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肝經 21%
脾經 20%
肺經 10%
腎經 9%
胃經 8%
膽經 4%
心包經 2%
大腸經 0%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神效血竭膏

整體功效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主治

癰疽發背、一切惡瘡,不問年月深淺;及軟癤成膿,蛇、虎、犬、蠍、湯火、刀斧損傷,破傷風並傷折內損,及婦人血勞。

本方由白芷、白蘞、川芎、蜂蠟、甘草、當歸、丁香、蟾蜍、木鱉子、鉛丹、血餘炭、杏仁、沒藥、乳香、血竭等中藥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癰疽、發背、一切惡瘡,不問年月深淺;及軟癤成膿,蛇、虎、犬、蠍、湯火、刀斧損傷,破傷風並傷折內損,及婦人血勞。

文獻參考

  1. 本草綱目》:"血竭,主治一切惡瘡,不問年月深淺;及軟癤成膿,蛇、虎、犬、蠍、湯火、刀斧損傷,破傷風並傷折內損,及婦人血勞。"
  2. 醫林纂要》:"血竭,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治癰疽、發背、一切惡瘡,不問年月深淺;及軟癤成膿,蛇、虎、犬、蠍、湯火、刀斧損傷,破傷風並傷折內損,及婦人血勞。"

傳統服藥法

香白芷4兩,白蘞4兩,川芎4兩,黃蠟(熔去滓,淨者)4兩,甘草(炙)4兩,當歸(洗,焙)半兩,丁香半兩,乾蟾半兩,木鱉子28枚(去殼),鼠頭2枚(臘月者佳),緋絹1尺(燒灰),黃丹10兩,室女發1兩,杏仁98枚(研,不去皮尖),沒藥1兩半(研),乳香2兩半(別研),血竭1兩半(別研)。
上除黃蠟、黃丹、乳香、沒藥、血竭外,其餘藥並細銼,用好酒拌濕,淹一宿,傾在鐺內,入清油2斤,慢火煎,候藥黑色濾去滓,別入淨鐺內,慢火煎少時即入黃蠟,候熔,次以黃丹作兩次下,以柳枝不住手攪,滴入水中成珠子為度,方下乳香、沒藥、血竭,攪勻候冷,以淨瓷器收之。
如患發背未結膿者,取舊艾1小把,水3鬥,煮10沸,放溫洗瘡,後用膏子1錢,分作3服,溫酒化下,仍外貼之,膿即隨藥出;如患腸、肺癰疽惡癤,用半兩分5服,甘草湯化下;婦人血勞,用膏子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中,白芷、白蘞、川芎、蜂蠟、甘草、當歸、丁香、蟾蜍、木鱉子、鉛丹、血餘炭、杏仁、沒藥、乳香、血竭等中藥均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中,白芷、白蘞、川芎、蜂蠟、甘草、當歸、丁香、蟾蜍、木鱉子、鉛丹、血餘炭、杏仁、沒藥、乳香等中藥均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癤和癰
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神效血竭膏,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組成:香白芷4兩,白蘞4兩,川芎4兩,黃蠟(熔去滓,淨者)4兩,甘草(炙)4兩,當歸(洗,焙)半兩,丁香半兩,乾蟾半兩,木鱉子28枚(去殼),鼠頭2枚(臘月者佳),绯絹1尺(燒灰),黃丹10兩,室女發1兩,杏仁98枚(研,不去皮尖),沒藥1兩半(研),乳香2兩半(别研),血竭1兩半(别研)。 主治:癰疽、發背、一切惡瘡,不問年月深淺;及軟癤成膿,蛇、虎、犬、蠍、湯火、刀斧損傷,破傷風並傷折內損,及婦人血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麒麟竭膏

相似度 89%

沒藥膏

相似度 66%

善應膏藥

相似度 61%

乳香沒藥膏

相似度 58%

司馬靈通膏

相似度 58%

無比神應膏

相似度 57%

抵聖雄黃膏

相似度 55%

治發背膏

相似度 54%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