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殼散

MI K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0%
肝經 25%
脾經 20%
腎經 5%
胃經 5%
肺經 5%
膽經 5%
心包經 5%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米殼散中加入米麥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和胃,消食止瀉: 米麥麨為米糠與麥麩混合製成的粉末,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瀉的功效。可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有助於提升藥物吸收率,增強藥效。
  2. 補充營養,增強體質: 米麥麨富含維生素B族、纖維素等營養物質,有助於補充營養,增強體質,提升機體抵抗力,對於虛弱患者的恢復有益。

米殼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米殼散主要用於治療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能改善血虛,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2. 調和藥性:米殼散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等偏於燥性,而當歸性溫,能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提高藥效,減少副作用。

米殼散中加入乳香,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其揮發油中的主要成分,如乳香酸、沒藥醇等,具有抗炎、抗氧化、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在米殼散中,乳香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減輕疼痛,改善局部組織的腫脹和炎症,達到治療目的。

米殼散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米殼散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沒藥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配合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2. 引導藥力,促進藥效: 沒藥具有引導藥力深入患處的作用,可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在米殼散中,沒藥可協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米殼散中加入血竭,主要是因為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功效。

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血藤的乾燥樹脂,性溫,味甘微苦,入心、肝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功效,可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外傷出血等症。

米殼散本身也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加入血竭可以增強其活血化瘀的功效,並可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因此,血竭在米殼散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其療效更佳。

米殼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減少毒副作用的作用。米殼散中可能含有其他藥性較烈或偏寒涼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中和其藥性,使其更加平和、安全。
  2.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藥效,如補脾益氣、潤肺止咳、解毒生津等。在米殼散中,甘草可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疾病。

米殼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米殼散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病症,川芎的活血止痛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症狀。
  2. 升陽舉陷: 川芎亦有升陽舉陷之效,有助於提升陽氣,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米殼散中加入川芎,可增強方劑的整體功效,更有效地治療頭痛、眩暈等症。

主治功效


米殼散

中藥方劑「米殼散」,主要成分包括:米麥麨、當歸、乳香、沒藥、血竭、甘草、川芎。其主治功效為骨折。

藥方組成與功效

  • 米麥麨: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生肌止痛的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的功效。
  • 乳香:具有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
  • 沒藥: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
  •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的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的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米殼散」主要用於治療骨折,其主要成分包括米麥麨、當歸、乳香、沒藥、血竭、甘草、川芎,藥性平和且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骨折患者的症狀。然而,服用中藥時應遵從醫師指示,並注意藥物禁忌與副作用。

傳統服藥法


米殼3錢,當歸1錢半,乳香1錢半,沒藥1錢半,血竭1錢半,甘草1錢半,川芎1錢半,半兩錢1個(火燒醋淬7次)。
上為粗末。
每服3錢,用好酒1大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米殼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 組成:米殼3錢,當歸1錢半,乳香1錢半,沒藥1錢半,血竭1錢半,甘草1錢半,川芎1錢半,半兩錢1個(火燒醋淬7次)。 主治:折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