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木鱉子性味甘、溫、無毒。主要功效消腫散結、解毒、追風止痛。主癰腫、疔瘡、無名腫毒、痔瘡、癬瘡、粉刺、默黑、乳腺炎、淋巴結結核、痢疾、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牙齦腫痛
烏藥性辛、溫。主治順氣止痛、溫腎散寒。 用於胸腹脹痛、氣逆喘急、膀胱虛冷、遺尿尿頻、疝氣、痛經。
赤芍性苦、微寒。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症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乳香性苦,辛,溫。主治活血行氣;通經止痛;消腫生肌。用於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心腹疼痛、風濕痹痛、經閉痛經、腸癰。外用於消腫生肌、瘡潰不斂。
鉛丹用鉛、硫磺、硝石等合煉而成,主要成份為四氧化三鉛(Pb3O4)。辛、鹹,寒,有毒。
血竭性味甘、鹹、平、小毒。主治祛瘀定痛、止血生肌。 用於跌撲折損、內傷瘀痛、外傷出血不止。
沒藥性苦、平。主治散瘀止痛、外用消腫生肌。用於跌打淤血腫痛、癰疽腫痛、胸腹諸痛、外用治瘡口久不收斂。
琥珀性甘、平、無毒。主治鎮驚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用於驚風癲癇、驚悸失眠、血淋血尿、小便不通、婦女閉經、產後停瘀腹痛、癰疽瘡毒、跌打創傷。
加血竭大紅膏, 出處:《禦藥院方》卷十。 組成:當歸(銼)1兩,木鱉子(銼碎)1兩,天台烏藥(銼)1兩,赤芍藥(銼)1兩,小油4兩(已上4味,用小油浸7日7夜,濾去滓),乳香(研)2兩,瀝青(濾,持撥)16兩,黃丹(羅過)10兩,加血竭(另研)半兩,沒藥(另研)1兩,琥珀(杵碎,研)1兩。 主治:折傷。