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經驗祛濕煮酒方

JING YAN QU SHI ZHU JIU FANG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肝經 20%
脾經 14%
膀胱經 13%
肺經 13%
腎經 10%
心經 9%
膽經 5%
胃經 5%
大腸經 3%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風濕相搏,遍身手足疼痛者。

傳統服藥法

川芎5錢,威靈仙5錢,荊芥5錢,麻黃5錢,防風5錢,天麻5錢,青木香5錢,金毛狗脊5錢,羌活5錢,獨活5錢,枳殼5錢,川烏4錢,草烏4錢,蒼朮5錢,陳皮5錢,川當歸5錢。
上(口父)咀,用好頭酒五壺,將藥用絹袋懸於壇口,再用重紙裹壇口,再用面糊密糊,勿令泄氣,用文武火煮熟。
每服5盞為度。

方劑組成解釋

川芎性味辛、溫。主治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症。

威靈仙性味辛、鹹、微苦、溫、小毒。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常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荊芥性味辛、微苦、性微濕。主治祛風解表、透疹止癢、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産後血暈、癰腫、瘡疥、瘰癧。

麻黃性辛微苦溫。主治宣肺氣、散風寒、發汗解表、平喘止咳、利水消腫。可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痛、頭痛鼻塞、咳嗽氣喘、風疹瘙癢...等等。

防風性味辛、甘、性微溫。主治袪風解表、除濕、解痙、止癢、止瀉、止血。用於感冒頭痛、風疹瘙癢、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骨節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風疹瘙癢等症。

天麻性甘、辛、平、無毒。主治息風止痙、平肝陽、祛風通絡。主急慢驚風、抽搐拘攣、眩暈、頭痛、半身不遂、肢麻、風濕痹痛。

木香性辛味辛、苦、溫。主治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泄瀉腹痛。

狗脊性苦、甘、溫。主治風濕痹痛、腰膝酸軟、下肢無力、尿頻、遺尿、白帶過多。外敷金瘡止血、補肝腎、補肝腎利關節。

羌活性辛、苦、溫。主治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主治感冒風寒、頭痛無汗、風寒濕痹、項強筋急、骨節酸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

獨活性味苦、辛、性微濕。主治祛風濕、止痹痛、解表。用於風寒濕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散寒、手腳攣痛、慢性氣管炎、頭痛、齒痛等症。

枳殼性苦、酸、微寒。主治理氣寬中、行滯消脹。 用於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

烏頭性辛、苦、熱、大毒。主治祛寒濕、散風邪、溫經、止痛、治風寒濕痺、歷節風痛、四肢拘攣、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頭風頭痛、寒疝作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陰疽腫毒、麻醉止痛。

蒼朮性味辛、苦、溫。主治健脾、燥濕、解鬱、闢穢。治濕盛困脾、倦怠嗜臥、脘痞腹脹、食慾不振、嘔吐、泄瀉、痢疾、瘧疾、痰飲、水腫、時氣感冒、風寒濕痺、足痿、夜盲。

陳皮性苦、辛、溫。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常用於脾胃氣滯證。具有行氣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可改善寒濕阻中的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噁心嘔吐、腹瀉。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經驗祛濕煮酒方, 出處:《直指附遺》卷三。 組成:川芎5錢,威靈仙5錢,荊芥5錢,麻黃5錢,防風5錢,天麻5錢,青木香5錢,金毛狗脊5錢,羌活5錢,獨活5錢,枳殼5錢,川烏4錢,草烏4錢,蒼朮5錢,陳皮5錢,川當歸5錢。 主治:風濕相搏,遍身手足疼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靈應癒風丹

相似度 70%

武當救世丸

相似度 64%

立應绀珠丹

相似度 62%

保安萬靈丹

相似度 62%

磨風丸

相似度 62%

癒風丹

相似度 62%

金棗丹

相似度 61%

十龍換骨丹

相似度 61%

菩提萬應丸

相似度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