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脾腎雙補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因為人參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補氣益脾: 人參能補益中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乏力等症狀。
- 補腎益精: 人參同時具有補腎益精的作用,能增強腎氣,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夜尿頻多等症狀。
因此,人參的加入可以同時補益脾腎,達到雙重功效,進一步提升脾腎雙補湯的整體療效。
「脾腎雙補湯」中加入山藥,乃因其性平和,味甘,歸脾、肺、腎經,兼具補脾、補腎、益肺之效。
補脾方面:山藥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補腎方面:山藥能滋腎陰、補腎精,有助於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耳鳴、盜汗等症狀。
因此,山藥作為「脾腎雙補湯」的組成藥材,能有效地補益脾腎,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脾腎雙補湯中加入白扁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和胃: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消暑止瀉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若脾胃虛弱,則運化失常,容易出現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白扁豆能補益脾胃,增強其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症狀。
- 補腎益氣:白扁豆還具有補腎益氣的作用。腎主藏精,精氣充足則體質強健,反之則易感疲乏、腰膝酸軟等症狀。白扁豆能補益腎氣,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腎虛引起的症狀。
因此,白扁豆在脾腎雙補湯中,既能健脾和胃,又能補腎益氣,對於改善脾腎兩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脾腎雙補湯中添加車前子,主要是因為其利水滲濕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腎虛所致的濕氣困阻。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能清熱利濕、滲濕止瀉,對於脾腎虛導致的濕濁內停、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此外,車前子還能潤腸通便,配合其他補脾腎藥物,能更有效地促進體內濕氣排出,達到雙向調節的效果。
脾腎雙補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脾主運化,濕困脾胃,則運化失常,出現腹脹、食慾不振等症。茯苓利水滲濕,能健脾燥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虛症狀。
二、 利水滲濕: 腎主水,腎虛則水濕停滯,可見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茯苓利水滲濕,能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腎虛水腫,進一步補益腎氣。
因此,茯苓在脾腎雙補湯中,既能健脾利濕,又能利水滲濕,有助於整體調理脾腎功能,達到雙補的效果。
脾腎雙補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養血柔肝: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止瀉的功效。脾腎雙補湯多用於脾腎氣虛、氣血不足所致的症狀,白芍可養血柔肝,有助於改善氣血不足,並緩解肝氣不舒導致的腹痛、腹瀉等。
- 收斂止瀉:白芍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固澀脾胃,減少腸道蠕動,緩解脾腎氣虛所致的腹瀉。
綜上,白芍在脾腎雙補湯中發揮著養血柔肝、收斂止瀉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腎氣虛所致的氣血不足、腹痛腹瀉等症狀,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脾腎雙補湯是一個常見的中藥方劑,旨在同時滋養脾和腎,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整體健康。在其組成中,玉竹是一個重要的成分,因為玉竹具有滋陰潤燥、養脾和抗疲勞的功效。玉竹的主要成分包括多糖和生物鹼,這些成分不僅能增強脾胃的運作,還能促進腎臟的健康,從而實現雙補的效果。
此外,玉竹還能有效調節體內的水分平衡,減少因脾腎不足而引起的乾燥現象。因此,對於那些表現出脾虛或腎虛症狀的人來說,玉竹不僅可以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持,還能幫助提升整體的生命活力。總的來說,玉竹在脾腎雙補湯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其滋養效果為方劑帶來了更好的療效,促進了健康的恢復與維持。
脾腎雙補湯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旨在同時補益脾和腎,以調和全身的氣血和水液。方中包含菟蕬子,這是因為菟蕬子具有補腎益精、強壯筋骨的特性,能夠有效調理腎虛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狀。菟蕬子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和氨基酸,對於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有顯著效果。
