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芍藥健脾湯

SHAO YAO JIAN PI TANG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胃經 29%
脾經 25%
肺經 25%
腎經 9%
肝經 6%
心經 3%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痢疾,胸中不寬,臟腑虛燥,大渴欲飲,脈來細數。

傳統服藥法

山藥、扁豆、石斛、萎蕤、沙參、白芍、陳皮、白茯、山楂、神曲、花粉。

方劑組成解釋

山藥性甘、平。主治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泄瀉便溏、肺虛喘咳、腎虛遺精、白帶過多、尿頻、虛熱消渴。

白扁豆性甘淡、微溫平。主治健脾和中、消暑化濕。主治暑濕吐瀉、脾虛嘔逆、食少腹瀉、水停消渴、赤白帶下、小兒疳積。

石斛性甘、微寒。主治生津益胃、滋陰清熱、潤肺益腎、明目強腰。主熱病傷津、口幹煩渴、胃陰不足、胃痛幹嘔、肺燥幹咳、虛熱不退、陰傷目暗、腰膝軟弱。

玉竹性甘、平。主治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主燥咳、勞嗽、熱病陰液耗傷之咽幹口渴、內熱消渴、陰虛外感、頭昏眩暈、筋脈攣痛。

沙參性味甘、微苦、微寒。主治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主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痹、津傷口渴。

白芍性苦、酸、微寒。主治平肝止痛、斂陰止汗、養血和營。治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等症。

陳皮性苦、辛、溫。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常用於脾胃氣滯證。具有行氣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可改善寒濕阻中的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噁心嘔吐、腹瀉。

茯苓性甘、淡、平。主治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水腫尿少、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遺精白濁等症。

山楂性甘,微溫,無毒,酸。主治消食積;化滯瘀。用於飲食積滯,脘腹脹痛,泄瀉痢疾,血瘀痛經,閉經,產後腹痛;惡露不盡、瘀血經閉、產後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症。

神麴性甘、辛、溫、無毒。主治健脾和胃、消食調中。治飲食停滯、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產後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

天花粉性味甘微、苦寒。主治清熱生津、養陰、用於熱病津傷口渴、可消腫排膿、常用於癰疽、瘡瘍證、消渴多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芍藥健脾湯, 出處:《醫學傳燈》卷下。 組成:山藥、扁豆、石斛、萎蕤、沙參、白芍、陳皮、白茯、山楂、神曲、花粉。 主治:痢疾,胸中不寬,臟腑虛燥,大渴欲飲,脈來細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祛煩養胃湯

相似度 66%

十味白朮丸

相似度 54%

消食餅

相似度 52%

引陽潛陰湯

相似度 52%

脾腎雙補湯

相似度 52%

消積皂礬丸

相似度 52%

滋生培土丸

相似度 51%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