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湯

ZI YI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九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肝經 19%
脾經 15%
肺經 15%
腎經 13%
胃經 11%
心包經 2%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滋陰湯中包含熟地黃,乃因熟地黃具滋陰補血之效,與方劑滋陰補血的功效相符。熟地黃為地黃經炮製而成,其性溫和,較生地黃溫燥,更適合用於陰虛火旺之證。

熟地黃能滋養陰血,改善陰虛所致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盜汗等症狀,同時可補血益氣,緩解氣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因此,熟地黃在滋陰湯中起著重要的滋陰補血作用,有助於恢復人體陰陽平衡,達到治療目的。

滋陰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補腎:山藥性平味甘,歸脾、肺、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健脾益肺之功效。滋陰湯多用於陰虛火旺、津液不足等症,而山藥能補益腎陰,並協同其他藥材滋陰降火,改善陰虛症狀。
  2. 健脾益氣:山藥亦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藥材更易於吸收,提高藥效。對於陰虛患者常伴隨的脾胃虛弱,山藥可起到輔助作用,促進身體恢復。

滋陰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麥門冬味甘,性微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對於陰虛肺燥,津液不足所導致的咳嗽、口渴、咽乾等症狀,麥門冬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清熱除煩:麥門冬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清熱除煩功效,可以緩解因陰虛火旺而導致的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等症狀。

因此,滋陰湯中加入麥門冬,可以有效地滋陰潤肺、清熱除煩,達到整體的滋陰效果。

滋陰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補血滋陰: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滋陰、調經止痛之效。滋陰湯多用於陰虛血少、氣血不足所致的症狀,而當歸的補血滋陰作用,能有效改善陰虛體質,緩解症狀。

二、調和藥性:滋陰湯中常配伍其他藥物,例如生地、麥冬、玄參等,這些藥物多偏涼性,而當歸的溫性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使藥效更溫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滋陰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養血柔肝: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滋陰湯多用於陰虛內熱、肝血不足所致的症狀,白芍可補益肝血,緩解肝陰不足導致的頭暈目眩、口乾舌燥等症狀。
  2. 調和藥性:白芍性微寒,可緩解其他藥材的燥熱之性,避免滋陰藥物過於寒涼,影響整體藥效。同時,白芍與其他藥材配合,能起到相輔相成、協同增效的作用,提升滋陰湯的整體療效。

滋陰湯中添加甘草,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滋陰湯多以滋陰清熱為目的,藥性偏寒涼,甘草可緩解其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過於寒涼損傷脾胃。
  2. 增強療效:甘草能補氣益脾,有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藥物吸收和藥效發揮。此外,甘草還具有解毒、抗炎等作用,有助於減輕疾病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滋陰湯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潤燥止渴:阿膠性溫,味甘,入肺、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渴、固澀止汗的功效。滋陰湯以滋陰補虛為目的,阿膠的加入能有效補充陰血,改善因陰虛所導致的口燥咽乾、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
  2. 增強療效,相輔相成:滋陰湯中其他藥材如生地黃、麥冬、玄參等,皆具滋陰功效。阿膠的加入,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滋陰補血的療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滋陰湯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利濕,寧心安神: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其性利水滲濕,可健脾胃,利水消腫,並能寧心安神,有助於滋陰湯整體作用的發揮。
  2. 輔助滋陰,協調陰陽:滋陰湯以滋陰養血為主,茯苓可幫助利水滲濕,減輕體內濕氣,有助於滋陰藥物的吸收和利用,避免滋陰過於,導致陰寒凝滯。同時,茯苓可調節脾胃運化,使氣血運行順暢,進一步促進陰陽平衡,增強滋陰效果。

滋陰湯為中醫常用處方之一,用於治療因腎陰不足導致的諸多症狀,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在滋陰湯的組成中,杜仲作為一味重要藥材,其主要功效為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根據中醫理論,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腎陰則是人體陰液的根本,能滋潤臟腑、骨骼及腦髓。杜仲性溫而不燥,味甘微辛,歸肝腎經,能夠有效地滋補腎陰,增強體質。

此外,杜仲還具有很好的安胎作用,對於婦女因腎虛所致的腰痛、胎動不安等症有良好療效。在滋陰湯中加入杜仲,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滋補腎陰的作用,並進一步增強整體方劑的功效。因此,杜仲不僅能夠增強滋陰湯對腎陰虧損的治療效果,還能夠通過補益肝腎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對於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滋陰湯中加入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丹參味苦、微寒,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的功效。滋陰湯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心煩失眠、口乾舌燥等症狀,而丹參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陰虛內熱的改善。
  2. 清心安神,改善心神不寧:丹參還能清心安神,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滋陰湯常用於治療心陰不足、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丹參的加入能增強滋陰湯的安神效果,使患者更快恢復安寧。

主治功效


滋陰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熟地黃、山藥、麥門冬、當歸、白芍、甘草、阿膠、茯苓、杜仲、丹參等,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潤燥、益氣安神的作用,主治肝腎陰虛,經常出血,背部疼痛、咽喉乾燥,咳嗽、大便短澀,疲倦無力、遺精。

熟地黃:
性味甘、微苦、澀,歸肝、腎經。具有補血益精、滋陰涼血、清熱生津、補腎填精的作用。

山藥:
性味甘、微苦、澀,歸脾、肺、腎經。具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滋陰補腎的作用。

麥門冬:
性味甘、微苦,歸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當歸:
性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活血化瘀、益氣生津的作用。

白芍:
性味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的作用。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阿膠:
性味甘、平,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茯苓:
性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

杜仲:
性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補腎的作用。

丹參:
性味苦、微寒,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的作用。

總結: 滋陰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潤燥、益氣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肝腎陰虛,經常出血,背部疼痛、咽喉乾燥,咳嗽、大便短澀,疲倦無力、遺精等症狀。在使用滋陰湯時,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以確保安全和有效。

傳統服藥法


黨參15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玄參9克,丹參9克,茯苓9克,遠志9克,桔梗9克,當歸9克,天冬9克,麥冬(去心)9克,炒棗仁9克,柏子仁9克,半夏9克,枳實9克,陳皮9克,竹茹9克,炙甘草9克,五味子6-9克,生薑3片,大棗2枚,朱砂1.5克。
滋陰補血,瀉火除痰。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滋陰湯具有滋陰補腎、養血潤燥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等副作用。

相關疾病


咳血遺精經常疲勞想睡貧血心絞痛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湯, 出處:《會約》卷九。 組成:熟地2錢,山藥1錢5分,麥冬(去心,微炒)8分,當歸(酒洗,去尾)1錢3分,白芍(酒炒)1錢,甘草(炙)6分,阿膠(蛤粉炒)1錢,茯苓1錢,杜仲(淡鹽水炒)1錢,丹參1錢3分。 主治:肝腎虛弱,不時失血,背痛咽乾,咳嗽便短,倦怠遺精。

滋陰湯, 出處:《中醫治療精神病》。 組成:黨參15g,生地12g,熟地12g,玄參9g,丹參9g,茯苓9g,遠志9g,桔梗9g,當歸9g,天冬9g,麥冬(去心)9g,炒棗仁9g,柏子仁9g,半夏9g,枳實9g,陳皮9g,竹茹9g,炙甘草9g,五味子6-9g,生薑3片,大棗2枚,朱砂1.5g。 主治:滋陰補血,瀉火除痰。主治:癲病日久,血虛痰熱,心悸驚恐,神志恍惚,穢潔不知,語無倫次,神乏體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