在中醫理論中,脾主運化,腎主藏精,兩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脾虛則氣血生化無源,腎虛則精氣不足,從而導致整體健康的下降。選用菟蕬子能有效改善腎虛的狀況,增強脾的運化功能,從而達到補益兩髒的目的。此外,菟蕬子的適應症還包括治療腰痛、疲勞、食慾不振等,讓患者在調理脾腎的同時,整體體質也能得到提升。這樣的配伍,不僅充分發揮了藥物的相輔相成之效,還彰顯了中醫方劑的整體思維。
脾腎雙補湯是一個常見的中藥方劑,旨在強化脾腎之功能,以達到補益全身的效果。在其組成中,杜仲是一味重要的藥材。杜仲性味甘、溫,屬於補肝腎的藥物,具有補充腎精、強固筋骨的作用。脾腎雙補湯的主要功效在於調和脾胃、提升消化吸收能力,而杜仲所具有的強健作用,能進一步增強身體的抗疲勞力以及免疫功能。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脾為後天之本,主掌運化水谷精微;腎則為先天之根,主藏精氣。兩者互為支撐,關係密切。若脾虛則無法充分運化食物,而無法滋養腎臟,則腎氣必然受損。杜仲的加入,不僅能補腎,同時也能促進脾的功能,達到更全面的補益效果,尤其適合體虛、腰痠背痛者使用。因此,杜仲在脾腎雙補湯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對於維持身體的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
脾腎雙補湯為調理脾腎兩虛之經典方劑,其組成精妙,地瓜作為一方要藥,實則取其甘溫之性,善於補益脾胃,增強消化吸收功能。地瓜富含膳食纖維與多種維生素,能滋補後天之本,使脾氣健運,生化之源充足,進而固腎益精。在中醫理論中,脾主運化,腎藏精氣,二者相輔相成,地瓜通過補脾而間接助腎,達至脾腎雙補之效。此外,地瓜還具有溫而不燥、補而不滯的特性,適用於脾腎虛弱但又不欲過於滋膩的患者,故在脾腎雙補湯中佔據重要地位,為該方增色不少。
脾腎雙補湯中加入白豆蔻,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和胃,化濕止嘔:白豆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行氣化濕,對於脾胃虛寒、濕阻中焦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二、 芳香醒脾,增進食慾:白豆蔻氣味芳香,能醒脾開胃,增進食慾,有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提高藥效。
因此,白豆蔻在脾腎雙補湯中,不僅能補益脾腎,還兼具健脾和胃、化濕止嘔的功效,使其更全面地改善脾腎虛弱導致的各種症狀。
「脾腎雙補湯」中加入石斛,乃因其藥性平和,兼具滋陰補腎、益胃生津之效。
石斛甘寒,入胃、腎經,能滋養胃陰,生津止渴,並可補益腎精,提高腎氣。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二者相輔相成,脾腎虛弱則氣血不足,身體虛弱。故石斛之加入,可滋補脾腎之陰,改善脾胃功能,並增強腎氣,達到雙補的效果,使整體體質得到改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脾腎雙補湯」介紹
中藥方劑「脾腎雙補湯」的主治功效為:
正文
白扁豆:
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等功效。
白荳蔻:
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
白芍:
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車前子:
性寒涼,味甘,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止咳化痰、降氣、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
杜仲:
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茯苓: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人參:
具有補氣、安神益智、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山藥:
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功效。
石斛:
性微寒,味甘,入胃、肺、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等功效。
菟蕬子:
具有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等功效。
玉竹:
性微寒、味甘,具有養陰潤燥、清熱除煩的效果,可改善陰虛液虧、肺燥咳嗽等症狀。
地瓜:
具有止血、補氣、清熱解毒、補腎、通便、健脾胃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脾腎雙補湯」的主要成分為:人參、山藥、白扁豆、車前子、茯苓、白芍、玉竹、菟蕬子、杜仲、地瓜、白荳蔻、石斛。具有補氣、益腎、健脾、清熱等功效,可治療脾腎兩虛、氣血不足、四肢無力、腰膝酸軟、面色蠟黃、食少便溏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山藥、扁豆、車前子、白茯、白芍、葳蕤子、杜仲、山芋、白寇、石斜。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脾腎的功效,適合脾腎虛弱所致的泄瀉患者使用。但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脾腎雙補湯, 出處:《醫學傳燈》卷七。 組成:人參、山藥、扁豆、車前子、白茯、白芍、葳蕤、菟絲子、杜仲、山芋、白蔻、石斛。 主治:泄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