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救苦膏」方劑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牛膝性溫,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瘀血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川牛膝能有效改善血流,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 引藥入腎,祛風除濕: 川牛膝入腎經,能引藥入腎,加強藥物治療腎臟疾病的療效。同時,川牛膝亦有祛風除濕的作用,對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等症狀,可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救苦膏」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散寒止痛:白芷性溫,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寒邪入侵所致的疼痛,如風寒感冒、頭痛、牙痛等。
- 消腫生肌:白芷有消腫生肌之效,可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燒傷、燙傷等引起的皮膚損傷有幫助。
因此,白芷在「救苦膏」中,既能緩解疼痛,又能促進傷口癒合,起到雙重作用。
救苦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常用於緩解疼痛與治療皮膚疾病。在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鉛朱),這是一種礦物藥材,古代中醫認為其具有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效果。鉛丹中的成分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從而達到療效。
然而,現代醫學對於鉛丹的使用持謹慎態度。因為鉛丹含有鉛元素,長期接觸或攝入會對人體造成中毒,影響神經系統和其他重要功能。因此,在現代中醫藥物的開發與使用中,逐漸淘汰鉛丹的用法,取而代之的是更安全有效的藥材。
總體而言,雖然鉛丹在古代中醫中具備一定的療效,但因其潛在的危害性,使得現代中醫在方劑組成上應更加重視安全性與有效性,避免使用有害成分。
救苦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救苦膏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乳香的加入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二、 引藥入絡,促進藥效: 乳香具有一定的通絡作用,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增強藥效。救苦膏中常含有其他具有消腫止痛、生肌止血等功效的藥材,乳香的加入能促進這些藥物的吸收和發揮作用,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救苦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救苦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等,當歸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 補血益氣,促進癒合:當歸能補血養血,促進造血功能,改善貧血,有利於傷口癒合。救苦膏中加入當歸,可以補充因外傷損失的血氣,促進傷口修復,加速癒合。
總之,當歸在救苦膏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益氣、促進癒合等多重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救苦膏」方劑中含有「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生肌: 沒藥性溫,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生肌之效。救苦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瘡瘍腫痛等症,沒藥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有助於消腫止痛,生肌止血。
- 消炎止痛: 沒藥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傷口感染,減輕疼痛。在救苦膏中,沒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能有效控制炎症反應,減輕患者的痛苦,促進傷口快速癒合。
救苦膏中包含白蘞,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白蘞味甘性寒,入肺、胃經,能清熱解毒,尤其針對肺熱、胃熱引起之咳嗽、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效。救苦膏常用於治療疔瘡、癰腫、癤腫、燙傷等外傷感染,而白蘞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幫助消炎殺菌,促進傷口癒合。
- 消腫止痛:白蘞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幫助緩解傷口周圍的紅腫疼痛,並促進組織修復。這對救苦膏治療外傷感染,以及消腫止痛,減輕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意義。
「救苦膏」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基於其以下特性:
- 清熱化痰: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對於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川貝母可有效緩解。
- 潤肺止咳:川貝母能滋潤肺燥,緩解肺部炎症,進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對於燥咳、乾咳等症狀,川貝母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川貝母在「救苦膏」中,能夠有效緩解肺部炎症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起到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作用。
救苦膏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利濕,清熱解毒: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清熱解毒之功效。救苦膏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而茯苓能健脾利濕,有助於祛除濕熱,促進瘡瘍的消退。
