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性味辛、性微溫。主治發汗解暑、行水散濕、溫胃調中。治夏月感寒飲冷、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胸痞腹痛、嘔吐腹瀉、水腫、腳氣。
白扁豆性甘淡、微溫平。主治健脾和中、消暑化濕。主治暑濕吐瀉、脾虛嘔逆、食少腹瀉、水停消渴、赤白帶下、小兒疳積。
厚朴性苦、辛、溫。主治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用於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檳榔性味苦、辛、溫。主治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用於絛蟲、蛔蟲、薑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裡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
黃連性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加味香薷飲, 出處:《醫學集成》卷三。 組成:香薷、厚朴、黃連、滑石、甘草。 主治:霍亂飲冷。
加味香薷飲, 出處:《幼科直言》卷四。 組成:香薷、厚朴(炒)、白扁豆、甘草、柴胡、陳皮、川貝母。 主治:瘧疾在盛暑伏天,唇紅煩躁作渴,有暑有食者。
加味香薷飲, 出處:《幼科直言》卷四。 組成:香薷、山楂肉、枳實、豬苓、陳皮、甘草、白扁豆(炒)、厚朴(炒)。 主治:中暑,兼腹痛,惡心,泄瀉,有食者。
加味香薷飲, 出處:《濟生》卷一。 組成:香薷半斤,扁豆4兩,厚朴(薑制炒)6兩,檳榔2兩,川黃連(去須)3兩。 主治:伏暑傷冷,霍亂轉筋,煩渴,心腹撮痛,吐利交作,四肢厥冷;及伏暑成瘧,煩悶多渴,微微振寒,寒罷大熱,小便黃赤,背寒面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