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散

DI GU P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一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腎經 13%
肺經 13%
胃經 13%
脾經 9%
膽經 9%
心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大腸經 4%
肝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1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地骨皮散

整體功效

滋陰降火,生津止渴。

主治

骨蒸壯熱肌肉減瘦,多困少力,夜多盜汗。

骨蒸壯熱:指陰虛火旺,灼傷津液所致的骨骼疼痛、潮熱、盜汗等症狀。

肌肉減瘦:指肌肉萎縮、消瘦。

多困少力:指疲乏無力,四肢無力。

夜多盜汗:指夜間出汗,醒後汗止。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地骨皮散,治陰虛火旺,骨蒸壯熱,肌肉減瘦,多困少力,夜多盜汗。」

組成

地骨皮15g,秦艽15g,柴胡10g,枳殼10g,知母10g,當歸10g,鱉甲15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傳統服藥法


地骨皮、丹皮、生地、知母、黃芩、金釵石斛、北沙參、鱉甲。
如在春、夏,加陳青蒿1錢,其熱自退。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宜服,陰虛內寒者慎服。

相關疾病


牙齒焦黑肺結核糖尿病瘧疾排尿困難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蕁麻疹猩紅熱麻疹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地骨皮散,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二引《應驗方》。 組成:柴胡4錢,地骨皮3錢,薄荷2錢。 主治:牙齒虛熱,氣毒攻衝,齦肉腫痛,口舌生瘡。

地骨皮散, 出處:《痘疹會通》卷五。 組成:地骨皮、丹皮、生地、知母、黃芩、金钗石斛、北沙參、鱉甲。 主治:麻疹退清之後,虛熱神昏,陰虛血熱者。

地骨皮散, 出處:《片玉心書》卷五。 組成:知母、柴胡、甘草(炙)、地骨皮、赤茯苓、半夏。 主治:小兒肺熱。有時發熱,過時即退,來日依時復發,其狀如瘧。

地骨皮散, 出處:《活幼口議》卷十八。 組成:生乾地黃半兩,真地骨皮1分,細辛1分,五倍子(炒令黑)2錢。 主治:小兒腎疳,齦齶、牙齒肉爛腐臭,鮮血常出。

地骨皮散, 出處:《丹溪心法》卷一。 組成:地骨皮半兩,茯苓半兩,柴胡1兩,黃芩1兩,生地黃1兩,知母1兩,石膏2兩,羌活7錢半,麻黃7錢半。 主治:陽毒火熾發渴,渾身壯熱,無汗,脈長而滑。

地骨皮散, 出處:《博濟》卷一。 組成:地骨皮(水洗)、秦艽(水洗淨)、柴胡(去蘆)、枳殼(去白,麸炒香熟用)、知母(生用)、當歸(去蘆)、鱉甲(去裙襕,醋炙令黃色)各等分。 主治:骨蒸壯熱,肌肉減瘦,多困少力,夜多盜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