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香薷飲」中包含「香薷」,是因為香薷具有疏風解表、化濕解暑的功效。
香薷辛溫,善於發散表邪,尤其對風寒濕邪引起的感冒、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此外,香薷還能利水消腫,對於暑濕困脾導致的腹脹、嘔吐、泄瀉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在「加味香薷飲」中加入香薷,可以增強其疏風解表、化濕解暑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感冒、暑濕困脾等症狀。
加味香薷飲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健脾化濕:白扁豆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健脾化濕、消暑止瀉的功效。香薷飲本身以解暑化濕為主,加入白扁豆可加強其清熱解毒作用,並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暑濕所致的脾胃不和、食慾不振等症狀。
-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白扁豆與香薷飲中其他藥材如香薷、佩蘭等,具有協同作用。白扁豆可協助其他藥材疏散暑濕,並改善脾胃功能,進一步提升藥效,達到更好的療效。
加味香薷飲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厚朴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肺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香薷飲主要用於治療暑濕感冒,但患者常伴有胸悶氣短、嘔吐等症狀,厚朴加入後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使療效更佳。
- 燥濕化痰,寬胸散結:厚朴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配合香薷、佩蘭等藥物,更有效地祛除暑濕之邪,並改善患者胸悶、呼吸不暢等症狀。此外,厚朴還有寬胸散結的作用,可促進痰液排出,使患者更快恢復。
加味香薷飲中包含檳榔,主要原因如下:
- 燥濕化痰止嘔: 檳榔性溫,入脾、胃經,具燥濕化痰止嘔之效。香薷飲主治暑濕感冒,伴隨惡寒發熱、頭痛、嘔吐等症狀。檳榔的加入有助於燥濕化痰,緩解嘔吐,改善暑濕內蘊之症。
- 行氣消食止痛: 檳榔亦能行氣消食、止痛。暑濕阻滯脾胃,易導致消化不良,腹痛、腹脹等。檳榔加入方中,有助於行氣消食,緩解胃腸不適,改善脾胃功能。
總而言之,檳榔的加入,增強了加味香薷飲燥濕化痰止嘔、行氣消食止痛之效,有助於更全面地治療暑濕感冒,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加味香薷飲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瀉火止痢: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痢的功效。香薷飲本身擅長治療暑濕感冒,而黃連可進一步清除體內熱毒,防止暑熱蘊積化火,導致腹瀉、嘔吐等症狀。
- 緩解脾胃濕熱: 暑濕感冒常伴有脾胃濕熱,表現為口苦、口粘、腹脹、納呆等症狀。黃連能清熱燥濕,有效緩解脾胃濕熱,促進消化功能恢復。
因此,加味香薷飲中加入黃連,不僅能增強清熱解暑功效,還能有效改善脾胃濕熱,使治療更全面、效果更佳。
主治功效
加味香薷飲主治功效分析
加味香薷飲是中醫常用於治療暑病的方劑,其組成與功效如下:
- 香薷: 發汗解表、化濕和中
- 白扁豆: 健脾消食、利水
- 厚朴: 行氣除濕、止咳平喘
- 檳榔: 殺蟲、下氣、消積、通便
- 黃連: 清熱燥濕、涼血解毒
從古文記載來看,加味香薷飲主要應用於以下幾種情況:
1. 暑濕夾食
《幼科指南》中記載:「若傷暑夾食,必惡食多吐瀉,以加味香薷飲治之最靈也。」 這裡指出加味香薷飲適用於暑濕兼有飲食積滯的情況,患者表現為厭食、嘔吐、腹瀉等症狀。
治療原理:
- 香薷、厚朴、白扁豆:化濕和中,調理脾胃功能,改善吐瀉症狀。
- 檳榔:消積導滯,促進消化,解決因飲食積滯引起的問題。