- 利水滲濕,消腫止痛: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能將體內積聚的濕熱排出體外,並能消腫止痛,緩解瘡瘍腫痛的症狀。這對於救苦膏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具有重要的意義。
茯苓在救苦膏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地發揮其健脾利濕、清熱解毒、利水滲濕、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使其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救苦膏中加入槐角,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槐角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對於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症狀,槐角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化瘀:槐角還具有一定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對於外傷導致的瘀血腫痛,槐角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救苦膏中加入槐角,可發揮其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症狀。
「救苦膏」中含有烏頭,主要是因為烏頭具有強烈的祛風止痛功效。烏頭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其藥性可散寒止痛、祛風除濕,對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烏頭的藥性強勁,因此在方劑中必須和其他藥材搭配使用,以減輕其毒性並增強藥效。例如,救苦膏中可能還會包含其他具有溫通經絡、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以協同烏頭發揮作用,達到治病救苦的目的。
救苦膏中加入杏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救苦膏主要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杏仁的潤肺止咳作用可以輔助其他藥材,加強療效。
- 疏通經絡: 杏仁還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可以幫助藥物更好地滲透到患處,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救苦膏中常配伍其他具有通絡活血作用的藥材,杏仁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增強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救苦膏 」
組成:
川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鉛丹:散腐肉之結,清腐肉之熱。
乳香: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沒藥: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
白蘞:清熱解毒、解毒、清熱瀉火、化腐生肌、散結、活絡止痛、斂瘡。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槐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益氣補血、明目。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
主治功效:
去除一切風濕疼痛。
沒有名稱的腫毒。
死胎不下。
總結:
救苦膏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等功效,可治療各種風濕疼痛、腫毒、死胎不下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生薑1斤,大蒜頭1斤,槐枝(向陽者)1斤,蔥白半斤,花椒(去目)2兩,黃丹(水飛淨)2斤。
消腫定痛。癰疽初起即消,巳成即潰,巳潰即斂。
上用麻油4斤,文武火熬枯,濾去滓,再熱,以桃、柳枝不住手攪,至滴水成珠,再下飛丹攪勻,候冷取起,攤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救苦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五。 組成:川牛膝5錢,白芷5錢,黃丹5錢,乳香5錢,當歸1兩,沒藥1兩,白蘞2兩,貝母2兩,茯苓2兩,槐角2兩,川烏2兩,杏仁(去皮尖)2兩。 主治:一切風濕疼痛,無名腫毒,死胎不下。
救苦膏, 出處:《瘍醫大全》卷七。 組成: 救苦膏(《瘍醫大全》卷七。)出處:《瘍醫大全》卷七。組成:生薑1斤,大蒜頭1斤,槐枝(向陽者)1斤,蔥白半斤,花椒(去目)2兩,黃丹(水飛淨)2斤。主治:消腫定痛。癰疽初起即消,巳成即潰,巳潰即斂。 。 主治:消腫定痛。癰疽初起即消,巳成即潰,巳潰即斂。
救苦膏,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大黃2兩,花粉7錢,牙皂8錢,蓖麻子2兩,全蠍7錢,枳殼8錢,生地黃1兩,桃仁7錢,白芷8錢,草烏1兩,五倍子7錢,莪朮1兩,羌活8錢,麻黃8錢,肉桂8錢,紅大戟8錢,香附7錢,厚朴7錢,穿山甲7錢,蛇蛻5錢,當歸1兩5錢,甘遂2兩,木鱉子2兩,川烏1兩,三棱1兩,巴豆8錢,黃柏8錢,芫花7錢,杏仁7錢,防風7錢,獨活7錢,檳榔7錢,細辛7錢,玄參7錢,黃連5錢,蜈蚣10條。 主治:解毒,散風,活血。主治:風寒濕痹,腰腿作痛,筋骨麻木,四肢不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症瘕積聚,肚腹疼痛;女子經血不調,赤白帶下;膨悶脹飽,水臌癰疽,對口,無名腫毒。
救苦膏,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四引《經驗秘方》。 組成:川烏3錢(生用,勿火),香白芷2錢,川牛膝5錢(焙),當歸1兩(焙),黃丹半兩(飛過),貝母2錢,磈潤(即桃脂)1錢,白蘞2錢,白及2錢(焙),沒藥7錢,乳香5錢(茗葉1片,將藥放在葉上,用慢火慢焙乾),杏仁3兩(用熱湯泡去皮尖),瀝青半兩,香油半盞,白膠香3兩(入鐵器,于火上熬數沸,放入冷水中)。 主治:順氣發風,活血脈,壯筋骨。主治:男子、婦人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癰疽發背,疔腫惡瘡,巳末成膿,疼痛不止,打撲損傷;蛇虎犬咬,刀斧、湯燙傷,杖瘡;及風寒濕痛,咳嗽喘急,痰涎壅盛,心脾疼痛,赤白痢疾,臟寒泄瀉,眼目赤障,耳鳴頭痛;牙痛,瘰癧,鶴膝,及婦人生産死胎,胞衣不下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