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20%
脾經 17%
肝經 11%
腎經 10%
胃經 6%
大腸經 5%
三焦經 2%
肺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補虛飲

整體功效: 補氣養血,斂肺止血

主治: 肺臟因吐血後,四肢虛劣,氣乏無力,手腳振掉,飲食不得。

本方由黃耆、人參、茯神、麥門冬、肉桂、橘皮、當歸、天門冬、甘草、生地黃、五味子等十味中藥組成,具有補氣養血、斂肺止血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肺臟因吐血後,四肢虛劣,氣乏無力,手腳振掉,飲食不得等症狀。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十六:「補虛飲,治肺臟因吐血後,四肢虛劣,氣乏無力,手腳振掉,飲食不得。」
  • 本草正義》卷三十七:「補虛飲,治肺臟因吐血後,四肢虛劣,氣乏無力,手腳振掉,飲食不得。」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中,黃耆、人參、茯神、麥門冬、肉桂、橘皮、當歸、天門冬、甘草、生地黃、五味子等十味中藥均具有補氣養血、斂肺止血的功效。其中,黃耆、人參、茯神、麥門冬、肉桂、橘皮、當歸、天門冬、甘草均具有補氣養血的功效;生地黃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補氣養血、斂肺止血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養血、斂肺止血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
心包炎
低血壓
慢性腎衰竭
梅尼爾氏病
風濕性心臟病
二尖瓣狹窄
高血壓性心臟病
高血壓性腎臟病
心臟衰竭
胃腸出血
多痰
一足或雙足震顫動搖
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補虛飲,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人參1錢,麥門冬1錢,山藥1錢,茯苓8分,茯神8分,半夏7分,黃耆7分,前胡5分,熟地5分,枳殼1分,遠志1分,甘草1分。 主治:七情鬱結,痰隨氣上留陽經,心中怔悸,四肢緩弱,翕然面熱,頭目眩冒,如欲搖動,一切風虛眩暈。

補虛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組成:黃耆(銼,炒)2兩,人參1兩,茯神(去木)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桂(去粗皮)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當歸(炙,銼)1兩,天門冬(去心,焙)1兩,甘草(炙,銼)1兩,熟乾地黃(焙)1兩,五味子(炒)1兩。 主治:肺臟因吐血後,四肢虛劣,氣乏無力,手腳振掉,飲食不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補氣黃耆湯

相似度 80%

補虛助氣飲

相似度 75%

補肺黃耆散

相似度 75%

加減鎮心丹

相似度 72%

降心丹

相似度 72%

麥冬飲

相似度 70%

養心湯

相似度 70%

補勞茯神散

相似度 69%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