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陽湯

HUI Y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三

熱性指數

33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3%
脾經 23%
心經 17%
肝經 15%
胃經 9%
肺經 6%
膽經 3%
腎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回陽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是為了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

乾薑性溫熱,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化濕止嘔的功效。回陽湯常用於治療陽氣虛衰、寒凝血脈所致的四肢厥冷、脈微欲絕、面色蒼白、呼吸微弱等症狀。乾薑能溫補陽氣,驅散寒邪,使陽氣回升,從而緩解患者的寒涼症狀。此外,乾薑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四肢末端的血液供應,增強機體抗寒能力,更有效地恢復患者的元氣。

回陽湯中加入益智仁,主要是基於其溫腎助陽、開竅醒神的功效。

益智仁性溫,味甘,歸腎、脾經。其溫腎助陽之效能,能溫補腎陽,改善陽氣不足導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等症狀。同時,益智仁也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可以改善神志不清、健忘失眠等症狀。

因此,在回陽湯中加入益智仁,不僅能溫補腎陽,同時也能改善患者的意識狀態,達到溫腎開竅、回陽救逆的功效。

回陽湯中加入烏頭,是基於其強烈的回陽救逆之功效。

烏頭性溫熱,入心、肺、脾經,具有溫經散寒、回陽救逆、祛風止痛的功效。在回陽湯中,烏頭主要起到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用於治療陽氣虛衰、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脈微欲絕的危重病症。

此外,烏頭還有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也有輔助療效。因此,烏頭在回陽湯中,可謂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回陽湯中加入青皮,主要原因為其具有下列兩點功效: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青皮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之功。回陽湯多用於陽氣虛衰,寒邪內侵,導致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青皮可疏肝理氣,降逆止嘔,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消化不良及嘔吐症狀。
  2. 行氣活血,溫通經絡:青皮亦有行氣活血之效,可溫通經絡,改善因寒邪阻滯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回陽湯中加入青皮,可加強其溫陽散寒、行氣活血的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回陽湯中使用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回陽救逆: 附子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膀胱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腎、散寒止痛之功效。回陽湯主要用於治療陽氣虛衰、寒凝血脈所致的陽虛證,附子正是其主要的回陽藥,能溫煦陽氣,振奮心陽,恢復人體的正常機能。
  2. 溫補腎陽: 附子能溫補腎陽,對於陽虛所致的腎寒、腰膝冷痛、陽痿遺精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回陽湯的組成中通常也會有其他補腎藥材,與附子配合,加強補腎效果,達到溫陽益腎之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回陽湯」

回陽湯是由五種中藥材組成,分別是附子、乾薑、青皮、益智仁和烏頭。這些中藥材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的功效,可以治療中風、中邪引起的半身癱瘓、手足不靈活、言語困難、口眼歪斜、筋脈攣縮、半身不遂、昏迷不醒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

  2.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3.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青皮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適用於肝鬱氣滯、經痛、跌打損傷等症狀。青皮還可以消積化滯,降氣止痛,常與山楂、神麴、麥芽等同用,以增強消積化滯之功。青皮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悶脹滿、呃逆等氣滯症狀。

  4. 益智仁:具有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的功效。補陽益智仁性溫,味甘,能補充陽氣,增強體質。補氣富含營養,能提供身體所需營養,補充氣血,增強免疫抗疲勞能力。溫裡溫中:益智仁性溫,味甘,入脾、胃、腎經,能溫中散寒,健脾益氣,用於中焦虛寒,食少,多唾及腹痛便溏等證。調經補腎益精,促進腎臟對女性生殖系統的調節作用,改善月經不調的症狀。補腎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於促進腎臟組織的修復和更新,增強腎臟的免疫力和抗疲勞能力,進而保護和補充腎臟的功能。

  5.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總結:

中藥方劑「回陽湯」主要用於治療中風、中邪引起的半身癱瘓、手足不靈活、言語困難、口眼歪斜、筋脈攣縮、半身不遂、昏迷不醒等症狀。回陽湯由附子、乾薑、青皮、益智仁和烏頭五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的功效。中藥材的組成比例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因此在服用前應諮詢中醫師。

傳統服藥法


當歸3錢(泄瀉者去之),白朮3-4錢,附子(制)2-3錢,乾薑(炮)2-3錢,熟地5錢,黃耆(蜜炙)3-4錢或加倍,烏梅3個。
水煎服。加人參2錢更效。若血再不止者,加醋炒五倍子1錢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溫陽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胰臟炎心肌梗塞低血壓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嘔吐胃腸出血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手腳冰冷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多痰顏面神經麻痺噁心反胃大便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回陽湯, 出處:《銀海精微》卷下。 組成:附子、人參、當歸、川芎、赤芍藥、茯苓、五味子、細辛、車前子、甘草。 主治:眼珠淡紅,羞澀難開。

回陽湯, 出處:《會約》卷十一。 組成:當歸3錢(泄瀉者去之),白朮3-4錢,附子(制)2-3錢,乾薑(炮)2-3錢,熟地5錢,黃耆(蜜炙)3-4錢或加倍,烏梅3個。 主治:陰陽將脫,便血大下。

回陽湯, 出處:《外科樞要》卷四。 組成:乾薑(炮)2錢,附子(炮)2錢,人參3錢,白朮3錢,黃耆3錢,當歸2錢,陳皮2錢,甘草(炙)2錢,柴胡5分,升麻5分。 主治:脾腎虛寒,瘡屬純陰,或藥損元氣,不腫痛,不腐潰;或腹痛泄瀉,嘔吐厥逆,或陽脫陷。

回陽湯, 出處:《百一》卷三。 組成:乾薑(炮)1兩,益智仁1兩,大川烏(炮,去皮臍)1兩,青皮半兩,附子1隻7-8錢重者(生用,去皮臍)。 主治:丈夫婦人無問老幼,卒暴風中氣中,左癱右瘓,手足不遂,語言謇澀,口眼歪斜,筋脈攣縮,半身不舉,不省人事。

回陽湯, 出處:《嵩崖尊生》卷十二。 組成:炮附1錢,人參1錢,黃耆1錢,當歸1錢,川芎1錢,茯苓1錢,枸杞1錢,陳皮1錢,萸肉1錢,木香5分,甘草5分,紫草5爭,厚朴5分,蒼朮5分,紅花5分,獨活5分,皂角樹上白皮2錢,煨薑3片。 主治:陰毒不腫不疼,不熱不紅,但堅硬者。

回陽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一。 組成:延胡索(炒)1兩,半夏(切,生薑汁炒黃)1兩,甘遂(醋炒乾)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麻黃(去根節,湯煮去沫,焙)半兩,檳榔1枚,天南星1枚(炮)。 主治:傷寒陰盛,手足厥冷,體寒脈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