氣味辛香,入心、脾、腎經,具有芳香開竅、活血化瘀的功效。肥皂方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症,而零陵香的芳香開竅之性,可助藥力透達病所,並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瘀血阻滯。
- 溫陽散寒,止痛消腫: 零陵香性溫,具有溫陽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肥皂方中常配伍其他溫陽散寒的藥物,如桂枝、附子等,共同作用可溫經散寒,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肥皂方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芳香化濕,醒脾開胃: 藿香性辛溫,具有芳香化濕、開胃消食的功效。肥皂方常用於治療溼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藿香的加入可以有效地化解溼熱,開胃健脾,幫助消化,緩解上述不適。
- 解表散寒,止嘔止瀉: 藿香兼具解表散寒的功效。肥皂方中若存在表寒症狀,藿香能夠驅散表寒,止嘔止瀉,提升藥效。
綜上所述,肥皂方中加入藿香,能夠有效地化溼醒脾,解表散寒,增強治療效果。
肥皂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肥皂方常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可幫助疏肝理氣,緩解腸胃脹痛。
- 健脾消食:木香具有一定的健脾消食作用,可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肥皂方中加入木香,可增強其健脾消食的功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肥皂方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活血通絡: 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之效。對於肥皂方所治療的寒凝血瘀、經絡不通之症,肉桂可溫煦臟腑,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助藥力,增效力: 肉桂可引導藥力直達病所,並能促進其他藥物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增強藥效。同時,肉桂可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肥皂方中加入桂花,主要考量其香氣與藥性:
- 芳香開竅,疏肝理氣:桂花性溫,氣味芳香,能通過嗅覺刺激,起到開竅醒神的功效,同時也能疏肝理氣,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
- 潤肺止咳,清熱解毒:桂花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能緩解因肺燥引起的咳嗽、咽乾等症狀。其清熱解毒的特性,也能輔助治療一些由熱毒引起的疾病。
因此,肥皂方中加入桂花,不僅能增添香氣,更能增強其疏肝理氣、潤肺止咳等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肥皂方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以「肥皂」為基底,外用以治皮膚瑕疵,其主治「粉刺、花斑、雀子斑、黑靨」等,均屬皮膚色素沉著或毛孔阻塞所致;「皮膚燥癢」則與風邪或血燥相關。古代認為,此類病症多由風熱鬱滯、氣血不和或臟腑毒邪上泛於面所致,故方中以清熱、祛風、散結、潤燥為主要方向。
組成與藥理邏輯推論
清潔祛垢:皂角
皂角為古代天然清潔劑,含皂苷可滲透毛孔、溶解油脂,直接清除粉刺污垢,兼能殺蟲止癢。祛風香藥:甘松、山奈、白芷、樟腦
- 甘松、山奈:辛溫芳香,能散風邪、行氣血,改善局部循環,減少色素沉積。
- 白芷:白面要藥,祛風燥濕兼引藥上行,針對面部黑斑。
- 樟腦:穿透力強,可消炎止癢,促進代謝廢物排出。
美白收斂:密陀僧、白附子、楮實子、綠豆粉
- 密陀僧(氧化鉛):古代外用美白劑,能抑制黑色素,但現代已知其毒性。
- 白附子:祛風痰、散結,助淡化斑點。
- 楮實子:潤膚解毒,緩和諸藥刺激性。
- 綠豆粉:清熱解毒、吸附油脂,輔助清潔。
載體輔助:肥皂
肥皂作為基質,能軟化角質、協同藥物滲透,並形成物理清潔作用。
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結合「清潔(皂角、肥皂)、消炎(樟腦、綠豆粉)、美白(密陀僧、白芷)、活血(甘松、山奈)」四類作用:
- 物理層面:透過皂角與肥皂的去污力,直接清除皮脂與角質堆積,改善粉刺。
- 化學層面:芳香藥促進局部循環,密陀僧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減少黑斑形成。
- 中醫理論:以辛溫藥開泄腠理,引風熱外散;佐以涼潤綠豆粉、楮實子制約燥性,適合風熱夾雜膚疾。
此方反映古人「以外治內」思維,將面部問題歸於「風邪鬱表」,故重用祛風藥,並以肥皂為媒介,使藥效深入毛孔。然密陀僧等重金屬成分需審慎評估,現代可考慮替代方案。
傳統服藥法
皂角2錢,甘松2錢,山奈2錢,白芷2錢,密陀僧1錢,白附子1錢,樟腦1錢,楮實子3錢,綠豆粉3錢。
上為細末。用去淨皮弦肥皂1斤,捶勻。
洗擦患處。日久自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的功效,適合於粉刺、花斑、雀子斑等症狀。
- 本方中的中藥均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使用前應諮詢醫生。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其他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肥皂方, 出處:《外科正宗》卷十。 組成:皂角2錢,甘松2錢,山奈2錢,白芷2錢,密陀僧1錢,白附子1錢,樟腦1錢,楮實子3錢,綠豆粉3錢。 主治:紫白癜風。
肥皂方, 出處:《魯府禁方》卷四。 組成:角子糯肥皂1斤12兩(去核),真排草1兩5錢(如鐵線者佳),綠升麻4兩,白及5錢,楮實子2兩半,白芷5錢,砂仁(帶殼)5錢,糯米半升(另研),綠豆5錢(另研),天花粉5錢,白丁香2錢半,杏仁1兩5錢(去皮,研如泥),豬胰子5個(另研),甘菊花5錢,紅棗肉(去皮核)1兩5錢,零陵香5錢,大片腦3錢,藿香3錢,廣木香3兩,宮粉1兩半,梅桂7錢,南桂花1兩半。 主治:去垢,潤肌,駐顔。主治:粉刺,花斑,雀子斑,及面上黑靨、皮膚燥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