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滋陰降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滋陰降火,中醫治法之一。即治療腎陰[1]虧損而腎火偏亢的方法。症見骨蒸[2]潮熱、兩顴發紅、耳鳴[3]盜汗、咳嗽[4]咯血、吐血[5]、煩熱易飢,舌紅[6]脈數等。立法以滋腎益精為主,佐以知母、黃柏、牡丹皮等以降火堅陰,或輔以山茱萸、煅龍骨、煅牡蠣以固澀腎精。
滋陰降火的古籍記載如下:
《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滋陰降火,治腎陰虛火旺之證。”
《醫學衷中參西錄·滋陰降火》:“滋陰降火,治腎陰虛火旺之證。”
滋陰降火的臨床應用如下:
-
肺陰虛火旺證:症見乾咳少痰,痰中帶血,咽干口燥,潮熱盜汗,顴紅耳赤,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陰降火,方用知母天冬湯加減。
-
肝陰虛火旺證:症見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視物模糊,兩目乾澀,口苦咽干,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弦細數。治宜滋陰降火,方用滋陰潛陽湯加減。
-
腎陰虛火旺證:症見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耳鳴耳聾,視物模糊,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陰降火,方用六味地黃丸加減。
滋陰降火是中醫治療腎陰虛火旺證的常用方法。在臨床應用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辨證施治,方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參考資訊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