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湯

ZI YI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九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肝經 19%
脾經 15%
肺經 15%
腎經 13%
胃經 11%
心包經 2%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滋陰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熟地黃、山藥、麥門冬、當歸、白芍、甘草、阿膠、茯苓、杜仲、丹參等,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潤燥、益氣安神的作用,主治肝腎陰虛,經常出血,背部疼痛、咽喉乾燥,咳嗽、大便短澀,疲倦無力、遺精。

熟地黃:
性味甘、微苦、澀,歸肝、腎經。具有補血益精、滋陰涼血、清熱生津、補腎填精的作用。

山藥:
性味甘、微苦、澀,歸脾、肺、腎經。具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滋陰補腎的作用。

麥門冬:
性味甘、微苦,歸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當歸:
性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活血化瘀、益氣生津的作用。

白芍:
性味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的作用。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阿膠:
性味甘、平,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茯苓:
性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

杜仲:
性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補腎的作用。

丹參:
性味苦、微寒,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的作用。

總結: 滋陰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潤燥、益氣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肝腎陰虛,經常出血,背部疼痛、咽喉乾燥,咳嗽、大便短澀,疲倦無力、遺精等症狀。在使用滋陰湯時,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以確保安全和有效。

傳統服藥法


黨參15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玄參9克,丹參9克,茯苓9克,遠志9克,桔梗9克,當歸9克,天冬9克,麥冬(去心)9克,炒棗仁9克,柏子仁9克,半夏9克,枳實9克,陳皮9克,竹茹9克,炙甘草9克,五味子6-9克,生薑3片,大棗2枚,朱砂1.5克。
滋陰補血,瀉火除痰。

方劑組成解釋


滋陰湯中的熟地黃、山藥、麥門冬、當歸、白芍、甘草、阿膠、茯苓、杜仲、丹參等中藥均具有滋陰補腎、養血潤燥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肝腎虛弱、不時失血、背痛咽乾、咳嗽便短、倦怠遺精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滋陰湯具有滋陰補腎、養血潤燥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等副作用。

相關疾病


咳血遺精經常疲勞想睡貧血心絞痛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湯, 出處:《會約》卷九。 組成:熟地2錢,山藥1錢5分,麥冬(去心,微炒)8分,當歸(酒洗,去尾)1錢3分,白芍(酒炒)1錢,甘草(炙)6分,阿膠(蛤粉炒)1錢,茯苓1錢,杜仲(淡鹽水炒)1錢,丹參1錢3分。 主治:肝腎虛弱,不時失血,背痛咽乾,咳嗽便短,倦怠遺精。

滋陰湯, 出處:《中醫治療精神病》。 組成:黨參15g,生地12g,熟地12g,玄參9g,丹參9g,茯苓9g,遠志9g,桔梗9g,當歸9g,天冬9g,麥冬(去心)9g,炒棗仁9g,柏子仁9g,半夏9g,枳實9g,陳皮9g,竹茹9g,炙甘草9g,五味子6-9g,生薑3片,大棗2枚,朱砂1.5g。 主治:滋陰補血,瀉火除痰。主治:癲病日久,血虛痰熱,心悸驚恐,神志恍惚,穢潔不知,語無倫次,神乏體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