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壯熱」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壯熱
證名,指熱勢熾盛之高熱,屬外感熱病之常見證候。其特徵為體溫顯著升高,熱感強烈,多伴隨面赤、煩渴、汗出等陽熱表現。
病因病機
壯熱之成因,主要因外邪侵襲,正邪交爭劇烈所致。《諸病源候論·傷寒挾實壯熱候》云:「傷寒者,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指出寒邪束表,鬱而化熱,可發為壯熱。此外,溫熱病邪(如風溫、暑熱)或疫癘之氣直犯氣分、營血,亦易見熱勢亢盛之象。
臨床分型
-
熱實型
- 病機:陽明經證或腑實熱結,邪熱壅盛。
- 表現:高熱不退,大汗出,煩渴引飲,腹滿便結,糞黃臭穢,舌紅苔黃燥,脈洪大或沉實。
- 相關病證:傷寒陽明病、溫病氣分證。
-
冷實型
- 病機:寒邪內結,或食滯化熱,表裏同病。
- 表現:外見壯熱,內兼脘腹冷痛,嘔吐酸腐,大便溏白酸臭,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滑數。
- 相關病證:傷寒挾實、食積化熱。
相關病證鑑別
- 風溫:初起發熱微惡風,繼而壯熱咳嗽,脈浮數,屬肺衛熱盛。
- 濕溫:身熱不揚,午後熱甚,胸悶苔膩,為濕熱蘊結三焦。
- 中暑:暑熱燔灼,壯熱煩躁,甚則神昏,脈洪芤。
- 瘟疫:疫毒熾盛,壯熱斑疹,傳變迅速,具強烈傳染性。
壯熱為外感病邪正盛之標誌,其辨證須結合兼症、舌脈及病程階段,以明寒熱虛實之性,為臨床清熱、瀉實、透邪等治法提供依據。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