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散

DA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三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9%
脾經 19%
肝經 19%
心經 14%
胃經 14%
膀胱經 4%
膽經 4%
肺經 4%
腎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聖散中含有烏頭,原因如下:

  1. 散寒止痛:烏頭性熱,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祛風濕的功效。大聖散常用於治療寒邪客於經絡,導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烏頭的散寒止痛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溫陽補腎:烏頭入腎經,可溫陽補腎,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等症,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大聖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益智仁,這是因為益智仁在中醫理論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與作用。益智仁,學名為“益智”,性味溫和,具有健脾暖胃、固腎止瀉的功效。其主要成分能夠促進消化,強化脾胃的功能,適合用於脾虛導致的食慾不振及腹瀉症狀。此外,益智仁還有助於安神,改善心膽不足導致的失眠與焦慮,與大聖散的其他成分協同作用,有助於整體提升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大聖散通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及中焦不和所引起的相關症狀,因此益智仁的加入能有效地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在調理脾胃及恢復消化功能方面更具針對性和綜合性。這樣的配伍考慮,充分體現了中醫方劑的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的原則。

大聖散中包含乾薑,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助陽化氣: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助陽化氣的功效。它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促進陽氣生髮,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藥效: 乾薑與大聖散中其他藥材,如茯苓、白朮等,共同發揮作用,可以增強藥效。例如,乾薑的溫熱之性可以促進茯苓、白朮等藥材的滲濕利水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聖散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食止痛的功效。大聖散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痛、食積不消等症狀,青皮能疏肝解鬱,促進氣血流通,緩解胃腸脹氣,使胃氣得以通暢。
  2. 行氣止痛:青皮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如胸脅脹痛、胃痛、腹痛等。大聖散中加入青皮,可以增強其行氣止痛的效果,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改善病情。

大聖散中包含茴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因寒氣凝滯引起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2. 行氣止痛,助消化: 茴香中含有揮發油,具有行氣止痛、促進消化等作用。對於胃寒、食積、脘腹脹痛等症狀,茴香可以幫助消化,緩解胃部不適。

因此,大聖散中加入茴香,旨在通過其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行氣止痛和助消化的功效,治療因寒氣凝滯、胃寒、食積等引起的胃腸不適。

主治功效


大聖散:溫中益智,止瀉止痛

中藥方劑「大聖散」,主要成分有:烏頭、益智仁、乾薑、青皮、茴香,主治功效為脾臟虛寒,導致腹瀉不止,腹痛絞痛。以下為各成分的介紹:

烏頭:

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益智仁:

性溫,味甘,歸脾、胃、腎經,具有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的功效。

乾薑:

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青皮:

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茴香:

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總結:

大聖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臟虛寒,導致腹瀉不止,腹痛絞痛。方中烏頭溫經散寒,益智仁補陽補氣,乾薑溫裡溫中,青皮理氣行氣,茴香溫中化濕,諸藥合用,共奏溫中益智,止瀉止痛之效。

傳統服藥法



常服暖子宮,和血氣,悅顏色,退風冷,消除萬病。
上為末。
每日服1錢,空心以熱酒調下。
澤蘭散(《蘇沈良方》卷十)、大聖澤蘭散(《永類鈐方》卷十九)。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宜慎。

相關疾病


腹痛陰道炎肺結核胰臟炎消化不良白帶腹中有鳴叫聲子宮崩漏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麻疹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嘔吐胃腸出血子宮頸炎大腸激擾綜合症

相同名稱方劑


大聖散, 出處:《雞峰》卷十六。 組成:烏賊魚骨。 主治:崩中不止。

大聖散, 出處:《雞峰》卷十。 組成:黃蜀葵(去萼,焙乾)。 主治:吐血、咯血。

大聖散,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川烏頭4兩(生用),益智仁3兩,生乾薑2兩,青皮2兩,茴香2兩。 主治:和陰氣,進飲食。主治:脾元臟冷,滑泄不止,腹痛絞刺。

大聖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二。 組成:川白芷2兩,藁本2兩,川椒2兩,人參2兩,白薑2兩,丹參2兩,白朮2兩,厚朴2兩,石棗2兩,卷柏2兩,茯苓2兩,柏子仁2兩,細辛2兩,桔梗2兩,當歸2兩,白芍藥2兩,川芎2兩,阿膠2兩,石膏2兩,桂心2兩。 主治:五勞七傷。

大聖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四二引《産經》。 組成:白茯苓(去皮)1兩,川芎1兩,麥冬(去心)1兩,黃耆(去蘆,蜜水炙)1兩,當歸(去蘆,酒浸)1兩,木香(不見火)半兩,人參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安養胎氣。主治:妊娠心神忪悸,睡裏多驚,兩脅膨脹,腹滿透臍,急痛,坐卧不寧,氣急迫逼,胎驚。

大聖散,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蘭9分(使嫩者,不用根),白朮3分(米泔浸,切作片子,以麸炒令黃),白芷3分(濕紙裹,煨過),人參3分,川椒1兩(隻取3分紅皮用),厚朴1兩(去皮,薑汁炙),藁本2分,桔梗1兩,白蕪荑7分(揀擇,隻用仁子),阿膠半兩(研,炒令虛,别杵),細辛1兩,丹參3分,肉桂5分(去皮,不見火),生乾地黃1兩半,吳茱萸4分(洗,炒),黃耆3分,川烏頭3分(炮,去皮臍),卷柏4分(不用根),白茯苓1兩,甘草7分(炙),石膏2兩(研細,水飛過),五味子3分,柏子仁1兩(生用),防風1兩,當歸7分,芍藥7分,川芎7分(微炒),乾薑3分(炮),白薇2分(去土)。 主治:常服暖子宮,和血氣,悅顔色,退風冷,消除萬病。主治:婦人子臟虛冷,頻頻墮胎;或子死腹中,疼痛;産後血暈、血癖、血滯、血崩,胎衣不下;傷寒嘔吐,遍身生瘡,經候不調,赤白帶下,咳嗽寒熱。丈夫五勞七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