- 黃連:清熱燥濕,針對暑濕之邪。
2. 暑風
《幼科指南》提到:「暑風者,手足抽搐,狀似驚風者也。由暑熱攻肝,內傷風病。其證煩渴有汗,身熱,二便黃紅。先用加味香薷飲疏其風,繼用玉露散清其熱,暑熱一解,而搐自寧矣。」 此處說明加味香薷飲可用於暑熱引動肝風,出現類似驚風症狀的情況,患者表現為手足抽搐、煩躁口渴、身熱、大小便黃赤等。
治療原理:
- 香薷、羌活:疏散風邪,解表透邪,減輕暑熱對體表的影響。
- 厚朴、黃連:清熱燥濕,緩解暑熱內蘊的症狀。
- 白扁豆:健脾化濕,從根本上改善體質,防止暑濕復發。
3. 暑瘧
《症因脈治》記載:「加味香薷飲,治暑濕之瘧。」《濟生方》也指出:「治伏暑成瘧,煩悶多渴,微微振寒,寒罷大熱,小便黃赤,或背寒面垢。」 這些文獻說明加味香薷飲可用於治療暑濕引起的瘧疾,症見煩悶、多汗、口渴、發熱、寒戰、小便黃赤等。
治療原理:
- 香薷、厚朴:發散表邪,化濕和中,針對暑濕之邪。
- 黃連:清熱燥濕,解毒,緩解瘧疾的熱象。
- 檳榔:下氣、通便,有助於邪氣的排出。
- 白扁豆:健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康復。
4. 暑厥
《增訂通俗傷寒論》提到:「暑穢初起,壯熱面紅,目赤上視,齘齒弄舌,手足瘛瘲,神識昏迷,四肢厥逆,二便不通,或瀉不爽,此葉天士所謂熱氣閉塞,孔竅昏迷若驚,是為暑厥也。凡暑兼風寒者,苔白微黃,脈左浮緊,右浮滑,指紋浮紅帶青,或兼淡紫,無汗,宜用加味香薷飲。」 這段文字描述了暑厥的症狀,並指出加味香薷飲可用於治療暑兼風寒引起的暑厥。
治療原理:
- 香薷、羌活、厚朴:發散風寒,解表透邪,改善因風寒閉表引起的無汗、壯熱等症狀。
- 黃連、扁豆:清熱化濕,調理脾胃,緩解暑熱內蘊及脾胃功能失調的症狀。
5. 其他暑病症狀
多篇古籍中還提到加味香薷飲可用於治療多種暑病相關症狀,例如:
- 霍亂吐瀉:《嚴氏濟生方》記載:「治夏月伏暑,霍亂,吐利不止,煩悶多渴。」
- 眩暈煩悶:《嚴氏濟生方》記載:「治中暑眩暈,煩悶不蘇。」
- 寒嗽:《濟陽綱目》記載:「加味香薷飲,治感暑而嗽。」
治療原理:
- 香薷、厚朴:化濕和中,止嘔止瀉,改善霍亂吐瀉的症狀。
- 黃連:清熱燥濕,緩解暑熱引起的眩暈、煩悶等症狀。
- 五味子:收斂肺氣,止咳,針對暑熱傷肺引起的咳嗽。
總結
綜上所述,加味香薷飲以香薷為君藥,發汗解表,化濕和中,配伍白扁豆健脾化濕,厚朴行氣除濕,黃連清熱燥濕,檳榔消積導滯。全方共奏發汗解表、化濕和中、清熱解毒之功。
加味香薷飲的應用廣泛,主要針對暑濕病邪,尤其適用於暑濕夾食、暑風、暑瘧、暑厥等症狀。其治療原理是通過發散表邪、化濕和中、清熱解毒等作用,調節機體功能,祛除暑濕之邪,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醫家對於加味香薷飲的具體組成略有差異,例如有的方劑中加入了羌活、豬苓、甘草、枳實、陳皮、山楂等藥物,以增強其疏風、利水、消食等功效。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辨證施治,靈活加減藥物,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香薷、 厚朴、 黃連、 滑石、 甘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暑濕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嘔吐、腹瀉、腹痛、四肢厥冷等症。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香薷飲, 出處:《醫學集成》卷三。 組成:香薷、厚朴、黃連、滑石、甘草。 主治:霍亂飲冷。
加味香薷飲, 出處:《幼科直言》卷四。 組成:香薷、厚朴(炒)、白扁豆、甘草、柴胡、陳皮、川貝母。 主治:瘧疾在盛暑伏天,唇紅煩躁作渴,有暑有食者。
加味香薷飲, 出處:《幼科直言》卷四。 組成:香薷、山楂肉、枳實、豬苓、陳皮、甘草、白扁豆(炒)、厚朴(炒)。 主治:中暑,兼腹痛,惡心,泄瀉,有食者。
加味香薷飲, 出處:《濟生》卷一。 組成:香薷半斤,扁豆4兩,厚朴(薑制炒)6兩,檳榔2兩,川黃連(去須)3兩。 主治:伏暑傷冷,霍亂轉筋,煩渴,心腹撮痛,吐利交作,四肢厥冷;及伏暑成瘧,煩悶多渴,微微振寒,寒罷大熱,小便黃赤,背寒面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