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虛助氣飲
BU XU ZHU Q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4%
肺經 20%
脾經 17%
肝經 10%
腎經 9%
大腸經 5%
胃經 4%
膀胱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膽經 1%
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黃耆(銼)2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甘草(炙,銼)1,五味子1兩,芎窮1兩,獨活(去蘆頭)1兩,桂(去粗皮)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1兩半,熟乾地黃(焙)1兩半。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差3片,大棗2枚(去核),煎至8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 黃耆、人參、茯苓、甘草補益脾肺之氣。
- 五味子、川芎、獨活、肉桂、橘皮、麥門冬、當歸、杏仁、生地黃活血散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癰疽後期虛弱時使用,若癰疽未潰破,不宜使用。
- 本方有補氣、養血、活血、散結的功效,若有氣虛、血虛、瘀血等症狀,可根據具體情況加減使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補虛助氣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 組成:黃耆(銼)2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銼)1兩,五味子1兩,川芎1兩,獨活(去蘆頭)1兩,桂(去粗皮)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1兩半,熟乾地黃(焙)1兩半。 主治:諸癰疽疏轉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