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藥膏

MEI YAO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6%
腎經 15%
心經 14%
大腸經 10%
胃經 10%
膽經 7%
肺經 2%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沒藥膏」,主要成分是:乳香、沒藥、血竭、木鱉子、當歸、杏仁、血餘炭、鉛丹、麻油。主治功效是:各種癰疽、背上發病、瘡癤、跌傷、筋路損傷、跌打損傷、化膿。

乳香,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

沒藥,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等功效。

木鱉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解毒、利水滲濕、化腐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杏仁,性溫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血餘炭性味苦溫,歸肝、腎、肺、大腸等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溫中散寒、化腐生肌、清熱利尿、止血、化瘀利尿、生肌等功效。

鉛丹,性微寒,味甘、澀,有毒。外用治瘡瘍腫毒、丹瘤諸瘡、蛇蟲咬傷。

麻油具有瀉下、清熱解毒、通便、解毒、化腐生肌、潤肺、清熱瀉火等功效。

總之,沒藥膏是一款具有多種功效的中藥方劑,可治療各種癰疽、背上發病、瘡癤、跌傷、筋路損傷、跌打損傷、化膿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沒藥(研)半兩,乳香(研)半兩,虎骨(酥炙)半兩,吳茱萸1兩,白芥子1兩,白及1兩,白斂1兩,米粉1兩,生薑汁5合,酒五合。
上為細末,將生薑汁並酒同煎七合,旋入藥末調勻。
乘熱攤於紙上,敷貼痛處,1日1換,用綿裹護。
方中生薑汁、酒原為「各三合」,與用法中「同煎七合」不符,據《普濟方》改。

方劑組成解釋


  • 乳香、沒藥、血竭均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是本方的主藥。
  • 木鱉子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輔助主藥治療癰疽發背、瘡癤等症。
  • 當歸具有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輔助主藥治療折傷蹊跌壞膿等症。
  • 杏仁具有宣肺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可輔助主藥治療癰疽發背、瘡癤等症。
  • 血餘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輔助主藥治療癰疽發背、瘡癤等症。
  • 鉛丹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輔助主藥治療折傷蹊跌壞膿等症。
  • 麻油具有潤滑、止痛的功效,可輔助主藥治療癰疽發背、瘡癤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陰虛血虧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沒藥膏,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沒藥(研)半兩,乳香(研)半兩,虎骨(酥炙)半兩,吳茱萸1兩,白芥子1兩,白及1兩,白斂1兩,米粉1兩,生薑汁5合,酒5合。 主治:筋骨閃肭疼痛。

沒藥膏,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組成:乳香(别研)1錢,沒藥(别研)1錢,血竭(别研)1錢,木鱉子(洗,焙,細銼)半兩,當歸(洗,焙,細銼)半兩,杏仁(去皮尖,銼)半兩,乳油頭發2兩,黃丹6兩,麻油1斤。 主治:活血拔毒,生肌止痛。主治:一切癰疽發背,瘡癤,折傷蹊跌壞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